第一篇 问题 1
1.引言 3
河北和山东的地理条件 9
2.中国土地问题的理论 15
土地问题理论分类 17
第二篇 华北的村庄 31
3.日本人对华北村庄的研究 33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的源起 34
华北调查班的田野调查 38
通过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进行农村研究的方法 45
4.顺义县:沙井村 48
土 地 53
资 本 55
土地所有制 58
劳动力 61
借 贷 64
农民的收入和储蓄 66
土地继承 69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72
村和县的财政 76
5.栾城县:寺北柴村 81
土 地 85
土地所有制 85
资本 91
劳动力 91
借 贷 93
市场 96
土地继承 98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100
村和县的财政 104
6.历城县:冷水沟村 107
土地 109
资本 111
劳动力 111
土地所有制 114
借 贷 115
市场 119
土地继承 119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120
村和县的财政 126
7.恩县:后夏寨村 130
土 地 132
土地所有制 133
资本 136
劳动力 137
借贷 138
市场 142
土地继承 143
村的领导权和组织 145
村和县的财政 148
8.华北的村庄:概述 152
村落的主要共同点 154
某些一般的调查结果 156
第三篇 华北的农民经济 159
9.农民农场结构:劳动力 161
农户的规模 162
农户劳动力利用 165
家庭农场面积的下降 169
商品价格、农业工资和土地价格,1900—1930 173
农场产量的增加 186
村庄劳动利用 188
10.农民农场结构:资本和技术 194
分家或土地在男性继承人间平均分配的制度 196
资本积累和投资 203
不同农场面积农业的产出、收入和投资 207
农场资本和技术 216
11.农民农场结构:土地利用和商业发展 224
家庭农场和土地利用 224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间土地利用的变化 228
运输改良、贸易扩大和城市发展 234
村庄经济作物的种植 243
华北的粮食供给 245
12.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251
13.农民经济:概述 256
农业发展的过程 257
技术与农业发展 258
第四篇 华北的农村和集镇 261
14.地主和农民 263
大地产的分解 263
地权分配的变化 267
租佃制度种类 274
地主的经济行为 278
华北的农田租佃 284
15.高利贷者、商人和农民 291
农村借贷的供给和需求 291
施坚雅和所罗门对农村市场的研究 297
铁路和通商口岸发展之前的农村市场结构 299
铁路和通商口岸发展之后华北的商品市场 303
16.官僚与农民 314
村庄的领导和组织 315
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 320
农民的赋税负担 324
县级财政结构 327
地方政府的支出 330
17.对农村经济的无序干扰,1890—1949 333
军阀主义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38
战争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40
农村经济和内战,1945—1949 347
18.村庄和集镇:概述 352
19.结论 357
附录 361
A.统计表 363
B.华北农情统计 370
清代和民国的农情统计 370
对河北和山东农情统计的评价 374
结论 386
参考书目 387
索引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