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学术思想说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琦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3211147
  • 页数:19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展示王琦教授从医近50年来在学术上的收获。全套书除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中医腹诊学、中医原创思维以及中医健康医学这六大主要学术体系从构建到完善的相关内容必纳之外,又从中医经典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古籍整理、科研及教育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几十年来工作上收获的摘要。

第一章 学术生平介绍 1

第二章 治学方法与治学精神 2

第一节 治学方法 2

一、博涉医源之路 2

二、立言开新之路 5

三、全科专长之路 12

四、学科纵横之路 15

五、万里行进之路 18

六、未来探索之路 20

第二节 治学精神 22

一、目标和时间的运筹 22

二、临证是源头活水 23

三、走自己的路 25

四、不断更新优化知识结构 27

第三章 六大学术体系 29

第一节 中医理论与临床思维研究 29

一、理论思维的研究和构建 30

二、理论思维的实践运用 34

三、学术影响及评价 37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 39

一、理论体系的构建 40

二、体质分类的形成及其基础研究 41

三、理论的实践应用 45

四、学术影响与评价 47

第三节 中医男科学 49

一、学科理论体系构建 49

二、临床研究 51

三、实验研究 55

四、男科教育思想 57

五、学术影响及评价 58

第四节 中医藏象学 59

一、概念体系 60

二、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 64

三、价值体系 66

四、学术影响及评价 67

第五节 中医腹诊学 69

一、理论体系的构建 69

二、腹诊分区的形成与研究 71

三、常见腹证诊断标准的建立及其意义 72

四、腹诊理论的实践应用 73

五、腹诊客观化及规范化研究与实践 77

六、学术影响与评价 77

第六节 中医健康医学 79

一、健康新概念的提出 79

二、中医的健康理念 81

三、中医健康状态研究 81

四、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方法研究 82

五、中医治未病研究 84

六、中医养生学研究 85

七、学术价值 86

八、学界评价 87

第四章 中医学术发展 89

第一节 中医学的科学属性和科学内涵 89

一、科学属性 90

二、科学内涵 90

第二节 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91

一、中医学的特色 91

二、中医学的优势 91

第三节 中医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92

一、中医理论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92

二、中医临床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92

三、中医学术的发展与创新 93

第四节 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93

一、实践呼唤新的中医理论思维 93

二、加强中医基本理论研究是提高辨证论治的关键 94

第五节 中医理论的基础与构建原理 94

一、中医理论的基础 94

二、中医学的构建原理 95

第六节 中医基础理论现状考察与发展路向 95

一、中医研究现状的考察 96

二、中医理论的发展 96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和教材建设发展 97

第七节 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98

一、中医药的现代化 98

二、中医药的国际化 99

三、对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十点建议 100

第八节 中医学的发展展望 100

第五章 读经典做临床 101

第一节 内经与伤寒论研究 101

一、《内经》研究 101

二、《伤寒论》研究 105

三、学术影响与评价 109

第二节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构建 110

一、辨病论治的研究 110

二、辨证论治的研究 111

三、辨体论治的研究 113

四、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提出和构建 114

五、学术价值 119

第三节 方药应用31论 120

一、用方9论 120

二、用药22论 125

三、学术价值与评价 133

第四节 疑难病论治 134

一、从经典中寻找思想 134

二、从复杂的证候中寻找病机 135

三、从前人之说中寻找突破口 135

四、从多端病机中寻找组方用药的法度 136

五、从思路变革中寻找中西互参的方法 137

第六章 科研与教育 138

第一节 中医科研方法与教育思想研究 138

一、中医科研思路与方法 139

二、中医教育思想与成就 145

第二节 学术传承 148

一、为师之道 149

二、传承路径 149

三、传承范围 150

四、承师之法 151

五、传承流派 154

六、平合建设 156

七、国家优秀临床研修人才的培养 158

第七章 文献与文化 159

第一节 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159

一、文献整理 159

二、古籍校注 161

三、医史研究 162

四、疾病史略 166

五、诚书点校 168

六、医序随笔 168

第二节 中医文化研究 169

一、中医学是东方智慧之学 169

二、中医药学的文化属性与科学属性 170

三、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科学文化 171

四、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与认同 172

第八章 散墨与情怀 174

第一节 感怀人生,激情昂扬 174

第二节 登临山水,寓情于景 175

第三节 勉励后学,师生情重 176

第四节 感念师友,情怀真挚 177

第五节 杏林芳菲,犹自争妍 178

第六节 寓医于文,寄情杏林 179

第七节 春华秋实,血脉情深 179

第八节 故里英杰,为我楷模 180

第九节 书医同工,彰显古韵 181

附录 学术年谱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