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建置 区划 55
第一章 建置 55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55
第二节 沿革 55
第二章 区划 60
第一节 清以前的行政区划 6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61
第三节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 63
第三章 城乡概况 70
第一节 县城 70
第二节 乡镇场 74
第二篇 自然地理 98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98
第一节 地质 98
第二节 地貌 103
第二章 山脉 水系 105
第一节 山脉 105
第二节 水系 109
第三章 土壤 水文 113
第一节 土壤 113
第二节 水文 117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121
第一节 气候 121
第二节 物候 126
第五章 生物 矿藏 127
第一节 植物 127
第二节 动物 128
第三节 矿产 129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32
第一节 水灾 132
第二节 旱灾 135
第三节 风暴 冰雹 136
第四节 冰冻 积雪 137
第五节 虫灾 138
第六节 疫灾 139
第七节 饥荒 139
第八节 其它自然灾害 140
第三篇 人口 141
第一章 人口变化 141
第一节 历代人口 141
第二节 人口迁徙 143
第三节 人口分布 14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46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146
第二节 性别 年龄 147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48
第四节 职业 149
第五节 婚姻 家庭 150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51
第一节 经过 效果 151
第二节 政策 措施 153
第三节 优生 优育 154
第四节 机构 155
第四篇 苏区 156
第一章 毛泽东在遂川的革命活动 156
第二章 区域 157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158
第一节 县委 中心县委 159
第二节 基层组织 160
第三节 群众团体 162
第四章 政权 163
第一节 县工农兵政权 163
第二节 区乡政权 164
第五章 军事 166
第一节 红军 166
第二节 地方武装 169
第三节 革命武装建设 170
第四节 几次主要战斗 172
第六章 经济 文化 174
第一节 土地革命 174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 174
第三节 财政 金融 175
第四节 商业 贸易 176
第五节 交通运输 177
第六节 医疗 卫生 救护 178
第七节 教育 179
第八节 移风易俗 179
第五篇 党派 群众团体 18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遂川地方组织 180
第一节 党的代表大会 180
第二节 县委 182
第三节 县委工作部门 184
第四节 基层组织 党员 185
第五节 县委的决策 187
第六节 党的建设 192
第七节 纪律检查 200
第二章 国民党和其他党派 20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遂川地方组织 202
第二节 三青团 204
第三节 其他党派 20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205
第一节 工会组织 205
第二节 农民组织 207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20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210
第五节 商人组织 211
第六篇 政务 212
第一章 县衙县 政府 212
第一节 县署 县衙 212
第二节 县政府 226
第三节 县参议会 230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231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31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232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及其重要活动 235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工作部门 239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239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239
第一节 名称沿革 239
第二节 施政活动 242
第三节 机构设置 249
第四节 基层政权 253
第五节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53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遂川县委员会 254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 254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 254
第三节 县政协常委会及其重要活动 256
第四节 县政协工作机构 259
第五节 乡(镇)政协工作组 259
第七篇 民政 260
第一章 优抚 260
第一节 拥军优属 260
第二节 烈士褒恤 261
第二章 救济 262
第一节 灾害救济 262
第二节 社会救济 263
第三节 社会福利 265
第三章 军人安置 266
第一节 转业军人安置 266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67
第四章 残疾人工作 267
第一节 伤残人员优恤 267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安置 269
第三节 残疾人活动 269
第五章 老区建设与扶贫 270
第一节 贫困状况 扶贫效果 270
第二节 机构 271
第三节 政策 措施 271
第六章 婚丧管理 274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274
第二节 婚姻登记 275
第三节 丧葬管理 275
第七章 信访 2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6
第二节 信访处理 276
第八章 侨务 278
第九章 地名工作 278
第一节 机构 278
第二节 地名普查 279
第三节 地名管理 280
第八篇 劳动 人事 监察第一章 劳动管理 28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81
第二节 用工与调配 283
第三节 职业培训 285
第四节 援外 劳务输出 286
第二章 人事管理 287
第一节 人员编制 287
第二节 人员来源 291
第三节 人员培训 292
第四节 调配 任免 293
第五节 考核 奖惩 294
第三章 行政监察 295
第一节 机构 295
第二节 监察实施 295
第四章 工资管理 297
第一节 工资制度 297
第二节 各种补贴 304
第五章 劳动保护 305
第一节 劳动安全 305
第二节 社会保险 306
第三节 劳保福利 308
第六章 离退休工作 310
第一节 离休 310
第二节 退休 310
第三节 退职 311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活动 311
第九篇 公安 司法 313
第一章 公安 313
第一节 机构 313
第二节 肃清反动势力 315
第三节 行政治安管理 318
第四节 社会治安 320
第五节 监所管理 325
第六节 消防 326
第二章 检察 329
第一节 机构 32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32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330
第四节 法纪检察 330
第五节 监所检察 331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331
第三章 审判 332
第一节 机构 33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33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3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34
第五节 行政审判 334
第六节 告诉申诉审判 334
第七节 执行 335
第八节 复查纠正冤假错案 335
第九节 人民陪审 33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法制宣传 336
第三节 律师工作 337
第四节 公证 338
第五节 人民调解 339
第十篇 军事 340
第一章 兵役 340
第一节 古代兵役 3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340
第三节 建国后兵役 341
第二章 地方武装 343
第一节 清以前地方武装 343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343
第三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 345
第三章 民兵 346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46
第二节 军政训练 347
第三节 保卫和参加生产建设 348
第四节 民兵代表会 349
第四章 驻军和军事设施 350
第一节 驻军 350
第二节 军事设施 352
第五章 重大兵事纪略 354
第六章 武装机构 358
第十一篇 农业 361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361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361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 362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364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366
第二章 农作物生产 367
第一节 耕地 劳力 367
第二节 农业区划 368
第三节 作物品种 369
第四节 作物产量 371
第三章 果、茶、瓜、桑生产 374
第一节 果树 374
第二节 茶叶 375
第三节 果用瓜 376
第四节 蚕桑 377
第四章 农技推广 378
第一节 更新品种 378
第二节 改革耕作制度 379
第三节 合理栽培 380
第四节 科学用水 381
第五节 合理施肥 381
第六节 防病灭虫 382
第七节 机构 队伍 383
第五章 农业机具 385
第一节 改良农具 385
第二节 农业机械 385
第三节 机构 队伍 388
第六章 经营管理 389
第一节 管理内容 389
第二节 机构 队伍 391
第十二篇 林业 392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92
第一节 木竹种类 392
第二节 林业用地 393
第三节 蓄积 394
第四节 森林资源及分布 395
第二章 山林权属 397
第一节 私有林 397
第二节 国有林 397
第三节 集体林 399
第四节 联营林 400
第三章 营林 401
第一节 采种 401
第二节 育苗 402
第三节 造林 404
第四节 抚育 间伐 408
第四章 森林保护 409
第一节 管护机构 409
第二节 林政管理 410
第三节 护林防火 412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414
第五章 林区建设 415
第一节 河道建设 415
第二节 道路建设 416
第三节 其他设施建设 417
第四节 基地简介 418
第六章 采伐 调销 420
第一节 采伐 420
第二节 运输 422
第三节 购销 424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426
第五节 龙泉码 427
第七章 油茶 429
第一节 面积 分布 429
第二节 产量 430
第三节 生产 管理 431
第八章 山林纠纷 433
第一节 种类 433
第二节 调处 434
第三节 机构 436
第十三篇 水利水电 437
第一章 水利 437
第一节 水利建设 437
第二节 灌溉效益 440
第三节 水利设施 443
第四节 水土保持 454
第二章 水电 456
第一节 水能资源 456
第二节 水电建设 456
第三节 水电工程 458
第四节 电力网 464
第三章 水利与水电管理 468
第一节 水利管理 468
第二节 水电管理 470
第三节 机构 队伍 472
第十四篇 畜牧 水产 474
第一章 畜牧 474
第一节 种类 产量 474
第二节 饲养 改良 47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478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479
第二章 水产 479
第一节 水域 479
第二节 水产种类与产量 480
第三节 养殖 481
第四节 捕捞 484
第十五篇 土特名产 486
第一章 名茶 486
第一节 狗牯脑茶 486
第二节 其它名茶 488
第二章 金橘 489
第一节 种植历史 产品特征 489
第二节 生产经营 490
第三节 贮藏保鲜 精制加工 491
第三章 板鸭 491
第一节 加工历史 产品特征 491
第二节 生产规模 经营方式 492
第四章 其他土特产 493
第一节 折扇 493
第二节 土纸 494
第三节 玉兰片 水煮笋 盐渍笋 495
第四节 山苍籽油 香粉 495
第五节 姜片 藠头 薇菜 蕨菜 495
第十六篇 工业 497
第一章 工业体制 497
第一节 私营工业 497
第二节 国营工业 498
第三节 乡镇工业 500
第四节 县办大集体工业 502
第五节 个体工业 50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504
第一节 采矿 选矿 504
第二节 机械制造与维修 505
第三节 木竹加工 507
第四节 食品加工 509
第五节 酿酒 512
第六节 服装 513
第七节 造纸 514
第八节 火柴 515
第九节 印刷 516
第十节 陶瓷 517
第十一节 纺织 518
第十二节 建材 518
第十三节 造船 520
第十四节 制药 520
第十五节 林产化工 522
第三章 工业产品 522
第一节 产品 522
第二节 产量 523
第三节 质量 524
第四章 工业管理 5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6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27
第三节 管理内容 528
第四节 经济效益 530
第五章 地属驻县工矿企业 532
第十七篇 交通 邮电 534
第一章 交通 534
第一节 古道 534
第二节 公路 534
第三节 水路 538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码头 539
第五节 运输 545
第六节 管理 550
第二章 邮电 555
第一节 机构 555
第二节 邮政 557
第三节 电信 562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 566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66
第一节 街道建设 566
第二节 房屋建设 568
第三节 公共建筑 公共设施 569
第四节 供电 供水 571
第二章 乡村建设 572
第一节 圩镇建设 572
第二节 民房建设 574
第三章 建筑队伍 575
第一节 县建筑公司 576
第二节 其他建筑公司 576
第三节 乡村建筑队伍 576
第四章 环境保护 577
第一节 “三废”处理 577
第二节 动植物保护 578
第三节 环境美化 580
第五章 建设管理 581
第一节 机构 581
第二节 建筑管理 581
第三节 房产管理 583
第四节 建设用地管理 584
第十九篇 商业 586
第一章 经营体制 586
第一节 私营商业 586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587
第三节 国营商业 587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589
第五节 集体商业 590
第二章 行业 591
第一节 工业品 591
第二节 食品 副食品 595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 602
第四节 燃料 605
第五节 农副产品收购 607
第六节 废旧物资收购 608
第七节 饮食 服务 609
第三章 经营方式 611
第一节 商店 611
第二节 集市贸易 612
第三节 庙会 物资交流(展销)会 612
第四章 购销 613
第一节 购进 613
第二节 销售 614
第五章 外贸出口 615
第一节 机构 615
第二节 出口商品 616
第三节 购销 617
第六章 物资购进与供应 618
第一节 机构 618
第二节 品种 618
第三节 购销 619
第二十篇 粮油 621
第一章 机构 621
第二章 购销 623
第一节 随赋征购与平粜 623
第二节 计划收购 624
第三节 计划销售 628
第四节 议价购销 633
第五节 自由交易 634
第三章 储运 635
第一节 仓储 635
第二节 调拨运输 638
第四章 加工 639
第一节 粮食加工 639
第二节 油脂加工 641
第三节 饲料加工 643
第二十一篇 财政 税收 644
第一章 财税机构 644
第一节 财政机构 644
第二节 税务机构 644
第二章 财政 646
第一节 财政体制 646
第二节 财政收支 648
第三节 财政管理 653
第三章 农业赋税 656
第一节 田赋 656
第二节 农业税 657
第三节 农林特产税和耕地占用税 660
第四章 工商税 661
第一节 建国前的工商税 66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工商税 664
第五章 债券 671
第一节 种类 671
第二节 推销发行和还本付息 673
第二十二篇 金融 674
第一章 机构 674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银楼 674
第二节 银行 674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676
第四节 保险公司 677
第二章 货币 678
第一节 种类 678
第二节 流通 680
第三节 现金管理和金银管理 681
第三章 存款 682
第一节 单位存款 682
第二节 储蓄 683
第四章 贷款 685
第一节 农业贷款 685
第二节 工商贷款 687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款和固定资产贷款 688
第五章 保险 689
第一节 保险种类 690
第二节 理赔 693
第二十三篇 经济管理与监督第一章 计划管理 696
第一节 机构 696
第二节 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696
第三节 统计业务 69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699
第一节 机构 699
第二节 市场管理 700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703
第四节 私营经济管理 704
第五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705
第六节 合同管理 707
第三章 物价管理 708
第一节 机构 708
第二节 物价制订与调整 708
第三节 物价的监督检查 710
第四节 非商品收费管理 712
第四章 计量管理 712
第一节 机构 712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 713
第三节 管理措施 714
第五章 审计 714
第一节 机构 714
第二节 审计项目与实施 715
第六章 经济体制改革 716
第一节 机构 716
第二节 实施与监督 716
第七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717
第一节 机构 717
第二节 横向联系与协作 717
第二十四篇 教育 719
第一章 清以前教育 719
第一节 私塾 719
第二节 书院 719
第三节 学宫 720
第四节 科举制度 721
第二章 幼儿教育 733
第一节 发展过程 733
第二节 师资 教学 734
第三节 县机关保育院 734
第三章 小学教育 735
第一节 学校 735
第二节 教学 738
第三节 师资 740
第四节 泉江小学 741
第四章 中学教育 742
第一节 学校 742
第二节 教学 743
第三节 师资 745
第四节 遂川中学 745
第五章 专业教育 746
第一节 师范教育 746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 747
第六章 成人教育 748
第一节 扫盲 748
第二节 干部与职工业余教育 749
第三节 函授 电大 自学考试 750
第四节 离职学习 751
第七章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751
第一节 校舍建设 751
第二节 教学设备添置 752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53
第八章 教育管理 7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54
第二节 教师管理 754
第三节 教学管理 757
第四节 教学研究 759
第五节 教育经费 761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 763
第一章 机构 人员 7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6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765
第二章 科技成果 768
第一节 科研成果 768
第二节 新产品开发 771
第三节 科技论著 771
第三章 科普活动 772
第一节 科普宣传 772
第二节 科技咨询 776
第三节 科技的引进与推广 777
第四节 人才培训 779
第四章 专业服务 782
第一节 气象观测 782
第二节 水文测报 783
第三节 人工降雨 784
第二十六篇 文化 体育 78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785
第一节 文化馆站 785
第二节 活动 786
第二章 戏剧 787
第一节 民间戏剧 787
第二节 演出团体 788
第三节 演出活动 789
第三章 电影 电视 790
第一节 电影 790
第二节 电视 793
第三节 录像 794
第四章 报刊 广播 795
第一节 报刊 795
第二节 广播 796
第三节 通讯 报道 报刊发行 797
第五章 文学 艺术 799
第一节 文学艺术创作 799
第二节 民间艺术 803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805
第一节 图书 805
第二节 档案 808
第七章 文物 名胜 809
第一节 历史文物 809
第二节 革命文物 812
第三节 名胜 813
第八章 文化行政管理 815
第一节 机构 815
第二节 管理 816
第九章 体育 817
第一节 学校体育 81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819
第三节 体育竞赛 820
第四节 机构 队伍 820
第二十七篇 医药 卫生 822
第一章 医疗 822
第一节 机构 822
第二节 队伍 824
第三节 设备 设施 826
第四节 疾病医疗 827
第二章 预防 保健 83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830
第二节 卫生防疫 831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833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835
第五节 妇幼保健 836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838
第三章 药材 药品 838
第一节 医药机构 838
第二节 药材生产 839
第三节 药材收购与加工 843
第四节 药材药品检验 845
第四章 卫生管理 846
第一节 机构 846
第二节 医政管理 846
第三节 药政管理 847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 848
第五节 卫生经费 849
第二十八篇 民情 风俗 宗教第一章 人民生活 851
第一节 收入状况 851
第二节 生活水平 853
第二章 民风民俗 858
第一节 时令节日 858
第二节 生产生活习俗 861
第三节 婚丧习俗 862
第四节 道德风尚 864
第三章 谣谚 传说 868
第一节 谣谚 868
第二节 传说 878
第四章 方言 881
第一节 遂川方言概况 881
第二节 语音 882
第三节 词汇 892
第四节 语法 897
第五章 宗教 900
第一节 道教 900
第二节 佛教 900
第三节 天主教 900
第四节 基督教 901
第二十九篇 人物 902
第一章 人物传 902
第一节 传记 902
第二节 传略 935
第二章 人物表 945
第三章 英模表 956
第四章 烈士英名录 961
第三十篇 文存 970
第一章 重要文告 970
第二章 古代诗文选 1003
第一节 散文 1003
第二节 韵文 1008
第三节 苏东坡诗 1013
第四节 岳飞诗文 1014
历代修志史略 1017
编后记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