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辞令文体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董芬芬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32557080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左传》、《国语》、《史记》、《说苑》、《新序》等典籍所载的春秋时代的辞令与文章文体为目标,主要对春秋时代的盟书、誓辞、诔文、祝祷辞、国书、书牍、命令、诤谏文辞、议论文辞及外交文辞等十类文章文体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了每种文章文体产生的文化礼仪背景,独特的结构形态和特征,起源发展及对后世文体的影响。全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在文学、文章学和文论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价值,亦是对先秦文学研究领域的弥补。

出版说明 1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盟书 1

第一节 春秋盟书兴盛的背景 1

一、会盟制度的产物 1

二、结盟仪式的必备文书 5

第二节 盟书的制作与保存 7

一、盟书的制作 7

二、盟书的保存 8

第三节 盟书的文体构成 11

一、会盟日期 11

二、与盟成员 12

三、会盟缘起 16

四、盟约 17

五、诅辞 21

第四节 春秋盟书的影响 23

第二章 起誓辞 32

第一节 约信曰誓 32

一、起誓辞与誓师辞 32

二、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誓辞 33

三、春秋起誓辞的句式 36

第二节 出土载书与“盟国人”仪式 37

一、侯马、温县载书 37

二、侯马载书的主盟者 40

三、春秋时代“盟国人”仪式 44

四、“盟国人”中的“国人” 49

五、从侯马、温县载书看春秋起誓辞 55

第三节 起誓辞的文体构成 57

一、日期 57

二、缘起 58

三、起誓者 58

四、誓约 59

五、诅辞 60

第四节 起誓辞的式微 62

第三章 诅辞 65

第一节 春秋时代的诅祝仪式与诅辞 65

一、诅祝仪式 65

二、春秋时代的诅辞 70

第二节 盟、誓、诅的异同 74

一、盟、誓、诅的约束对象 75

二、盟、誓、诅的诅辞 75

三、盟、誓、诅的用牲 76

第三节 《诅楚文》文体辨析 78

一、《诅楚文》及其研究简介 78

二、《诅楚文》文体旧说质疑 80

三、《诅楚文》乃祷战之文 83

第四章 祝嘏辞 87

第一节 祝祷辞 87

一、祝与祝号 87

二、祭祀祖先的祝告辞 90

三、《诗经》中的祈祷辞 92

四、祭祀天、地、日的祝辞 93

五、祷雨辞 94

第二节 嘏辞与贺辞 98

一、嘏辞 98

二、贺辞 101

第三节 策祝 106

一、策祝是特殊的祝祷辞 106

二、祷战策祝 107

三、祷病策祝 111

四、策祝的特点 116

第四节 祝嘏辞的语言特点 118

一、诚信虔敬 118

二、感情色彩较强 118

三、悦耳动听 119

第五章 诔文 120

第一节 西周的谥制与诔文 120

一、谥制的起源 120

二、官谥官诔制度 124

三、诔为丧葬礼仪上的应用文 127

第二节 春秋诔文对传统谥诔制度的突破 128

一、士始有诔,有诔无谥 128

二、私谥私诔的出现 131

第三节 春秋诔文的特点及对哀诔文体的影响 133

一、春秋诔文的特点 133

二、春秋诔文对哀诔文体的影响 134

第六章 誓师辞 138

第一节 誓师、誓众之礼 138

一、军旅之誓 138

二、其他誓众之礼 140

第二节 夏、商、周的誓师辞 143

一、《尚书》、《逸周书》中的三代誓师辞 143

二、对《尚书》中誓辞“伪作”的看法 146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誓师辞 147

一、春秋誓师辞的内容结构 147

二、誓师辞的语言特点及影响 150

第七章 策命及其他命令 152

第一节 策命礼仪 152

一、策命地点——宗庙太室 152

二、侯者人选 155

三、史官角色 157

第二节 策命文体的内容 162

一、封赏的原因 163

二、具体的封赏 166

三、对受命者的教导与勉励 172

第三节 策命的语言特点及影响 173

一、策命的语言特点 173

二、两周策命的影响 175

第四节 其他命令文体概述 176

一、君言 176

二、政令、禁教 180

三、法令 183

四、军令 185

第八章 书牍 188

第一节 春秋书牍兴盛的社会基础 188

一、传递设施的完善 189

二、玺书的使用 191

第二节 春秋书牍的常用范围 192

一、列国大夫之间的外交磋商 192

二、本国同僚之间的意见沟通 194

三、私交亲友之间的信息交流 195

第三节 春秋书牍的特点 196

一、实用性 196

二、公牍性 197

第九章 国书 199

第一节 春秋聘问礼仪的必备文书 199

一、赴告制度的产物 200

二、聘问礼仪的要求 202

三、史书存录国书的惯例 203

四、“不榖”、“孤”、“寡人”的标志 203

第二节 国书的内容及文体特征 205

一、告请类 205

二、通报类 212

三、庆吊类 215

第三节 国书的存录方式及作者 217

一、国书的存录方式 217

二、国书的作者 218

第四节 国书的语言风格 220

一、简约短小 220

二、恭敬尚礼 220

三、婉曲圆满 221

第十章 外交辞令 223

第一节 外交辞令的繁荣 223

一、列国外交的频繁 223

二、行人阶层的活跃 224

第二节 行人的修养和才能 226

一、对国家的责任感 226

二、敏锐的洞察力和极强的应变力 228

三、熟知各种礼仪 230

四、全面的文化素养 233

第三节 外交辞令的创制过程与方式 237

一、书策的形式 237

二、辞令的预先拟定 240

三、史官的记录 242

四、讨论修饰润色中的文学因素 242

第四节 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 244

一、据理雄辩 244

二、含蓄委婉 247

三、刚柔相济 249

四、言近旨远 251

第五节 外交辞令理论 253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3

二、“辞达而已” 254

第六节 外交辞令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257

一、春秋文章的典范 257

二、后世美文的源头 258

三、重评春秋散文的成就 260

第十一章 谏诤文辞 262

第一节 箴谏传统与谏诤文辞 262

一、箴谏传统 262

二、谏诤文辞 263

第二节 春秋时代的进谏途径 265

一、上书以“进言” 266

二、作者陈辞,史官记录 270

第三节 谏诤文辞的谏说方式 272

一、直谏 273

二、智谏 275

三、讽谏 278

第四节 谏诤文辞的特点 281

一、现实性强,观点鲜明 281

二、忠心笃诚,语气恳切 283

三、显示了一定的文学性 285

第十二章 议论文辞 287

第一节 春秋议论文辞 287

第二节 春秋时代的“立言”与议论文辞 289

一、春秋“立言”的含义 289

二、“慎言”和“文以足言” 291

三、议论文辞即春秋大夫的“立言” 293

第三节 春秋“立言”的途径及“言”、“文”之辨 297

一、立言的途径 297

二、从“言”、“文”之辨看春秋议论文体的存在状态 300

第四节 春秋议论文辞的内容 303

一、论政 303

二、论人生、教育等 305

三、论战 306

四、论人 307

第五节 春秋议论文辞的说理特点 309

一、条分缕析,说理圆通 309

二、从容委曲,底气充沛 310

三、即物明理,华实相副 312

第六节 明道、宗经、征圣模式的形成 314

一、明道 314

二、征圣 315

三、宗经 316

第七节 春秋议论文辞的影响 318

一、战国诸子的滥觞 318

二、古文家的宗法 320

结语 研究春秋辞令文体的意义和价值 322

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