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1
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1
三、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2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3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3
一、药物的作用 3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3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4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5
一、药物剂量 5
二、量效曲线 6
三、量效曲线的意义 7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8
一、药物作用机制的类型 8
二、药物与受体的作用 8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1
第一节 药物的转运 11
一、被动转运 11
二、主动转运 11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2
一、药物的吸收 12
二、药物的分布 13
三、药物的生物转化 13
四、药物的排泄 14
第三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15
一、药物消除动力学 15
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 16
三、药动学的主要参数 17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合理用药原则 19
第一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9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9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21
第二节 合理用药原则 22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23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 23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24
三、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26
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27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7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 29
第一节 M受体激动药 29
第二节 胆碱酯酶抑制药 30
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30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31
第七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33
第一节 M受体阻断药 33
一、阿托品类生物碱 33
二、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 36
第二节 N受体阻断药 37
一、NN受体阻断药 37
二、NM受体阻断药 37
第八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39
第一节 α、β受体激动药 39
第二节 α受体激动药 41
第三节 β受体激动药 43
第四节 α、β、DA受体激动药 44
第九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46
第一节 α受体阻断药 46
一、短效类α受体阻断药 47
二、长效类α受体阻断药 48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48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51
第一节 概述 51
一、局麻药的作用 51
二、局部麻醉的方法 52
第二节 常用局麻药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52
一、常用局麻药 52
二、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54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56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56
一、苯二氮?类 56
二、巴比妥类 59
三、其他类 61
第二节 抗惊厥药 62
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 64
一、常用抗癫痫药 65
二、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 69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70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70
一、中枢拟多巴胺类药 71
二、中枢胆碱受体阻断药 73
第二节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74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74
二、M受体激动药 76
三、脑代谢激活药 76
四、改善微循环药 76
五、其他药 77
第十四章 抗精神失常药 78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78
一、吩噻嗪类 78
二、硫杂蒽类 81
三、丁酰苯类 82
四、其他类 82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82
一、抗躁狂症药 83
二、抗抑郁症药 83
第三节 抗焦虑药 85
第十五章 镇痛药 86
第一节 阿片生物碱类药 86
第二节 人工合成镇痛药 88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90
【附】阿片受体拮抗药 91
第十六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92
第一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 92
第二节 常用药物 94
一、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 94
二、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药 96
第三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配伍应用 97
【附】抗痛风药 98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和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100
第一节 中枢兴奋药 100
一、主要兴奋大脑皮层药 100
二、呼吸中枢兴奋药 101
第二节 促大脑功能恢复药 102
第十八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03
第一节 利尿药 103
一、利尿药作用机制及分类 103
二、常用利尿药 105
第二节 脱水药 108
第十九章 抗高血压药 110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分类 110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 111
一、利尿药 111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112
三、钙通道阻滞药 114
四、β受体阻断药 116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 117
一、中枢性抗高血压药 117
二、神经节阻断药 117
三、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抑制药 117
四、α1受体阻断药 118
五、扩张血管药 118
第四节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119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21
第一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22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122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123
三、醛固酮拮抗药 123
第二节 减轻心脏负荷药 123
一、利尿药 123
二、血管扩张药 123
第三节 正性肌力药 124
一、强心苷类 124
二、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127
第四节 其他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28
一、β受体阻断药 128
二、钙通道阻滞药 128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 129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和药物分类 129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29
二、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130
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131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132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32
二、Ⅱ类——β受体阻断药 134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35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135
五、其他类药物 136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合理应用 136
第二十二章 抗心绞痛药和调血脂药 138
第一节 抗心绞痛药 138
一、硝酸酯类药 138
二、β-受体阻断药 140
三、钙通道阻滞药 140
第二节 调血脂药 141
一、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 142
二、胆汁酸结合树脂类药 143
三、苯氧酸类药 143
四、其他调血脂药 143
第二十三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145
第一节 防治血栓药 145
一、抗凝血药 145
二、抗血小板药 147
三、促纤维蛋白溶解药 148
第二节 促凝血药 149
一、促凝血因子生成药 149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149
三、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150
第三节 抗贫血药 150
一、铁制剂 150
二、维生素类 151
三、基因重组类 152
第四节 促白细胞增生药 152
第五节 血容量扩充药 153
第二十四章 抗组胺药 155
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 155
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 157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 158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58
一、中和胃酸药 158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159
三、胃黏膜保护药 161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162
第二节 助消化药 162
第三节 止吐药 163
一、H1受体阻断药 163
二、M胆碱受体阻断药 163
三、多巴胺受体阻断药 163
四、5-羟色胺受体阻断药 163
第四节 促胃肠动力药 164
第五节 泻药和止泻药 164
一、泻药 164
二、止泻药 166
第六节 利胆药 167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 168
第一节 平喘药 168
一、抗炎平喘药 168
二、支气管扩张药 169
三、抗过敏平喘药 171
第二节 镇咳药 172
一、中枢性镇咳药 172
二、外周性镇咳药 173
第三节 祛痰药 173
一、痰液稀释药 173
二、黏痰溶解药 173
第二十七章 子宫平滑肌收缩药和舒张药 175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收缩药 175
第二节 子宫平滑肌舒张药 177
第二十八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78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 178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类药 182
第三节 促皮质素和皮质激素抑制药 183
一、促皮质素 183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183
第二十九章 甲状腺激素类药和抗甲状腺药 184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类药 184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186
一、硫脲类 186
二、碘与碘化物 187
三、放射性碘 188
四、β受体阻断药 188
第三十章 降血糖药 190
第一节 胰岛素 190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192
一、磺酰脲类药 193
二、双胍类药 193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194
四、胰岛素增敏药 194
五、其他类药 195
第三十一章 性激素类药和抗生育药 196
第一节 雌激素类药和抗雌激素类药 196
一、雌激素类药 196
二、抗雌激素类药 198
第二节 孕激素类药和抗孕激素类药 199
一、孕激素类药 199
二、抗孕激素类药 200
第三节 雄激素类药和抗雄激素类药 200
一、雄激素类药 200
二、同化激素类药 201
三、抗雄激素类药 201
第四节 抗生育药 201
一、抑制排卵避孕药 202
二、抗着床避孕药 203
三、外用避孕药 203
四、男用避孕药 203
五、抗早孕药 203
第三十二章 抗菌药物概论 205
一、常用术语 205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06
三、细菌的耐药性 207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7
第三十三章 抗生素 210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 210
一、青霉素类 210
二、头孢菌素类 214
三、其他β-内酰胺类 216
【附】β-内酰胺酶抑制药 217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 217
一、大环内酯类 217
二、林可霉素类 219
三、多肽类 220
第三节 氨基苷类 221
一、共同特点 221
二、常用药物 223
第四节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 224
一、四环素类 224
二、氯霉素类 226
第三十四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227
第一节 喹诺酮类 227
一、共同特点 227
二、常用药物 229
第二节 磺胺药和甲氧苄啶 230
一、磺胺药 230
二、甲氧苄啶 232
第三节 硝基咪唑类和硝基呋喃类 233
一、硝基咪唑类 233
二、硝基呋喃类 234
第三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 235
第一节 抗结核病药 235
一、一线抗结核病药 235
二、二线抗结核病药 238
三、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38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238
一、砜类化合物 239
二、其他药物 239
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240
第一节 抗真菌药 240
一、抗生素类 240
二、唑类 241
三、其他类 243
第二节 抗病毒药 243
第三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 247
第一节 抗疟药 247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药物作用环节 247
二、常用抗疟疾药 247
三、抗疟药的合理应用 250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250
一、抗肠内肠外阿米巴病药 251
二、抗肠内阿米巴病药 251
三、抗肠外阿米巴病药 251
第三节 抗滴虫病药 252
第四节 抗血吸虫病药 252
第五节 抗丝虫病药 253
第六节 抗肠蠕虫药 254
一、抗肠线虫药 254
二、抗肠绦虫药 255
第三十八章 抗恶性肿瘤药 257
第一节 细胞增殖动力学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57
一、细胞增殖周期 257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258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259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260
一、烷化剂 260
二、抗代谢药 261
三、抗肿瘤抗生素 262
四、抗肿瘤植物药 263
五、影响体内激素平衡药 264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合理应用 265
第三十九章 盐类和调节酸碱平衡药 267
第一节 盐类 267
一、钠盐 267
二、钾盐 268
三、钙盐 268
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 269
一、纠正酸血症药 269
二、纠正碱血症药 270
第四十章 消毒防腐药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一、消毒防腐药作用机制及影响消毒防腐作用的因素 271
二、消毒防腐药物的分类 272
第二节 常用药物 272
一、酚类 272
二、醇类 272
三、醛类 273
四、酸类 273
五、卤素类 274
六、氧化剂 274
七、其他类 275
第四十一章 解毒药 276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和解毒药 276
一、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 276
二、常用解毒药 277
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中毒及解毒药 278
一、金属和类金属中毒机制 278
二、常用解毒药 278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和解毒药 279
一、氰化物中毒和解毒机制 279
二、常用解毒药 279
第四节 蛇毒中毒和解毒药 280
第五节 灭鼠药中毒和解毒药 281
一、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的解毒药 281
二、磷毒鼠药中毒的解毒药 281
三、有机氟灭鼠药中毒的解毒药 282
四、毒鼠强中毒的解毒药 282
第四十二章 免疫功能调节药 283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283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85
药理学实验 287
第一章 药品一般知识 287
一、药物制剂 287
二、药品管理基本知识 288
三、特殊药品管理 289
第二章 处方的基本知识 290
一、处方的内容 290
二、处方规则 290
三、处方常用外文缩写词 291
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 292
一、注射器的使用 292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持和给药方法 292
三、麻醉动物的固定方法 294
第四章 药理学实验指导 295
实验1药物理化性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95
实验2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95
实验3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96
实验4注射剂的配伍变化 296
实验5药物的相互作用 297
实验6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兔瞳孔的影响 297
实验7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298
实验8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兔血压的影响 298
实验9传出神经系统药对肠平滑肌的作用 300
实验10局麻药的表面麻醉作用 301
实验11局麻药的毒性比较 301
实验12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 302
实验13氯丙嗪的降温作用 303
实验14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303
一、化学刺激法(扭体法) 304
二、温度刺激法 304
实验15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305
实验16呋塞米的利尿作用 305
实验17强心苷对离体蛙心的作用 306
实验18普萘洛尔的抗缺氧作用 307
实验19亚硝酸异戊酯的扩血管作用 308
实验20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308
实验21抗凝血药的抗凝血作用 309
实验22可待因的镇咳作用 310
实验23镁盐的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310
实验24缩宫素和麦角新碱对离体子宫的作用 311
实验25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312
一、地塞米松对小鼠耳肿胀的作用 312
二、地塞米松对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312
实验26胰岛素的低血糖反应及其解救 313
实验27链霉素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313
一、小白鼠实验法 313
二、家兔实验法 314
实验28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其解救 315
主要参考文献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