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工业化之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龙小康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6042077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我国信息化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思路演进 1

一、信息化的涵义及发展趋势 1

二、信息化对各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8

三、我国信息化战略的演进及现实意义 15

第二章 信息化带动战略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27

一、工业化内涵及我国工业化发展状况 27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7

三、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49

第三章 信息化带动战略作用机制与制度结构安排 64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内在关系 64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交互作用层面与发展机制 70

三、信息化与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 76

四、信息化与工业化交互作用的制度结构安排 79

第四章 信息化带动战略进展状况与深入实施的思路 86

一、信息化带动战略进程状况及基本经验 86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93

三、深入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的目标、方针与原则 101

四、深入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的行动框架 104

第五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先导:政府信息化发展研究 113

一、开展政府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导条件 113

二、政府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取得重大进展 116

三、政府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21

四、推进政府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27

第六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138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与作用 138

二、企业信息化的进展状况 142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

四、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48

第七章 区域信息化核心与城市现代化主要动力:城市信息化发展研究 156

一、城市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 157

二、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式 161

三、我国城市信息化进展状况 163

四、构建中国特色城市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169

第八章 社会信息化的重点: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 178

一、教育信息化概述 178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趋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82

三、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措施 187

第九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战场: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 194

一、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基本内涵及其实现途径 195

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制造业信息化 201

三、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攻坚点:农业信息化 212

第十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战场:以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下) 226

一、以信息化促进钢铁工业现代化 226

二、以信息化促进纺织行业现代化 231

三、以信息化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 236

四、以信息化促进石油化工行业现代化 240

五、以信息化促进商业行业现代化 244

六、以信息化促进烟草行业现代化 249

七、以信息化促进汽车制造行业现代化 253

第十一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部: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259

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60

二、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263

三、正确把握信息产业发展的外在条件与内在要求 273

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78

第十二章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纽带: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285

一、信息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 285

二、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88

三、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291

四、促进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95

第十三章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 301

一、电子商务概述 302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307

三、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 315

四、加快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319

第十四章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324

一、中部与东、西部发展状况的比较 325

二、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状况 326

三、中部地区信息化进程状况 330

四、加快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希望 333

五、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中部崛起 337

第十五章 完善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的体制环境及配套措施 341

一、积极探索适应信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342

二、协同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 345

三、努力实现工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和稳定增长 349

四、切实做好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58

后记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