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社会思想的繁荣时期——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 337
第十二章 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与思想概况 337
一、春秋末期社会剧烈变迁引起的社会失范 337
二、战国时代的社会变迁 338
三、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的社会思想发展概况 341
第十三章 儒家的社会思想 351
一、“礼”与“仁”,儒家理论的两个基本点 353
二、人性论——儒家社会思想的出发点 358
三、社会化——养成合格社会成员的必由之路 372
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内圣外王 381
五、“五伦”“人义”的社会角色理论 398
六、理想角色模式与为人处世准则 412
七、儒家的社会整合思想 430
八、“德、礼、政、刑”的社会控制次序 449
九、儒家社会理想 467
十、本章结语 479
第十四章 墨家的社会思想 483
一、墨家关于社会组织建构的“尚同”理论 484
二、保障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合理的“尚贤”理论 490
三、“兼爱”“非攻”——社会和谐的手段 493
四、“节用”——简朴的社会生活主张 498
五、道德与宗教——社会控制手段 503
六、墨子的社会理想 508
七、本章结语 509
第十五章 以政法为核心的法家社会思想 513
一、避害趋利的人性论思想 515
二、安土重迁的社会化观点 518
三、尚公抑私的个人与社会的思想 519
四、等级严格的社会角色 528
五、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社会整合思想 538
六、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 551
七、法家的社会理想 575
八、本章结语 579
第十六章 道家的社会思想 584
一、自然主义的人性论思想 586
二、顺其自然的社会化观点 590
三、道家论个人与社会关系 596
四、社会角色的消解 601
五、社会整合理论 608
六、社会控制思想——无为而治 616
七、道家的社会理想——小国寡民 627
八、本章结语 631
第十七章 名家的社会思想 635
一、名家学派、人物和著作 635
二、邓析与《邓析子》中的社会思想 637
三、惠施的社会思想 642
四、尹文与《尹文子》思想研究 644
五、《吕氏春秋》中的“正名”“审分”思想 662
六、本章结语 665
第十八章 阴阳家及其他学派的社会思想 668
一、阴阳家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669
二、阴阳家的“天人感应”学说 671
三、邹衍的“五德终始”社会循环论 678
四、《吕氏春秋》中阴阳家的社会生活思想 680
五、本章结语 686
第十九章 先秦社会思想纵论 689
一、先秦社会思想的基本发展脉络 689
二、几个重要的问题的申论 701
参考文献 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