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2
第三节 人体功能的训节 7
第二章 呼吸 10
第一节 肺通气 10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15
第三章 血液 18
第一节 概述 18
第二节 血液运载O2和CO2的功能 23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7
第一节 心脏的功能 27
第二节 血管的功能 34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8
第五章 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评定 44
第一节 运动中O2的供需 44
第二节 最大吸氧量 45
第三节 无氧阈 47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50
第一节 消化 50
第二节 吸收 52
第七章 肾脏的排泄 55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55
第二节 尿的生成 56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61
第一节 概述 61
第二节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65
第三节 体温 71
第九章 内分泌与生殖 74
第一节 内分泌 74
第二节 生殖 79
第十章 骨骼肌 82
第一节 肌肉收缩的原理及过程 82
第二节 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力学分析 87
第三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91
第十一章 感觉器官 94
第一节 概述 94
第二节 视觉器官 95
第三节 听觉与位觉器官 99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103
第一节 反射及反射中枢的活动规律 103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06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08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12
第五节 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114
第十三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117
第一节 运动技能形成的两种不同学说 117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20
第十四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23
第一节 力量素质 123
第二节 耐力素质 125
第三节 速度素质 127
第四节 灵敏与柔韧素质 129
第十五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 131
第一节 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 131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和稳定状态 132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过程 134
第十六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分析 137
第一节 教学训练原则的生理学分析 137
第二节 教学训练负荷阈 140
第三节 训练方法的生理学分析 141
第四节 体育教学与训练效果的评定 144
第十七章 年龄、性别和体育运动 148
第一节 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与体育运动 148
第二节 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发展 150
第三节 女子与体育运动 151
实验指导 154
总论 154
实验内容 154
实验一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154
实验二 红细胞与血细胞计数 156
实验三 血红蛋白的测定和ABO血型的鉴别 158
实验四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 161
实验五 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 163
实验六 人体前庭功能稳定性的测定 166
实验七 骨骼肌单收缩、强直收缩的描记与分析 168
实验八 反射弧的分析 169
实验九 反应时的测定 170
实验十 安静和运动时人体脉率和血压的测定 171
实验十一 PWC170的测定 173
主要参考书目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