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施春宏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1920385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动结式的语义关系”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关于动结式语义关系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在此基础上,本书后五章分别从论元结构融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致事的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动结式的构成的相关句式及其句法配置、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以及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调整五个方面对汉语动结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绪论 1

0.1关于动结式及其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 4

0.1.1述补结构和动结式 4

0.1.2关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 6

0.1.3关于动结式的配位方式 9

0.1.4动结式和动词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 11

0.2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0.2.1对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配价的研究 16

0.2.2对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成分提升条件的研究 19

0.2.3对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1

0.2.4对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 24

0.2.5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的研究 27

0.3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 29

第一章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31

1.0引言 31

1.1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32

1.1.1致使结构所代表的事件情景及其语义关系 32

1.1.2典型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 37

1.1.3动结式的语义结构类型 40

1.2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关系 44

1.2.1致使事件的语义要素及动结式的指称关系 44

1.2.2致使关系的基本类型 52

1.2.3底层施受关系和高层致役关系 59

1.3能够进入动结式的动词类型 62

1.3.1义项的划分与动词的论元结构 62

1.3.2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特征与动词的分类 64

1.3.3能够进入动结式的谓词 66

1.4本章小结 72

第二章 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 75

2.0引言 75

2.1动结式的语义关系对动结式配位方式的影响 78

2.1.1动结式的论元突显关系 78

2.1.2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界限原则 80

2.1.3界限原则的认知基础 86

2.2动词的配价问题和动结式可能的整合形式 87

2.2.1关于动词的配价 88

2.2.2动结式的可能整合形式 89

2.3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 92

2.3.1一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1+R1) 93

2.3.2二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2+R1) 95

2.3.3二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2+R2) 98

2.3.4三价述语动词+补语动词(V3+R) 101

2.3.5一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1+R2) 102

2.3.6指动式 103

2.3.7有外在致使关系的动结式的论元整合 105

2.3.8动结式类型一览表 106

2.4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基本方式 108

2.5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 111

2.5.1关于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两种思路 111

2.5.2目前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 113

2.5.3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 120

2.5.4关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128

2.5.5同形动结式的歧价现象 130

2.6界限原则的拓展性运用 133

2.6.1几种常见的组合式动补结构的论元整合过程 135

2.6.2个案分析:对“小李追得老王直喘气”的语义解释 138

2.7对几类“例外”现象的说明 143

2.7.1关于“喝醉”和“吃饱” 143

2.7.2关于含双音节补语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146

2.7.3关于结果补语表偏离义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 149

2.7.4关于例外的说明 150

2.8本章小结 151

第三章 动结式致事的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 153

3.0引言 153

3.1致事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层级系统 155

3.1.1当前学界对动结式致事类型的分析 155

3.1.2从动结式致事提升的语义基础看致事的层级系统 157

3.2致事的原型特征与致事提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166

3.2.1致事的原型特征 166

3.2.2从致事提升的语义约束看致事提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169

3.3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句法表现 173

3.3.1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实体化表达 173

3.3.2相关致使结构致事的事件性问题 178

3.3.3对“反转使役结构”的重新分析 179

3.4本章小结 182

第四章 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及其句法配置 185

4.0引言 185

4.1汉语句式的标记度 186

4.1.1基础句式、测试框架和主要句式 186

4.1.2施受句和“把/被”字句的标记度 188

4.1.3施事话题句、受事话题句、受事主语句、施事主语句的标记度 196

4.2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 201

4.2.1无标记提升和有标记提升及基础句式的构成 201

4.2.2关于自由式与依存式的问题 204

4.2.3对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的再讨论 208

4.3由自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 211

4.3.1由一元一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212

4.3.2由二元二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213

4.3.3由三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217

4.4由依存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 219

4.4.1由一元多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219

4.4.2由二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225

4.4.3由指动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 231

4.4.4关于“挖浅了”之类的句式的派生过程 234

4.5关于“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式的分布 236

4.6本章小结 241

第五章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 245

5.0引言 245

5.1动结式分类的标准及其类型 248

5.1.1分类的标准 249

5.1.2指动式和指名式、偏离式和非偏离式 249

5.1.3依存式和自由式 251

5.2关于动词句法性质的讨论 254

5.2.1从论元结构看动词分类 254

5.2.2对作格动词的说明 260

5.2.3对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进一步考察 262

5.3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 266

5.3.1自由式的句法性质 266

5.3.2依存式的句法性质 269

5.4关于“V+累”类动结式的进一步讨论 275

5.4.1问题的提出 275

5.4.2对“V+累”的句法分析和语义解释 280

5.5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再分析 290

5.6动结式的论旨角色指派问题 293

5.6.1复合词、复杂谓词、句法派生词 294

5.6.2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整合问题 296

5.6.3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指派过程 298

5.7本章小结 300

第六章 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 303

6.0引言 303

6.1基础句式的句法配置问题 305

6.2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问题 307

6.2.1由B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 307

6.2.2由其他三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 315

6.3不同类型的动结式的形成过程 317

6.3.1几种主要的动结式类型 318

6.3.2关于动结式产生原因的探讨 321

6.3.3典型的“隔开式”与一般动结式的关系 323

6.3.4非典型的“隔开式”与动结式的关系 331

6.3.5关于指动类动结式 341

6.4对补语动词句法功能的进一步思考 344

6.5关于动结式的语法化问题 347

6.6本章小结 350

结语 353

参考文献 361

术语索引 379

作者主要著述目录 391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