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英关系研究 1952-197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巍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19106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大量运用一手材料,系统、全面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述了从1952年到1972年间日英关系变化的基本脉络,如实地反映出日英关系外交上由冷淡到正常、再到紧密,经济上由英国阻碍日本融入国际贸易市场,日英签定《日英通商航海条约》恢复正常的经贸关系,到英国经济相对落后、希望日本增加从英国的进口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这是国内学者没有尝试过的研究领域,在有些问题上,比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具体更深刻,从而具有填补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缺漏的学术价值。为研究冷战前期西方阵营的两个重要成员国日本和英国的双边关系以及多边关系,提供了新的史料、视角和课题。

序&宋成有 1

绪论 1

第一章 占领时期的日英关系(1945—1952) 22

第一节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与英国的应对 23

一、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23

二、英国的应对 28

第二节 英国占领军的进驻与撤出 34

一、英军参与占领日本 34

二、美国对日政策的转换与英国的对应 42

三、英联邦军队撤离日本 48

第三节 美国对日媾和与英日两国的对应 53

一、美国坚持片面的对日媾和方针 53

二、英国和日本对美国媾和原则的对应 58

三、旧金山对日和会与日美安保体制的建立 63

四、日英外交关系的恢复 69

结语 72

第二章 负重前行的双边关系(1952—1956) 77

第一节 政治外交关系 78

一、英日相互政策的出发点 78

二、密切日英关系的互访 82

第二节 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与英国 96

一、日本入关的意义和占领时期 96

日本与关贸总协定的联系 96

二、日本以简易手续入关的失败与英国 99

三、日本临时入关与英国 107

四、日本正式入关与英国 112

第三节 日苏复交谈判与英国 117

一、日苏决定开始复交谈判和英国的态度 117

二、英美对日本第一次探询的反应 121

三、英美对日本第二次探询的反应 126

第四节 日英之间的其他问题 131

一、东南亚问题 131

二、战俘赔偿问题 134

结语 135

第三章 双边关系障碍最终消除(1956—1964) 145

第一节 双边政治关系的发展 145

一、岸内阁时期的政治关系 145

二、池田内阁时期的日英政治关系 163

第二节 经济关系的发展之一:《日英原子能协定》的签订 182

一、使用核电的必要性和日本引入核电技术的原因 182

二、《日英原子能协定》交涉过程中的问题 186

三、《日英原子能协定》的主要内容 189

第三节 经济关系发展之二:《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191

一、日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改订 191

二、《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的谈判 195

三、《日英通商航海条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07

第四节 日本加入经合组织 209

一、日本加入经合组织的过程 210

二、日本加入经合组织的意义和责任 214

第五节 日英关系的其他发展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216

一、《日英文化协定》的签订 216

二、日本对侵华战争时期英国受损的赔偿 217

结语 217

第四章 日英关系的稳定发展(1964—1972) 226

第一节 日英定期会谈 226

一、日英定期会谈的缘起 226

二、日英定期会谈的基本情况 232

第二节 日英定期会谈中的重要问题 243

一、联合国的中国席位问题 243

二、日英与对外援助 259

三、英国在远东的防卫问题 267

第三节 日英经济关系 274

一、资本主义经济走势(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期) 274

二、双边经济问题 278

第四节 日本天皇裕仁访英与英国首相希思访日 303

一、日本天皇裕仁访英 303

二、英国首相希思访日 309

结语 314

第五章 1952—1972年日英关系评析 322

第一节 1952—1972年日英关系演进的阶段性特点 322

一、冷淡时期的阶段性特点:政治因素居于突出地位(1952—1956) 323

二、回暖时期的阶段性特点:日本主动密切日英关系(1957—1964) 331

三、稳定发展时期的阶段性特点:双方交往机制化(1964—1972) 339

第二节 1952—1972年日英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分析 342

一、影响日英关系的各种因素 342

二、美国因素的制约作用举足轻重 351

第三节 1952—1972年日英关系的历史定位 361

一、重新建构两国关系的发展框架 361

二、不对称的双边关系 365

三、对华政策同中有异 370

结语 375

结论 379

主要参考文献 395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