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小克,侯明儒主编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63302379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二、中外贸易和鸦片在中国泛滥 4

三、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8

第二节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和三元里人民抗英 11

一、英国发动侵华战争 11

二、清政府从组织抵抗到妥协求和 13

三、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 18

四、中国战败的原因 21

第三节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 22

一、中英《南京条约》和其它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2

二、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 26

三、广州等地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继续 30

第二章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爆发及其前期的斗争 34

第一节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34

一、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34

二、拜上帝教的创立及其在广西的传播 37

三、金田起义和转战桂湘 41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胜利发展 45

一、向江南进军和定都南京 45

二、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反动措施 47

三、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与天京破围战 50

第三节 太平天国前期的制度和政策 53

一、《天朝田亩制度》 53

二、各项制度和政策 56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61

第一节 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1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借口 61

二、战争的爆发与《天津条约》 64

三、战争的扩大与《北京条约》 68

第二节 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72

一、沙俄侵吞我国东北大片领土 72

二、沙俄侵吞我国西部大片领土 76

三、中国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斗争 77

第三节 辛酉政变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78

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建立 78

二、辛酉政变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80

第四章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与失败 84

第一节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84

一、天京变乱 84

二、石达开出走及其在广西、四川的活动 89

第二节 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派的进攻 91

一、浦口战役和三河大捷 91

二、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92

三、东征、二次西征和经营江浙 95

第三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99

一、太平军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99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02

第五章 各族人民起义及太平军余部的斗争 106

第一节 南方天地会起义 106

一、广西天地会胡有禄、朱洪英领导的起义 106

二、广东天地会陈开、李文茂领导的起义 107

三、福建小刀会和上海小刀会的起义 110

第二节 北方的捻军和太平军余部的联合斗争 112

一、捻军前期的斗争 112

二、捻军与太平军余部的联合斗争 114

第三节 西南、西北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 117

一、贵州苗民军、号军起义 117

二、云南回族人民起义 118

三、陕甘回民起义 120

第六章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122

第一节 外国侵略的加深和群众反教会斗争 122

一、外国侵略者对清政府控制的加强 122

二、外国经济侵略的加深 125

三、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 128

第二节洋务运动 130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 130

二、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133

三、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135

四、洋务派筹建新式陆海军 138

五、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140

六、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142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44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144

二、中国早期的资产阶级 146

三、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 148

四、早期维新思想 149

第七章 中国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151

第一节 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151

一、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形势 151

二、美、日侵略台湾 152

三、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 154

四、俄、英对新疆的侵略 156

第二节 中法战争 160

一、法国侵略越南与黑旗军助越抗法 160

二、法国发动侵华战争 161

三、“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的结局 167

第八章 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171

第一节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71

一、战前的世界与日本 171

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与清政府“避战求和” 173

三、甲午战争的经过 176

四、《中日马关条约》 183

第二节 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 186

一、辽东人民的抗日斗争 186

二、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187

第三节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9

一、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89

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91

三、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94

第九章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198

第一节 维新思潮的勃兴 198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8

二、康有为的变法维新理论 201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高涨 205

一、“公车上书” 205

二、维新运动在各地的发展 207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 210

第三节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 214

一、维新变法的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 214

二、百日维新 216

三、戊戌政变 218

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教训 222

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25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25

一、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 225

二、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228

三、义和团的组织和斗争口号 231

四、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剿”与“抚” 233

第二节义和团抗击八联国军的英勇斗争 235

一、帝国主义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35

二、清廷宣战和“东南互保” 237

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40

四、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和沙俄制造的大惨案 243

第三节 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 246

一、清政府投降求和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246

二、义和团的继续战斗 249

三、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250

第十一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53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253

一、“洋人的朝廷”与清政府的“新政” 253

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深入及其内部矛盾的激化 258

三、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261

四、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65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的兴起 266

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266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269

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 273

第十二章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出现与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276

第一节 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276

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276

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78

三、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大论战 284

第二节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288

一、湘赣边界的萍浏醴起义 288

二、1907年——1908年间孙中山领导的六次武装起义 289

三、女英雄秋瑾和安庆起义 290

第三节 立宪派的请愿活动和各地群众斗争 292

一、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 292

二、立宪运动的失败 294

三、席卷全国的抗捐抗税斗争和抢米风潮 296

四、广州起义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297

五、保路运动与四川保路同志军起义 300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303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303

一、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303

二、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308

第二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袁世凯窃国 313

一、成立临时政府的复杂斗争 313

二、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314

三、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 315

四、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南北议和” 317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321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 324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24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及其深刻教训 325

第十四章 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 329

第一节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与反袁斗争 329

一、国民党的建立及其争取实现资产阶级议会政治的活动 329

二、“二次革命”、白朗起义及其失败 333

三、袁世凯独裁统治的确立 337

四、“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338

第二节 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342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342

二、段祺瑞的卖国独裁与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344

三、中国边疆各族人民反侵略的斗争 347

第三节 历史的新曙光 351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51

二、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352

三、新文化运动 353

四、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358

第十五章 近代的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361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 361

一、反对侵略、要求改革的思想 361

二、鸦片战争前后的文学和史学 364

三、十九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技术 366

第二节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科学和文化 367

一、西学传播和列强对中国文化的侵略 367

二、哲学 371

三、史学和文学 373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374

一、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374

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 376

三、科学技术上的杰出成就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