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家哲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炎峰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19006
  • 页数:2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名家学派置于先秦名辩思潮的发展趋势中,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其起源和发展脉络;对邓析、惠施、尹文、公孙龙的思想予以分别解读,展现名家四子各自的思想特色,揭示名家哲学的发展脉络;从比较的视域分析名家与儒、道、墨、法等主流学派哲学的异同;将名家四子思想视为一个整体,考察名家哲学中的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语言哲学思想。总结名家哲学的理论特质和价值,考察名家哲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分析其消亡的原因,并阐释名家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综述 1

一 名家研究的几个历史阶段 1

二 名家研究中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5

三 名家研究中的几种方法和思路 7

四 对名家研究现状的综合评价 9

第二节 研究内容、范围与方法 10

一 研究内容与范围 10

二 研究方法 11

第一章“名”的自觉与名家的产生发展 13

第一节 先秦名辩思潮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中心问题 13

一 名辩思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13

二“名”的起源与名辩思潮的中心问题 16

第二节 先秦哲学中“名”之内涵嬗变 18

一“名”的自觉与“名学”的产生 19

二“名”的超越与抽象 21

三“名”之形上性和独立性的确立 24

四 政治“正名”的复归与先秦名学的终结 27

第三节 名家的产生和发展脉络 30

一 先秦是否存在名家学派 30

二 名家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33

三 名家的派别考察 38

第二章 名家四子哲学思想探赜 44

第一节 邓析“刑名之辩”的哲学致思 44

一 邓析与《邓析子》考辨 44

二“两可”之说 47

三“刑名之辩”与《邓析子》中所体现的名实观 50

第二节 惠施“历物之意”的哲学意蕴 52

一 惠施考辨 52

二“善譬”的方法论思想 55

三“历物十事”解析(上) 56

四“历物十事”解析(下) 62

第三节 尹文“形名”哲学思想探析 67

一 尹文及《尹文子》考辨 67

二“形”、“名”相分 70

三“名法”与“正名” 74

第四节 公孙龙“离坚白”哲学思想发微 81

一 公孙龙及《公孙龙子》考辨 81

二“名”与“实” 86

三“白马非马” 89

四“离坚白” 94

五“二无一” 100

六“物”与“指” 105

第三章 比较视域下名家与各家哲学的关系 112

第一节 名家与儒家比较研究 112

一 名家四子与儒家的关系 112

二 荀子对名家思想的双重态度 115

三 儒名“正名”思想之差异 118

第二节 从庄惠之争看道家与名家思想的异同 121

一“道”、“物”与存在之争 122

二“知”、“乐”与认知之争 125

三“齐物”、“合同”与方法之争 127

四“逍遥”、“泛爱”与人生观之争 129

五 从庄惠之争看道家与名家的异同 131

第三节 名家与后期墨家的訾应 132

一“名”、“实”之争 133

二“离”、“盈”,之间 135

三“同”、“异”之辩 140

第四节 名家与法家比较研究 145

一 法家“刑名”思想之内涵 145

二 名家思想对法家的影响 148

三 名法两家“正名”思想的异同 151

第四章 现代哲学视域下的名家哲学问题 154

第一节 名、实二元存在论 154

一 概念与实在 155

二 现实与潜在 157

三 个体与共相 158

四名、实共存 160

第二节 主客二元的认识论 162

一 认识的主体意识 163

二 从感官经验到理性思辨 165

三 思想的客观性 168

第三节 理性思辨的方法论 170

一察、辩的复合方法论 170

二“两可”,的辩证思维 173

三 抽象概念分析法 175

第四节 分析的语言哲学 178

一 对语言问题的自觉 178

二 名的符号特征 180

三 语言与意义 183

第五章 名家哲学的理论特质与历史命运 188

第一节 名家哲学的理论特质 188

一 反常识的怀疑论立场 188

二 非伦理、非实用的外在超越性 190

三 重“知”、求“真”的客观主义立场 192

四 重“分”的理性思维方法 194

第二节 名家哲学的历史命运 196

一 名家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96

二 名家哲学消亡的原因 197

三 名家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199

参考文献 201

后记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