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欧洲城市滨河景观概况 1
1.1 相关概念阐释 3
1.1.1 城市滨河区的概念界定 3
1.1.2 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解析 4
1.2 环境发展演化 6
1.2.1 生态自发阶段 6
1.2.2 生态失落阶段 6
1.2.3 生态自觉阶段 8
第2章 滨河景观生态理论 11
2.1 城市生态学理论 13
2.1.1 古典城市生态学理论 13
2.1.2 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 13
2.1.3 后现代城市生态学理论 15
2.1.4 对滨河景观规划的启示 16
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17
2.2.1 发展概述 17
2.2.2 基本理论 19
2.2.3 滨河景观格局模式 22
2.3 恢复生态学理论 29
2.3.1 发展概述 29
2.3.2 基础理论 30
2.3.3 河流生态恢复理论 32
2.4 生态水利工程学理论 36
2.4.1 发展概述 37
2.4.2 理论内涵 38
2.5 本章小结 39
第3章 滨河景观格局建构 41
3.1 滨河生态网络整合 43
3.1.1 生态网络的概念 43
3.1.2 多目标规划的应用 46
3.1.3 多功能网络的复合 50
3.1.4 蓝带网络的构建 51
3.2 河流生态廊道恢复 62
3.2.1 生态恢复的历程 62
3.2.2 形态多样性 69
3.2.3 自组织功能 84
3.2.4 流域整体性恢复 87
3.3 滨河生态格局启示与建构 89
3.3.1 整体自然观 89
3.3.2 生态网络优先 95
3.3.3 多目标协同 103
3.3.4 恢复自然水文特征 107
3.4 本章小结 109
第4章 滨河景观旧区更新 111
4.1 河流遗产廊道保护 113
4.1.1 保护自然水文景观 113
4.1.2 整合多样人文景观 118
4.1.3 创造和谐文化景观 127
4.2 滨河棕地环境再生 130
4.2.1 整合城市空间 131
4.2.2 更新棕地景观 135
4.2.3 改善亲水空间 147
4.2.4 整治环境污染 151
4.3 更新方法的借鉴与意义 158
4.3.1 和谐共生原则 158
4.3.2 保护文化景观 162
4.3.3 城市事件推动力 165
4.4 本章小结 168
第5章 滨河景观管理评估 171
5.1 洪水风险管理 173
5.1.1 洪水管理观念 173
5.1.2 洪水管理策略 176
5.1.3 结合空间规划 179
5.1.4 创造洪水景观 183
5.1.5 可持续排水技术 188
5.2 河流可持续管理 196
5.2.1 流域综合管理 196
5.2.2 恢复水文活力 200
5.2.3 鼓励公众参与 202
5.2.4 流域可持续管理方法 204
5.3 河流健康评估 209
5.3.1 概念与原理 209
5.3.2 评估体系 212
5.3.3 评估技术 213
5.4 城市滨河景观管理的构想 217
5.4.1 多层次洪水管理 217
5.4.2 流域生态化管理 219
5.4.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221
5.5 本章小结 222
第6章 滨河景观规划实践 223
6.1 提出蓝色文明观念 225
6.1.1 城市黑色文明的转型 225
6.1.2 自然水文环境的特色 225
6.2 构建蓝带生态网络 227
6.2.1 整合城市开放空间 227
6.2.2 营造多功能空间网络 229
6.2.3 控制城市发展格局 231
6.3 恢复河流水文特征 232
6.3.1 恢复河流自然形态 232
6.3.2 发挥被动恢复功能 232
6.4 提升景观文化内涵 233
6.4.1 体现湿地之都生态景观 233
6.4.2 塑造滨河城市人文景观 234
参考文献 238
后记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