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小传 1
专病论治 15
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纲领的研究 17
一、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 17
二、辨卫气营血的主要证候 20
三、温病的治疗法则 24
养阴生津法在温病临床上的应用 26
一、理论依据 26
二、养阴生津法的方剂组成和作用 26
三、临床应用举例 28
四、讨论和体会 34
热病急症治疗例释 36
一、呕吐不止的治疗 37
二、抽搐的治疗 38
三、厥的治疗 38
四、呼吸衰竭的治疗 40
五、昏迷的治疗 41
六、出血的治疗 41
拯危救急话“三宝” 42
一、方剂概述 42
二、临床应用举隅 44
三、主要药物的功能与用量分析 47
四、几点体会 48
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和治疗 48
一、辨证知要 49
二、治法心得 50
湿温证治的探讨 55
一、湿温的病因病机、主要临床表现及其传变 55
二、湿温的辨证和治疗 56
三、湿温与西医辨病的关系 59
谈谈病毒性肝炎辨证和治疗的体会 64
一、辨证分型和治疗 65
二、几点体会 70
重症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的探讨 72
一、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坏死) 72
二、亚急性肝坏死 75
肝硬化证治刍议 79
一、中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80
二、分型辨证和治疗 81
三、讨论和体会 88
肝硬化中医辨治八法 91
一、清热化湿(解毒)法 92
二、疏肝通络法 92
三、养阴柔肝法 93
四、益气健脾法 93
五、运中分消法 93
六、止血救脱法 93
七、降逆平呃法 93
八、清心开窍法 93
胆囊炎辨证论治的研讨 96
一、文献述略 96
二、辨治心要 97
三、几点体会 103
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咯血的经验 104
一、病机析要 104
二、辨证施治 105
三、讨论和体会 108
浅谈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110
一、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110
二、辨证和治疗 111
二、讨论和体会 115
心肌炎辨治小议 117
一、风热(寒)邪实证 117
二、心阴虚损证 117
三、心肾两亏证 118
四、心阳不振证 118
略谈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和治疗 118
一、病因述要 119
二、辨治探析 119
三、讨论和体会 122
肺炎证治探讨 123
一、风邪袭肺表卫证 123
二、热留肺胃气分证 124
三、热灼肺金气营俱伤证 124
消化性溃疡分型辨证和治疗 125
一、病因病机分析 126
二、辨证分型举要 127
三、治法验案并述 128
四、点滴体会 131
慢性胃炎辨治探要 133
一、病因病机述略 133
二、辨证治疗举要 134
三、讨论及体会 137
诊余话肾炎 137
一、文献选述 138
二、辨治述要 140
三、病案举例 142
四、几点体会 145
肺结核辨治经验简介 146
一、肺热阴虚证 147
二、气阴两亏证 147
三、肺肾阴虚证 147
胸膜炎诊治一得 148
一、干性胸膜炎 148
二、渗出性胸膜炎 150
三、脓胸 151
紫癜辨治心得 152
震颤麻痹的证治探讨 154
一、水不涵木,肝风自动证 155
二、风痰阻络,肢节颤痹证 156
三、心神虚弱,意识迟钝证 157
从中医内科领域探索治疗艾滋病的设想 158
活血祛瘀法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161
一、理论依据 161
二、方剂选要 162
三、应用举隅 165
四、结语 169
扶正法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171
一、扶正法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 171
二、扶正法的分类及其适应证 172
三、临床应用扶正法的病案举例 174
四、讨论和体会 177
诊余漫话 181
略谈《内经》的学术思想基础 183
一、阴阳五行学说 183
二、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 186
三、重视内因和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188
《伤寒论》的基本精神 189
《伤寒论》六经指要 194
一、太阳病篇 194
二、阳明病篇 196
三、少阳病篇 197
四、太阴病篇 198
五、少阴病篇 199
六、厥阴病篇 200
怎样学习《伤寒论》 201
一、六经涵义,首须理解 201
二、举纲张目,知传知变 203
三、方药与证,如影随形 204
四、钻研原文,旁参百家 205
考究《伤寒》刻意求新 207
一、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整理研究 207
二、对整理《伤寒论》的意见 208
三、研究《伤寒论》展望 211
《伤寒论》太阴病证治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212
一、原篇选辑 212
二、散载拾零 213
三、综合概论 215
四、治案举例 217
略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关系 219
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来历 219
二、《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编次问题 220
三、三阴三阳病与证的关系 221
四、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有关的证如何系统归纳的问题 223
略论伤寒与温病的关系 225
一、伤寒与温病的名称 226
二、伤寒与狭义温病的异同 227
三、《伤寒论》与温病学说辨证论治方法的异同 228
读“中日两国对《伤寒论》研究的异同”之管见 229
一、六经与三阴三阳 230
二、温病的采纳 230
三、辨证和随证 231
四、重视正邪交争与虚实 231
五、经络脏腑与气血水 232
六、传经与并病合病 232
七、八法和四法 233
八、脉诊舌诊腹诊 233
九、剂量大小与服法的差异 234
十、结语 235
研究《金匮要略》的体会 236
一、内容析要 236
二、小结 246
对《金匮》“痰饮”的认识 247
一、释义 247
二、分类 248
三、治疗 249
论“热入血室”——兼谈癔病的证治 251
一、对妇人热入血室证治的释义 251
二、癔病的分型辨证和治疗 255
三、讨论 258
麻黄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的探讨 260
一、发表解热类方剂 260
二、止咳平喘类方剂 262
三、宣肺消肿类方剂 263
四、驱风湿止痹痛类方剂 264
桂枝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的探讨 265
一、退热类方剂 265
二、健胃温中类方剂 266
三、定悸平衡类方剂 267
四、回阳温经类方剂 268
五、活血化瘀类方剂 269
六、利尿消肿类方剂 270
柴胡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的探讨 270
一、解热祛邪类方剂 271
二、疏肝调气类方剂 272
三、镇静定悸类方剂 273
四、软坚消结类方剂 273
大黄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的探讨 275
一、泻热排毒类方剂 275
二、宽中除满类方剂 276
三、祛瘀生新类方剂 276
四、逐水消胀类方剂 277
五、舒胆退黄类方剂 278
六、其他 278
附子在《伤寒杂病论》诸方配伍中作用的探讨 279
一、回阳救逆类方剂 279
二、暖中健胃类方剂 280
三、温中泻下类方剂 280
四、宣痹止痛类方剂 281
五、补肾利水类方剂 282
运用经方验案举隅 283
一、风引汤加减治疗钙代谢紊乱所致抽搐 283
二、排脓散加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致脑膜炎 284
三、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房颤 285
四、小柴胡汤治疗肠伤寒 285
略论王孟英的医疗经验 286
一、审证周详,用药慎严 287
二、保津养液,曲尽其妙 289
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关系问题 291
略谈中医药的改革和科研 294
中医药科研的扬长避短 297
一、关于形成学术体系的指导思想 297
二、以临床研究为先行,结合基础研究 298
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剂型改进和复方的实验研究 299
四、中医文献整理和研究 300
开展急症的治疗和研究是当务之急 301
一、回顾历史,继往开来 301
二、抓住主证,夺取高效 301
三、适应需要,重视改进 304
温胆汤的考证、方义和应用 305
一、考证 305
二、方义 305
三、临床应用 306
竹茹温胆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经验 309
一、方药组成与方义 309
二、适应证与验案 309
三、结语 311
人参与党参科属性能的区别 312
医话三则 315
一、谈辨证论治 315
二、谈诊断与疗效的关系 317
三、谈证候与病理 319
验方选录 321
附:潘澄濂学术思想探要 329
一、精研经典,多有发挥 329
二、熔古冶今,深究温病 336
三、经方时方,熔于一炉 347
四、衷中参西,坚持特色 348
五、传承发扬,重视文献 354
年谱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