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意义 2
一、生产力研究中的处女地 2
二、研究的意义 4
第三节 现有的资料和研究的方法 5
一、本文涉及的资料 5
二、研究的方法 6
第四节 本书的结构及主要创新 7
一、本书的结构 7
二、本书的主要创新 10
第一章 生产力观的一般理论 14
第一节 生产力观的含义 14
一、生产力观的一般含义 14
二、生产力观与世界观 15
三、生产力观的核心问题 16
第二节 前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及变迁 18
一、从力到生产力: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演变 18
二、前马克思主义时期人类生产力观的三次转型 1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革命性变革 28
一、从非科学到科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生产力观的变革 29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观的三次革命性变革 3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后生产力观的继承、丰富与发展 40
一、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探索 41
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在苏联的继承、探索与发展 42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曲折探索 4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曲折反复的进程 47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工作 47
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49
三、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传播和影响 53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尝试性探索 57
一、对生产力要素认识的反复 57
二、在生产力发展动力认识上的反复 6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在探索时期的经验与教训 64
一、中国的国情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土壤 65
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历史依据 68
第三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逐步成熟 7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逐步成熟的进程及标志 70
一、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生产力中心地位的确立 71
二、从生产力标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志着生产力中心地位的确立 74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进生产力核心地位的确立 76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标志 77
一、“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的确立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回复 77
二、生产力标准的提出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成熟 81
三、先进生产力核心地位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 88
四、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成熟时期的评述 9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在成熟与发展时期的经验和教训 95
一、摆脱理论上的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关键 96
二、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核心 98
第四章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全面深化 10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全面深化时期的理论成果 100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理论的代表性成果 100
二、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研究成果综述 102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全面深化 102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遇到的新挑战及全面反思 103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在发展内涵及价值取向上的丰富和发展 107
三、对全面深化时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述评 1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全面深化时期的主要经验 116
一、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117
二、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 118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内在诱因 120
第一节 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根本诱因 120
一、时代主题是特定的社会在特定发展阶段的核心问题 120
二、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根本诱因的依据 121
第二节 时代主题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进程的影响 122
一、时代主题的识别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进程的影响 122
二、时代主题直接决定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内容 123
三、对时代主题认知的变化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具体路径 125
四、对时代主题的不同把握影响着马克思主义者的生产力观 127
第三节 时代主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历史启示 128
一、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 12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我们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130
三、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躬耕实践的践行精神 131
第六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中国”特色分析 133
第一节 国际格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中国”特色 133
一、国际格局的含义及其变动 133
二、中国对国际格局认知的变化以及对中国化生产力观的影响 134
三、由对抗到合作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路径 135
第二节 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科学技术”特色 136
一、千年的历史传统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136
二、中国现代转型中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 136
三、由“引进来”到“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国式道路 137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赶超”特色 138
一、赶超的含义及原因 138
二、从数量赶超到质量赶超是中国生产力发展赶超内涵认识的变迁 140
第四节 现代转型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制度建构”特色 141
一、制度建构的含义 141
二、我国制度建构的历史和现实环境 141
三、我国生产力发展中制度建构的中国特色 143
第五节 现代化的外部输入性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外部强制推动性” 144
一、外部强制推动性的历史必然性 144
二、中国共产党是承担这种必然性的现实选择 145
三、中国共产党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146
结语 150
后记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