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苦难与拯救自我——我的批评观 1
上编 作家作品论张资平前期爱情小说论 3
不可回归的自我放逐——张资平中期爱情小说论 20
艺术生命的自戕——张资平的后期爱情小说论 34
论鲁迅对张资平的批判 43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析柔石《二月》主人公的回归与离去 58
觉醒者的悲凉——田汉《南归》中的感伤漂泊 65
从自我危机到本体安全——重读《青春之歌》 82
文本的裂隙:解读《三家巷》 98
“史诗性”与“英雄人物”:解读《红旗谱》 115
历史记忆与英雄传奇——“十七年”战争小说论 122
“文革”的历史叙述——论“样板戏”文学剧本 140
反思文学的力作——古华《芙蓉镇》研究 155
苦难历程与精神定位——张炜《家族》与《柏慧》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165
文化记忆的历史:《白鹿原》 177
复调意味的历史思索:《旧址》 190
“谁记得一切,谁就感到痛苦——论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 199
精神同代人的质询——谈歌《城市热风》论片 208
德性关怀与理性审视——从《将军镇》看陈世旭的执著与变换 216
生命的返顾与追寻——读梁琴散文集《难以诉说》 226
下编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论精神危机:革命文学的征兆 233
晦暗的人性与不定的命运——论新历史主义小说 246
橄榄枝下“幸运”的一代——谈“70后”的个人化写作 259
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二题 267
宿命般的两难——消费主义文化与文学分析 278
底层文学叙事二题 288
经典的含义和经典化问题 303
复杂现实中的文化选择——学院派批评的语境、含义及困境 310
建构中的知识分子话语空间——评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史 316
当代文艺思想流变中的五四 331
苏区文艺:当代文学的滥觞——从苏区文艺的特质析当代文学的源流 349
关于左翼文艺思想的重新思考 360
转换的标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382
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思潮综论 403
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