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钟新桥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2935285
  • 页数:9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战略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分别对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等六省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战略进行了分别研究。

第一篇 中部地区产业总体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3

第一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3

第一节 中部地区发展概况 3

一、中国区域经济板块的发展与构成 3

二、中国中部地区发展基本状况 6

第二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8

一、中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8

二、中部地区人均GDP发展情况 8

三、中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9

四、中部地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9

五、中部地区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10

六、中部地区农业发展情况 10

七、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情况 11

八、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情况 11

九、中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12

十、中部地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12

十一、中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13

第二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14

第一节 区位优势 14

第二节 交通通信优势 15

第三节 自然资源优势 16

一、农业资源 16

二、矿产资源 20

三、水资源和森林资源 22

四、旅游资源 24

第四节 科教资源优势 31

第五节 产业基础优势 32

一、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基础优势 32

二、第二产业基础优势 33

三、第三产业基础优势 34

第三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 36

第一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 36

一、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36

二、东部升级和西部开发的需要 37

三、全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38

第二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政治意义 39

一、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39

二、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39

第三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社会意义 40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40

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41

三、建设低碳社会的需要 42

第四章 中部地区产业布局沿革与现状 43

第一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布局沿革 43

一、古代和近代的产业发展布局历史 43

二、现代产业发展布局历史 44

第二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布局现状 45

第五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解析 50

第一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50

一、三次产业总量比较分析 50

二、产业增长速度比较分析 51

三、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52

四、产业开放程度比较分析 54

五、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分析 55

第二节 中部地区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56

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56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57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59

第六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61

第一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1

一、产业结构矛盾弱化了产业竞争力 61

二、“三农”问题突出 62

三、基础产业的基础相对薄弱 63

四、优势产业的效益反而不优 65

五、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明显偏低 66

六、消费对产业的拉动严重不足 67

七、六省产业发展速度快慢不均 68

八、产业持续发展的活力明显不足 69

第二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70

一、国家宏观战略政策的差异性 70

二、产业发展“中心增长极”的短缺 71

三、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72

四、超额国际交易费用的存在 73

五、自身观念、体制、职能转变的滞后 74

第七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理论创新与战略思路 75

第一节 区域与产业经济发展理论概述 75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75

二、产业经济发展理论 78

第二节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理论创新——经济发展场论 80

一、场与经济发展场 80

二、经济发展场的空间维度——极、核、圈(群)、带、面 83

三、经济发展场的时间维度——30)年、60年、120年 89

四、经济发展场的多维度——时空共同作用 91

第三节 中部地区“六圈五带”时空发展战略思路 92

第八章 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战略性布局建议 102

第一节 实施经济增长极带动发展战略 102

一、建设武汉中心增长极,发展武汉城市圈,形成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103

二、建设郑州次增长极,培育经济增长“双核”,壮大中原城市群 104

三、建设长沙次增长极,培育经济增长“三核”,发展泛长株潭经济圈 105

四、建设合肥次增长极,培育芜湖经济增长核,发展“1+10”泛皖江经济圈 106

五、建设南昌次增长极,培育九江经济增长核,发展环鄱阳湖经济圈 107

六、建设太原次增长极,发展太原经济圈,带动晋北、晋南地区的发展 108

第二节 实施经济增长核集聚发展战略 109

一、培育鄂西经济增长“双核”,建设“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推动鄂西经济圈快速成长 110

二、培育经济增长“三核”,建设“安鹤濮”、“驻信周商”、南阳城市群,推动豫北、黄淮、豫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112

三、培育湘西地区经济增长“双核”,建设“张吉怀邵”城市群,推动大湘西经济圈发展 113

四、培育皖北地区经济增长核,建设“蚌淮淮”城市群,推动皖北经济圈发展 113

五、培育赣南经济增长“双核”,建设“赣吉抚”、“宜萍新”城市群,推动赣南经济圈发展 114

六、培育晋北、晋南经济增长核,建设“大朔”、“临长运晋”城市群,推动晋北、晋南经济圈发展 114

第三节 实施“两纵三横”经济带联动发展战略 115

一、打造中部京广经济带,传动鄂、豫、湘、晋经济圈(群),南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北连环渤海及北方地区经济辐射 117

二、打造中部京九经济带,传动豫、皖、鄂、赣经济圈(群),南接珠三角经济带,北连苏鲁经济发展 118

三、打造中部长江经济带,传动鄂、皖、湘、赣经济圈,东承长三角产业转移,西贯“西三角”经济发展 119

四、打造中部陇海经济带,传动豫、晋、皖经济圈(群),东连苏鲁经济发展,西贯陕西经济联动 121

五、打造中部“沪昆”经济带,传动湘、赣经济圈,东承长三角产业转移,西通黔、滇经济发展 122

第四节 实施“六圈五带”协调发展战略 123

一、主圈复合驱动,副圈配套启动,圈圈联动协调发展 123

二、纵带南北传动,横带东西互动,带带运动协调发展 125

三、六圈驱动五带,五带传动六圈,圈带交叉协调发展 125

第五节 实施“极、核、圈(群)、带、面”时空动态发展战略 127

一、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与发展的空间性 127

二、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与发展的时间性 128

三、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与发展的时空综合性 128

第九章 中部地区产业优化发展战略建议 130

第一节 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 130

一、当前中部地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30

二、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措施 131

第二节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战略 133

一、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3

二、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战略措施 134

第三节 实施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战略 137

一、中部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和意义 137

二、中部地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的战略措施 138

第四节 实施产业基地集群发展战略 142

一、中部地区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的优势和方向 142

二、中部地区产业基地集群发展的战略措施 144

第五节 实施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联通发展战略 151

一、中部地区建设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比较优势和意义 151

二、中部地区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联通发展的战略措施 153

第六节 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战略 156

一、中部地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 156

二、中部地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的战略措施 157

第七节 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战略 159

一、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和问题 159

二、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战略措施 160

第八节 实施区域一体化产业统筹发展战略 166

一、中部地区区域一体化产业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166

二、中部地区区域一体化产业统筹发展的战略措施 168

第二篇 湖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179

第十章 湖北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179

第一节 湖北发展概况 179

第二节 湖北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181

一、湖北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181

二、湖北人均GDP发展情况 181

三、湖北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182

四、湖北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182

五、湖北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183

六、湖北农业发展情况 183

七、湖北工业发展情况 184

八、湖北服务业发展情况 184

九、湖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185

十、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185

十一、湖北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186

第十一章 湖北产业总体布局状况 187

第一节 湖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的沿革 187

第二节 武汉城市圈产业布局 188

第三节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布局 190

第四节 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 191

第十二章 湖北产业具体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193

第一节 武汉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193

一、产业布局图 19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19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197

第二节 黄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04

一、产业布局图 20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0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07

第三节 十堰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10

一、产业布局图 21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1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13

第四节 宜昌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17

一、产业布局图 21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1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21

第五节 襄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25

一、产业布局图 22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27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28

第六节 鄂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34

一、产业布局图 23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3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36

第七节 荆门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38

一、产业布局图 23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39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40

第八节 孝感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43

一、产业布局图 24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4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46

第九节 荆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50

一、产业布局图 25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5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53

第十节 黄冈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57

一、产业布局图 25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5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60

第十一节 咸宁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65

一、产业布局图 26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6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68

第十二节 随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71

一、产业布局图 272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7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73

第十三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74

一、产业布局图 27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7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77

第十四节 仙桃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0

一、产业布局图 28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8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2

第十五节 潜江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2

一、产业布局图 28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8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4

第十六节 天门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4

一、产业布局图 28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8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6

第十七节 神农架林区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7

一、产业布局图 28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28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289

第十三章 湖北产业发展分析 290

第一节 湖北三次产业总体发展分析 290

一、三次产业总量不大,经济增长速度不快 291

二、三次产业层次水平不高,产业优化升级速度偏慢 291

三、工业化的程度不高,工业发展明显不足 292

四、中心城市产业辐射不强,周边县(市)承接转移不够 293

第二节 湖北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294

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294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295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296

第十四章 湖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98

第一节 湖北产业战略性布局思路 298

第二节 湖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建议 301

一、实施“一极双核”带动发展战略 301

二、实施“两圈两带”协调发展战略 303

三、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 305

四、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 306

五、实施经济强县(市)建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307

第三篇 湖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311

第十五章 湖南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311

第一节 湖南发展概况 311

第二节 湖南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313

一、湖南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313

二、湖南人均GDP发展情况 314

三、湖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14

四、湖南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314

五、湖南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315

六、湖南农业发展情况 315

七、湖南工业发展情况 316

八、湖南服务业发展情况 316

九、湖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317

十、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317

十一、湖南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318

第十六章 湖南产业总体布局状况 319

第一节 湖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的沿革 319

第二节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布局 320

第三节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布局 322

第十七章 湖南产业具体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24

第一节 长沙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24

一、产业布局图 32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2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28

第二节 株洲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33

一、产业布局图 33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3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37

第三节 湘潭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42

一、产业布局图 34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43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45

第四节 衡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48

一、产业布局图 34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49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52

第五节 邵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57

一、产业布局图 35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59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61

第六节 岳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66

一、产业布局图 367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67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69

第七节 常德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73

一、产业布局图 37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7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76

第八节 张家界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80

一、产业布局图 38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8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82

第九节 益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85

一、产业布局图 38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8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88

第十节 郴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92

一、产业布局图 39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39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395

第十一节 永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00

一、产业布局图 40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0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04

第十二节 怀化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08

一、产业布局图 40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09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12

第十三节 娄底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17

一、产业布局图 41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1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20

第十四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22

一、产业布局图 42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2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25

第十八章 湖南产业发展分析 430

第一节 湖南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430

一、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430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层次水平提高 431

三、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本竞争力持续上升 431

第二节 湖南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432

一、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三次产业劳动率水平偏低 432

二、工业化进程偏慢,工业发展明显不足 432

三、服务业发展不足,与发展较快地区差距明显 433

第十九章 湖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435

第一节 湖南产业战略性布局思路 435

第二节 湖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建议 436

一、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 436

二、实施“两圈三带”协调发展战略 436

三、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 438

第四篇 河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443

第二十章 河南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443

第一节 河南发展概况 443

第二节 河南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445

一、河南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445

二、河南人均GDP发展情况 445

三、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446

四、河南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446

五、河南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446

六、河南农业发展情况 447

七、河南工业发展情况 447

八、河南服务业发展情况 448

九、河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448

十、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449

十一、河南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449

第二十一章 河南产业总体布局状况 450

第一节 河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的沿革 450

第二节 中原城市群产业布局 451

第二十二章 河南产业具体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54

第一节 郑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54

一、产业布局图 45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5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58

第二节 开封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66

一、产业布局图 467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67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69

第三节 洛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73

一、产业布局图 47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7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77

第四节 平顶山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85

一、产业布局图 48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8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88

第五节 安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93

一、产业布局图 49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49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496

第六节 鹤壁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01

一、产业布局图 502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03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04

第七节 新乡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06

一、产业布局图 507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0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09

第八节 焦作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15

一、产业布局图 51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1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18

第九节 濮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24

一、产业布局图 52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2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26

第十节 许昌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30

一、产业布局图 53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3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32

第十一节 漯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36

一、产业布局图 537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3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39

第十二节 三门峡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42

一、产业布局图 54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43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45

第十三节 南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48

一、产业布局图 54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5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52

第十四节 商丘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58

一、产业布局图 55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6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61

第十五节 信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66

一、产业布局图 567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67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69

第十六节 周口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74

一、产业布局图 57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7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77

第十七节 驻马店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82

一、产业布局图 58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8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85

第十八节 济源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90

一、产业布局图 59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59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592

第二十三章 河南产业发展分析 593

第一节 河南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593

一、产业规模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593

二、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后劲明显 593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农产品加工名列前茅 595

四、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基本竞争能力持续上升 595

第二节 河南产业发展的差距与不足 596

一、三次产业层次不高,产业优化升级速度偏慢 596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劳动生产率不高 597

三、工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产品附加值偏低 598

四、服务业发展不足,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 600

第二十四章 河南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602

第一节 河南产业战略性布局思路 602

第二节 河南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建议 603

一、实施郑州中心增长极发展战略 603

二、实施“四群两带”发展战略 603

三、实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战略 606

四、实施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战略 607

第五篇 安徽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611

第二十五章 安徽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611

第一节 安徽发展概况 611

第二节 安徽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613

一、安徽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613

二、安徽人均GDP发展情况 613

三、安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614

四、安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614

五、安徽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615

六、安徽农业发展情况 615

七、安徽工业发展情况 616

八、安徽服务业发展情况 616

九、安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617

十、安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617

十一、安徽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618

第二十六章 安徽产业总体布局状况 619

第一节 安徽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的沿革 619

第二节 合肥城市群产业布局 620

第三节 皖江经济带产业布局 621

第四节 皖北地区产业布局 622

第二十七章 安徽产业具体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25

第一节 合肥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25

一、产业布局图 62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2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29

第二节 亳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33

一、产业布局图 63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3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35

第三节 淮北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37

一、产业布局图 63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3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39

第四节 宿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42

一、产业布局图 64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43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45

第五节 阜阳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47

一、产业布局图 64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4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50

第六节 蚌埠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53

一、产业布局图 65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5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56

第七节 淮南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58

一、产业布局图 65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6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61

第八节 滁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63

一、产业布局图 66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6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66

第九节 六安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69

一、产业布局图 670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7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72

第十节 巢湖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74

一、产业布局图 67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7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77

第十一节 芜湖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78

一、产业布局图 67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8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82

第十二节 马鞍山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84

一、产业布局图 68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8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87

第十三节 安庆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88

一、产业布局图 68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9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92

第十四节 池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95

一、产业布局图 69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69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97

第十五节 铜陵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699

一、产业布局图 700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0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01

第十六节 宣城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03

一、产业布局图 70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0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06

第十七节 黄山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09

一、产业布局图 710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1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12

第二十八章 安徽产业发展分析 716

第一节 安徽产业总体发展分析 716

一、三产总量偏小,经济增速过慢 717

二、产业结构升级速度缓慢,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偏低 717

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718

第二节 安徽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718

一、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718

二、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719

三、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720

第二十九章 安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721

第一节 实施“两圈两带”战略布局与产业互动发展战略 722

一、实施合肥中心增长极发展战略 722

二、实施“泛皖江经济圈”发展战略 722

三、实施“皖北经济圈”发展战略 723

四、实施“两带”传动“两圈”的发展战略 723

第二节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建议 724

一、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724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724

三、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724

四、以旅游业为支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725

第六篇 江西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729

第三十章 江西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729

第一节 江西发展概况 729

第二节 江西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731

一、江西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731

二、江西人均GDP发展情况 731

三、江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732

四、江西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732

五、江西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733

六、江西农业发展情况 733

七、江西工业发展情况 734

八、江西服务业发展情况 734

九、江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735

十、江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735

十一、江西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736

第三十一章 江西产业总体布局状况 737

第一节 江西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的沿革 737

一、工业主导型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 737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737

三、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738

第二节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 738

第三节 赣南地区的产业布局 740

第三十二章 江西产业具体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42

第一节 南昌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42

一、产业布局图 74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43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46

第二节 九江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50

一、产业布局图 751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5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54

第三节 景德镇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59

一、产业布局图 760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6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62

第四节 萍乡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63

一、产业布局图 76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6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66

第五节 新余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68

一、产业布局图 76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69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70

第六节 上饶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72

一、产业布局图 772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7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76

第七节 鹰潭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79

一、产业布局图 780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81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81

第八节 吉安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83

一、产业布局图 78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83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87

第九节 赣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92

一、产业布局图 79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79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797

第十节 抚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04

一、产业布局图 80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05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08

第十一节 宜春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12

一、产业布局图 812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1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15

第三十三章 江西产业发展分析 819

第一节 江西产业总体发展分析 819

一、产业总量不大,经济实力不强 819

二、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820

三、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偏离,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 821

四、南昌经济一市独大,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能力不强 821

第二节 江西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821

一、第一产业结构分析 821

二、第二产业结构分析 822

三、第三产业结构分析 822

第三十四章 江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824

第一节 实施“一极三核两圈两带”战略布局与产业联动发展战略 825

一、实施南昌中心增长极发展战略 825

二、实施“一极一核一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形成与发展战略 825

三、实施“两核一圈”赣南生态文化经济圈形成与发展战略 826

四、实施“两圈驱动两带,两带传动两圈”发展战略 826

第二节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建议 827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 827

二、依托汽车航空产业比较优势,形成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828

三、改造升级资源型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828

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比较劳动生产率 828

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829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移步伐 829

第七篇 山西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 833

第三十五章 山西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833

第一节 山西发展概况 833

第二节 山西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835

一、山西生产总值发展情况 835

二、山西人均GDP发展情况 835

三、山西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836

四、山西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变化情况 836

五、山西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837

六、山西农业发展情况 837

七、山西工业发展情况 838

八、山西服务业发展情况 838

九、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情况 839

十、山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 839

十一、山西外贸进出口发展情况 840

第三十六章 山西产业总体布局状况 841

第一节 山西产业布局与发展战略的沿革 841

第二节 晋中地区的产业布局 842

第三节 晋北地区的产业布局 843

第四节 晋南地区的产业布局 844

第三十七章 山西产业具体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46

第一节 太原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46

一、产业布局图 847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47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50

第二节 大同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54

一、产业布局图 855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5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57

第三节 阳泉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61

一、产业布局图 862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62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63

第四节 长治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65

一、产业布局图 866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66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69

第五节 晋城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73

一、产业布局图 874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7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76

第六节 朔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78

一、产业布局图 87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8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81

第七节 晋中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82

一、产业布局图 883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84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85

第八节 吕梁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90

一、产业布局图 890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90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93

第九节 忻州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898

一、产业布局图 899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899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901

第十节 临汾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907

一、产业布局图 90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90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911

第十一节 运城市产业布局状况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917

一、产业布局图 918

二、产业布局具体情况 918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 921

第三十八章 山西产业发展分析 926

第一节 山西产业总体发展分析 926

一、产业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926

二、产业重型化特征突显,其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927

三、煤炭产业发展方式落后,产业能源消耗偏高 928

四、太原经济一市独大,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不够 928

第二节 山西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929

一、第一产业结构分析 929

二、第二产业结构分析 929

三、第三产业结构分析 930

第三十九章 山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931

第一节 实施“三圈三带”战略布局与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932

一、实施太原中心增长极发展战略 932

二、实施“三核两副圈”发展战略 932

三、实施“三圈三带”互动发展战略 933

第二节 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建议 934

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934

二、整合组建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扶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934

三、实施区域合作战略,承接产业转移 935

四、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935

五、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产品优势品牌 935

参考文献 937

后记 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