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度 3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夏中义 富华 3
十部作品,五个问题&谢有顺 25
曾卓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何向阳 30
开发精神生态资源——《生态文艺学》论稿&鲁枢元 43
大众文学与社会主义文化空间的建构&孟繁华 55
解读革命——对一个老话题的随想&龙子仲 65
2002年度 75
学音乐的孩子会怎样——音乐本质再思考&邓双林 75
语言的宿命&毕飞宇 汪政 85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李建军 101
差异空间与保守趣味的显现——解读1993年《南方周末》头版文学新闻&林舟 113
重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谢泳 124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张清华 132
2003年度 145
想象的溃败与重铸&洪治纲 145
绝望地回到文学本身——关于重建现当代文学研究规范的思考&陈晓明 158
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李杨 164
“文艺学”如何成为新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以1951年《文艺报》一场讨论为例&谢泳 176
瞿秋白的“名誉”&王彬彬 189
当代中国的都市经验&张柠 200
2004年度 219
回答六个问题&洪子诚 219
《人民文学》的创刊与复刊&吴俊 229
在失败中自觉——马上自传一至七&郜元宝 240
《受活》:超现实写作的重要尝试&李陀 阎连科 261
艰难的突围——论广西长篇小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途径&黄伟林 275
重返80年代:先锋小说和文学的青春&张新颖 282
2005年度 297
“人道主义”讨论:一个未完成的文学预案——重返80年代文学之四&程光炜 297
短篇小说为何衰落&黄发有 310
由“玉女忧伤”到“生冷怪酷”——从张悦然的“发展”看文坛对“80后”的“引导”&邵燕君 320
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兼谈东西的《后悔录》&谢有顺 331
秩序的“他者”——再谈“先锋小说”的发生学意义&吴义勤 345
新诗的晦涩:合法的,或只能听天由命的&臧棣 358
2006年度 369
又一种破坏文化的逻辑——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并论近年“崇胡贬鲁”之风&郜元宝 369
“宏大叙事”解体后如何进行“宏大的叙事”?——近年长篇创作的“史诗化”追求及其困境&邵燕君 376
“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学家”——木心散论&李静 387
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对抗战文学及其历史态度的反思&陈晓明 398
差异:《马桥词典》的诗学和政治学&张柱林 410
历史主义与“史传传统”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现象研究之一&孟繁华 419
2007年度 427
“反诗”与“返诗”——论于坚诗歌别样的历史意识和语言态度&陈超 427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杨庆祥 440
《心灵史》与知识分子形象的重塑&赵勇 452
“心魂”之思与想象之舞——史铁生后期小说论&洪治纲 462
阎连科的声母&李洱 476
游戏、文化和文化史——《游戏的人》给当代学者的启示&何道宽 483
2008年度 501
没有“文学故事”的文学史——怎样讲述中国现代文学史&郜元宝 501
文学与公共空间&南帆 512
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王彬彬 519
“幸存者”的证言——“我的阅读史”之《鼠疫》&洪子诚 530
论青年王元化的价值根基——兼及《脚踪》、《文艺漫谈》和《向着真实》的深度解读&夏中义 何懿 540
重建理想主义的尊严——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的一种反思与展望&黄发有 555
2009年度 569
汉语之命运——百年未完的争辩&郜元宝 569
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梁鸿 583
现代主义、现代性与个人主义&南帆 591
纪实文学:直面现实,追寻历史——关于《中国新文学大系》纪实卷(1977—2000)&李辉 609
小说家的世界有多大——关于当代文学的读书札记&周立民 621
两个“福贵”的文学启示——以赵树理《福贵》和余华《活着》为视点&张莉 634
跋&张燕玲 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