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 以云南少数民族村落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12146376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乡村聚落与民居营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从社会学、人类学中“族群”的角度,以“族群、社群与乡村聚落营造”命题立论,并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村落建设实践加以研究。

第1章 引言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3

1.2.1 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方面 3

1.2.2 城镇化与乡村复兴 4

1.2.3 建筑学理论与实践的拓延 5

1.3 当代视野下的乡土聚落与民居营造的相关理论及实践 5

1.3.1 作为一般的乡上聚落与民居建筑的研究 5

1.3.2 对西南及云南少数民族聚落与民居建筑的相关研究 13

1.3.3 基于社会学思想的乡村聚落建设与营造的相关研究 16

1.3.4 对上述研究的整体评述 28

1.4 研究目标、方法与章节结构 31

1.4.1 研究目标 31

1.4.2 研究方法 32

1.4.3 章节结构安排 32

上篇 从族群到社群的演变及村落传统建造模式分析 33

第2章 云南民族地区族群演变与村落传统建造模式塑造 33

2.1 “族群”等相关概念的导入与阐释 33

2.1.1 族群 33

2.1.2 “血缘”族群、“地缘”族群和“业缘”族群 35

2.1.3 生产方式与族群的演变 36

2.1.4 村落 37

2.2 族群演变与村落建造模式的发生、发展 37

2.2.1 “血缘”族群与村落建造的原始积淀 37

2.2.2 “地缘”族群与村落建造的中层积累 49

2.2.3 “业缘”族群与村落建造的上层建构 54

2.3 族群的功能与村落建造模式的互动 61

2.3.1 “族群”对村落建造模式的塑造 61

2.3.2 村落建造对“族群”的表达与建构 79

2.4 本章小结 84

第3章 族群与云南民族地区相关村落建造模式解析 85

3.1 “惹罗”建造模式解析 85

3.1.1 “血缘”族群与“惹罗”模式的塑造 85

3.1.2 “惹罗”建造模式的内涵分析 93

3.1.3 作为广义“惹罗”建造模式的意义 101

3.2 “元—本主”建造模式解析 105

3.2.1 “地缘”族群与“元—本主”模式的塑造 107

3.2.2 “元—本主”模式的建造特征与内涵 118

3.2.3 作为广义“元—本主”建造模式的意义 129

3.3 “公本芝”建造模式解析 132

3.3.1 “业缘”族群与“公本芝”模式的塑造 135

3.3.2 “公本芝”模式的建造特征与内涵 141

3.3.3 作为广义“公本芝”建造模式的意义 148

3.4 本章小结 150

下篇 族群向社群的演变与村落建造的当代转型 152

第4章 云南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社群”组织建构 152

4.1 当代社会变迁对族群的冲击及对村落建造的影响 152

4.1.1 行政动员体制下族群社会的逐渐消解 152

4.1.2 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代乡村社会 156

4.1.3 传统建造模式的丧失与固守 160

4.2 云南民族地区乡村生产方式转变与族群的裂变 165

4.2.1 产业结构变化与当代乡村社会转变 165

4.2.2 转变过程中的若干类型与模式 169

4.2.3 “族群”的裂变及功能的转换 174

4.3 “社群”与当代乡村社会发展 179

4.3.1 “社群”概念的提出 179

4.3.2 社群与村落基层社会组织 182

4.3.3 社群、合作化组织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183

4.4 本章小结 186

第5章 “村落建造共同体”与云南民族地区当代村落营造 188

5.1 “村落建造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188

5.1.1 “村落建造共同体”的相关概念 188

5.1.2 “村落建造共同体”的性质、功能与建构 191

5.1.3 乡村建造传统向“村落建造共同体”的转化 195

5.1.4 启示与借鉴:国内相关探索及实验 198

5.2 与 “村落建造共同体”相关的问题 210

5.2.1 “建造共同体”中各角色的定位 210

5.2.2 村民是“建造共同体”的主体 212

5.2.3 村社精英、工匠与“建造共同体” 214

5.3 “建造共同体”组织与云南当代乡村聚落营造 218

5.3.1 运作组织与动力机制 218

5.3.2 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25

5.3.3 存在问题与现实批判 230

5.4 立足于本土化与可持续的建造 233

5.4.1 基于本土环境资源的建造 233

5.4.2 基于本土生活与族群文化的建造 237

5.4.3 基于本土技艺的建造 239

5.4.4 渐进化过程的建造 242

5.5 本章小结 253

第6章 建筑师、乡村建筑与村落营造 255

6.1 建筑师在村落营造中的渗透与角色定位 255

6.1.1 责任与定位 255

6.1.2 平民意识与情感 256

6.1.3 对乡村社会的了解和认知 258

6.2 设计观念、方法的更新与理性批判 264

6.2.1 尊重民间和向民间学习 264

6.2.2 联络引导型设计 266

6.2.3 地域技术思想与模式的挖掘与整合 273

6.3 实践中的思考与反思中的实践 277

6.3.1 可邑建房——困惑与解惑 277

6.3.2 丽江新民居图集——标准化与非标准化 282

6.3.3 佤族大曼糯村——斡旋于村民与政府之间 293

6.4 本章小结 302

第7章 结语 304

7.1 社会结构与乡村聚落营造模式演变 304

7.1.1 社会结构与营造模式 304

7.1.2 历史启迪与当代洞察 305

7.1.3 合作建造与自主建造 306

7.2 乡村地区村落营造研究的相关问题 307

7.2.1 研究的基本观点 307

7.2.2 研究的主要领域 310

7.2.3 研究的问题与困惑 311

参考文献 313

中文部分 313

英文部分 322

致谢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