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辉煌六十年 1
第一节 开天辟地的创举 1
一、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 1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2
第二节 奠定基础的三十年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1949—1956年) 3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7—1966年) 5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6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6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程 6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14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启示 18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1
一、邓小平理论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21
二、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3
三、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5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2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8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28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9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1
一、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31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2
三、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35
四、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方法 36
思考题 37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8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3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43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根本要求 4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46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50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5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56
思考题 60
第三章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61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61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 61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65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71
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71
二、实事求是必须注重实践,尊重群众 72
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74
第三节 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76
一、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76
二、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79
思考题 8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83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83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86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87
四、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重大意义 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90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90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92
三、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发展标准 94
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6
思考题 98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99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9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99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10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1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4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 10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106
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108
四、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111
五、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1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20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120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22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24
一、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不平凡历程 124
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125
思考题 127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29
第一节 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29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29
二、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29
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30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31
第二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133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3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5
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 138
第三节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40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0
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44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6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48
第四节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5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50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53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55
思考题 157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8
一、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15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5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1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68
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70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77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77
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80
思考题 18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8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85
一、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185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187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8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9
五、扩大基层民主 190
六、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 191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91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91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193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95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96
第三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98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原则 198
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01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2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2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04
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 206
思考题 208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0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09
一、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209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 21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21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216
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16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四有”公民 217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2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222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22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 223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6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26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229
思考题 230
第十章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31
第一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31
一、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根本利益所在 231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32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 233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34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35
一、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235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 237
三、香港、澳门回归后落实“一国两制”的实践 238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 239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239
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40
三、继续坚持“一国两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 242
思考题 243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24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44
一、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244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46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48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根本原则 248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249
三、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251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54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障碍 254
二、国际旧秩序是影响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55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58
第四节 当前的国际形势 263
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紧迫性上升 263
二、世界正向多极化加速发展,大国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64
三、传统安全挑战有新的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新安全观 265
思考题 265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6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66
一、建设和保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66
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7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74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4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77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78
思考题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