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学者和官员谈法治指数 3
用量化的方式推进法治建设&张志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3
让法治观念运行到实践中去&林来梵(清华大学教授) 9
把法治量化成老百姓能够感受到的事物&江平(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21
法治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张苏军(司法部副部长) 28
改变我们的财富观——兼谈法治指数问题&朱相远(原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 33
要重视法治指标的科学性&石泰峰(江苏省委副书记,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38
坚持法治指标体系的民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王公义(司法部研究室主任) 41
法治指数的科学性和相对性&胡建淼(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 52
法治指标体系的科学化、信度及效度&郑成良(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55
“法治余杭”量化评估的难点和改进&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 64
余杭法治指数是一项创新&孟祥锋(辽宁省纪委副书记,监察厅长) 72
探索法治建设的一个脚本&孙笑侠(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院长) 75
法治评估的几种方法&戴耀廷(香港大学法律学院副教授) 85
关于法治的经济分析和量化评估&钱弘道(浙江大学教授,中国法治研究院院长) 88
余杭法治评估的意义和方法&钱弘道 93
法治指数评估如何完善&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 101
“数字法治”和“项目法治”&夏立安(浙江大学教授) 107
余杭法治量化评估体系的完善建议&吕庆喆(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社会统计研究室主任) 109
在实践中构建地方特色的评估体系&童兆洪(原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116
把“法治余杭”做精做细&胡虎林(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 123
法治评估的压力和动力&李力(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28
法治指数是让群众评价、约束党委、政府——兼答记者问&朱金坤(杭州人大副主任,原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 131
运用量化考评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杭州余杭区法治指数的应用与实践&朱金坤 137
法治指数不是“贴金”,而是找“问题”——兼答记者问&姜军(富阳市委书记,原余杭区区长) 142
下篇 学者和官员谈法治发展 149
西方理想法治状态下法律的角色&约翰·雷茨(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 149
法治与财富创造&钱弘道 156
中国“混合法”传统与能动司法理念的践行&武树臣(北京大学教授) 167
香港的廉政建设和法治基础的关系&查锡我(原香港廉政公署高级审查主任) 172
气候变化和法治:中国案例研究&熊美英(美国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善治总裁) 177
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八个增长点&李步云 183
转型期中国法治的特点和法治评估&钱弘道 187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胡虎林 192
法治理念怎样体现于局部地域法治&孙笑侠 197
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几点期望&张苏军(司法部副部长) 201
当代中国城市法治建设&李林 203
“法治余杭”建设的时代背景&李林 221
依法治国与“法治余杭”&胡建淼 227
“法治余杭”与依法决策&郑成良 232
区域性的法治化及其评价&张志铭 237
中国法治的增长点——余杭实践的启示&张志铭 241
法治建设的地方性模式的可行性&林来梵 244
“法治余杭”与“法治浙江”&夏阿国(浙江省委副秘书长,原浙江省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247
“法治余杭”建设与司法改革的推进&童兆洪 253
能动司法:“法治余杭”建设新的增长点&童兆洪 257
走出余杭特色的法治新路&何关新(杭州市政协副主席,原杭州市副市长、余杭区委书记) 267
余杭区完善五大体系,生动推进法治建设&姜军 272
余杭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汪宏儿(余杭区人大主任,原余杭区政协主席、区委副书记) 277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着力建设“品质余杭”&戚建国(余杭区委副书记) 281
中国社会的不和谐表现和法治的使命&钱弘道 288
推进中国法治的五种力量&钱弘道 320
如何评判中国法治&钱弘道 328
附录 本课题引发的讨论及报道(网络报刊文章目录) 333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