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自然条件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枢运等著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224001619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地理位置和特征 1

第二章 地貌 4

一、地质基础 4

(一)大地构造轮廓 4

(二)新构造运动特点 5

二、黄土和黄土堆积环境 7

(一)黄土堆积 7

(二)黄土堆积前的古地貌 11

(三)黄土堆积过程中的气候变化 14

三、山地地貌 16

(一)周边山地 16

(二)黄土高原上的山地 19

四、河谷地貌 21

(一)黄河 21

(二)黄河主要支流 26

五、黄土地貌 30

(一)基本特征 30

(二)主要侵蚀类型 32

(三)黄土地貌的空间分布特点 34

六、地貌分区 38

(一)西峰、洛川黄土塬区 39

(二)陇东、陕北、晋西黄土丘陵区 40

(三)陇中、宁南黄土丘陵区 40

(四)陕北沙盖黄土丘陵墹地区 41

第三章 气候 42

一、气候形成的因素 42

(一)地理环境 42

(二)大气环流 43

(三)太阳辐射 44

二、气候特征 50

(一)气温 50

(二)土壤温度 62

(三)降水 66

(四)湿度、云量和日照 82

(五)风 87

(六)干旱 90

第四章 水文 100

一、河流径流的基本特征 100

(一)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100

(二)地表径流的分布规律 101

(三)径流的年内分配 102

(四)径流的年际变化 104

二、河流泥沙的一般规律 108

(一)河流泥沙的形成 108

(二)水蚀模数的地区分布 109

(三)河流泥沙的年内变化 110

(四)河流泥沙的年际变化 113

(五)人类活动对泥沙成因的影响 114

三、河流水化学特征 116

(一)河流水的矿化度及化学类型 116

(二)河流矿化度及化学组成的地域性差异 117

(三)河流水化学性质的年内变化 121

(四)矿化度与主要离子间的数量关系 123

(五)黄土高原河流水的硬度 124

(六)黄土高原河流的离子径流 126

四、主要河流水文地理简况 128

(一)黄河 128

(二)渭河 130

(三)汾河 132

(四)北洛河 134

(五)延河 135

(六)无定河 136

五、地下水分布的基本规律 137

(一)黄土层中地下水赋存规律 138

(二)河谷冲积洪积层中地下水赋存规律 141

(三)基岩裂隙水及岩溶裂隙水赋存规律 142

第五章 植被 144

一、黄土高原植被的一般特征 144

二、植被类型 146

(一)森林 146

(二)草原 156

(三)灌从和灌草丛 163

三、植被分区概述 168

(一)晋南、关中落叶阔叶林灌丛区 168

(二)晋中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区 168

(三)渭河上游、洮河森林草原灌丛区 169

(四)陕北南部、晋西森林草原区 169

(五)陕北北部、晋西北草原化森林草原区 170

(六)陇东干草原区 170

(七)陇中南部灌木干草原区 170

(八)陇中北部荒漠草原化草原区 171

(九)内流荒漠化草原区 171

(十)长城沿线风沙草原区 171

(十一)雁北灌木草原区 172

(十二)黄河北岸荒漠草原区 172

(十三)吕梁山灌丛草原森林区 173

(十四)太行山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区 173

(十五)六盘山灌丛草原区 173

(十六)秦岭北坡森林区 173

第六章 土壤 175

一、土壤形成过程的主要特点 175

(一)风化壳和土壤地球化学的基本特点 175

(二)土壤有机质累积的特点 180

(三)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182

二、土壤地理分布与土被结构 184

(一)土壤带的地理分布 184

(二)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 185

(三)岩成土壤的分布 185

(四)水成、盐成土壤的分布 185

(五)各土壤带的土被结构 187

三、土壤类型 188

(一)褐土 188

(二)黑垆土 193

(三)灰钙土 198

(四)淡栗钙土 200

(五)?土 201

(六)黄绵土 208

(七)风沙土 215

(八)草甸土、淤土、沼泽土 218

(九)盐渍土 219

(十)灰褐土 224

(十一)山地棕壤 225

第七章 水土流失及防治 226

一、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26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230

三、土壤侵蚀类型 231

(一)水力侵蚀类 231

(二)潜蚀类 231

(三)重力侵蚀类 232

(四)风蚀类 232

(五)人为侵蚀类 232

四、侵蚀方式 233

(一)沟间地 233

(二)沟谷地 233

(三)侵蚀方式垂直分布带 234

五、影响现代侵蚀的因素 235

六、侵蚀类型分布 240

七、水土保持技术措施 241

(一)生物措施 241

(二)工程措施 244

(三)耕作措施 248

第八章 自然地理分区 250

一、土地类型 250

(一)土地分类 250

(二)土地类型概述 251

二、自然地理分区 254

三、各级自然地理区概述 257

(一)晋南、关中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土带(Ⅰ) 257

(二)渭北、晋中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褐土、粘黑垆土带(Ⅱ) 269

(三)陕北高原暖温带草原化森林草原、干草原黑垆黄土绵土带(Ⅲ) 281

(四)陇中南部温带森林草原暗黑垆土带(Ⅳ) 292

(五)温带干草原、草原化荒漠草原淡栗钙土、灰钙土带(Ⅴ) 294

(六)黄河西北岸温带荒漠草原灰钙土带(Ⅵ) 306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