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导言 1
Ⅰ.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1
Ⅰ.Ⅰ.Ⅰ研究的背景 1
Ⅰ.Ⅰ.Ⅱ研究的目的 4
Ⅰ.Ⅱ国内外研究动态 6
Ⅰ.Ⅱ.Ⅰ循环型农业的理论研究综述 6
Ⅰ.Ⅱ.Ⅱ西部农业发展研究回顾 10
Ⅰ.Ⅲ研究思路与方法 11
Ⅰ.Ⅲ.Ⅰ研究思路 11
Ⅰ.Ⅲ.Ⅱ研究的技术路线 12
Ⅰ.Ⅲ.Ⅲ研究方法 13
Ⅰ.Ⅲ.Ⅳ数据说明 15
Ⅰ.Ⅳ研究的内容结构 15
Ⅰ.Ⅴ研究的可能创新 17
第1章 循环型农业: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9
1.1世界农业发展思想的演变 19
1.2中国古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25
1.2.1“三才论”的传统农学思想 25
1.2.2循环农业思想的萌芽 26
1.2.3农业与技术及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思想 26
1.3中国农业增长状况 27
1.3.1 1949—2004年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状况 28
1.3.2中国不同阶段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因 28
1.3.3 1995—2004年农业物耗增长水平 33
1.4我国农业生产环境的非健康状态 34
1.4.1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难题 35
1.4.2农业经济系统面临的困境 42
1.4.3农村社会系统面临的难题 46
1.5循环型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8
1.5.1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48
1.5.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9
1.5.3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 49
1.5.4开拓绿色农产品市场 50
1.5.5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50
第2章 循环型农业的理论分析框架 51
2.1循环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51
2.1.1循环型农业产生的背景 51
2.1.2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型 52
2.1.3循环型农业的经济理论基础 64
2.1.4循环型农业的效益实现形式 67
2.2循环型农业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69
2.2.1循环型农业与现代农业的联系与区别 69
2.2.2循环型农业资源配置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理论 72
2.2.3“理性生态经济人”挑战“理性经济人” 73
2.2.4循环经济学挑战传统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74
2.2.5循环型农业挑战传统经济学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75
2.3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理论分析 76
2.3.1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组成要素 76
2.3.2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77
2.3.3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原理分析 80
2.3.4循环型农业的外部环境 84
2.3.5循环型农业与清洁发展机制 85
2.4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外部性分析 87
2.4.1传统农业的外部性 88
2.4.2生态脆弱的落后地区农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及制度缺陷 89
2.4.3循环型农业:负外部性改善 92
2.5循环型农业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 93
2.5.1农户合作的困境 94
2.5.2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 95
2.5.3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博弈分析 97
第3章 西部农业发展现状剖析 100
3.1西部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00
3.1.1区域概况 100
3.1.2西部农村经济地位截面分析 101
3.1.3农业生产及产品地位 103
3.1.4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水平 105
3.2西部农业发展变化趋势 107
3.2.1西部传统农业相对规模的长期变化 107
3.2.2西部传统农业增长的源泉 108
3.2.3西部农业增长的环境影响 110
3.3西部农业资源相对生产有效性评价 113
3.3.1包络分析法与农业资源相对生产效率评价 115
3.3.2实证分析 116
3.3.3结论 120
3.4西部资源约束下的农业劳动力容量 121
3.4.1方法的选择 122
3.4.2具体估算 126
3.4.3结论 129
3.5西部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31
3.5.1生态环境问题 131
3.5.2农业自然资源问题 132
3.5.3农村经济环境问题 136
3.5.4制度缺陷 137
第4章 西部农户系统农业可持续性调控机理 141
4.1循环型农业系统的物质与能量流分析 141
4.1.1循环型农业系统整体性假定 141
4.1.2物质与能量流分析的引入 142
4.2西部典型小农户生产系统的物质流现状 144
4.2.1研究对象说明 144
4.2.2经济持续性 146
4.2.3生态持续性 148
4.3建立能量流的投入产出模型 152
4.3.1里昂惕夫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153
4.3.2投入产出矩阵P 154
4.3.3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156
4.3.4应用实例 157
4.3.5结论 165
第5章 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与预测 166
5.1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166
5.1.1理论构架 166
5.1.2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价的目标 169
5.1.3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估预测的思路 170
5.1.4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估预测的技术路线 171
5.1.5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172
5.2循环型农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174
5.2.1产出指标——社会经济效益驱动指标 175
5.2.2投入减量化指标 176
5.2.3再利用及资源化指标 177
5.2.4环境安全指标 177
5.2.5评估模型与方法选择 178
5.3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综合评价 180
5.3.1数据采集 180
5.3.2指标体系及权重计算 181
5.3.3标准化处理 185
5.3.4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估值 185
5.3.5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诊断 189
5.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状况预测 191
5.4.1 BP神经网络模型 191
5.4.2西部循环型农业综合发展趋势预测 194
5.5结论 198
第6章 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模式设计 199
6.1循环型农业的基本模式设计 199
6.1.1资源节约型循环农业模式 200
6.1.2资源再利用型循环农业模式 209
6.1.3资源开发型循环农业模式 212
6.2循环型农业产业链构建 217
6.2.1循环型农业的产业链构建的理论基础 217
6.2.2循环型农业的产业链构建案例 221
6.2.3农村生态工业园区模式案例 229
6.3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区域模式构思 232
6.3.1西部循环型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和思路 232
6.3.2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区划 232
6.3.3西部循环型农业模式的战略构想 237
6.4案例:西部农户发展沼气循环型农业的综合效益 239
6.4.1直接经济效益 239
6.4.2间接经济效益 240
6.4.3间接生态效益 240
6.4.4改善卫生环境 241
第7章 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建设管理 243
7.1西部农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244
7.1.1农业科研机构面临的问题 244
7.1.2农户和涉农企业接受使用技术面临的问题 246
7.1.3农业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 248
7.1.4农业技术创新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249
7.2西部循环型农业技术体系的建设 250
7.2.1循环型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结构与目标原则 250
7.2.2循环型农业的主导技术体系 251
7.2.3西部循环型农业技术进步的路线模式 255
7.2.4西部循环型农业技术变迁的运行机制 257
7.3西部循环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变革 259
7.3.1改革农业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体制 259
7.3.2调整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制度 260
7.3.3建立促进循环型农业技术应用的投入补偿机制 261
7.3.4完善农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262
7.3.5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变革 263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265
8.1研究的主要结论 265
8.1.1构建了循环型农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体系 265
8.1.2解剖了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65
8.1.3设计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模式和产业链 266
8.1.4综合探究了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67
8.1.5研究的主要观点 267
8.2对策建议 269
8.2.1建立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体系 269
8.2.2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区域循环型农业发展 269
8.2.3推广参与式方法,强化农户的可持续发展观 270
8.2.4扶持西部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外部龙头企业投资 271
8.2.5加强行政区际合作,实现区域大循环 271
8.2.6强化保障措施 272
8.3研究展望 276
参考文献 279
后记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