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士人、乡里与国家——古代中国国家型态下士人性质的思考 1
一、为何问「乡里」 2
二、「国家—社会」视野下的乡里 8
三、「核心—四方」的国家型态 18
四、汉代礼仪法制中的「乡里」 23
五、「士大夫非天子所命」的读法 32
六、唐代「个体化」官僚制的诞生 53
七、本书的视角与章节 61
1无乡里之选——唐代士人处境的制度与结构分析 69
一、唐前期的选举议 70
二、五服之内,政决王朝——刘秩〈举选议〉分析 76
三、「无乡里之选」 84
四、士不成士 93
五、结论 107
2酌古之要,适今之宜——杜佑与中唐士人的自省风气 109
一、酌古之要,适今之宜——杜佑论「古与今」 111
二、杜佑论两税法 117
三、杜佑与中唐士人自省风气 124
四、「士自身」——官僚个体化处境下士人自省的动向 139
五、结论 147
3孤寒与子弟——制度与政治结构层次的探讨 151
一、唐史研究的「难解之结」 152
二、关于「孤寒」的几种解释 157
三、「孤寒」解 164
四、「孤寒」社会实态的多样性 177
五、「孤寒」现象的制度与政治结构分析 181
六、「孤寒」与中晚唐政局 190
七、结论 208
4重构「为士之道」——柳宗元士人论的考察 211
一、柳宗元士人论的诸问题 213
二、天人之分论的醖釀及其体系化 231
三、道在于人 243
四、官者,道之器 258
五、明与志 272
六、结论 279
5「士人入仕」的再诠释——柳宗元〈封建论〉的一个侧面 285
一、〈封建论〉要旨 287
二、生民之意 290
三、势 294
四、理物之士 299
五、结论 308
6 「为政之道」的探求——从中唐士人的「惭愧」意识谈起 313
一、惭愧的对象 316
二、惭愧的理由 320
三、「面向乡里」的动向 334
四、「为政之道」的探求 343
五、结论 363
7结论——漂泊的士人 365
一、「内」与「外」——古代中国国家型态及其组织化进程 365
二、「士」与「仕」——古代国家组织化脉络下的士人入仕 369
三、漂泊的士人——制度与结构变迁下唐代士人的处境 372
四、「士何事」——重构「为士之道」 373
五、「士之职」——「为政之道」的探求 374
六、断裂与延续——由唐到宋士人群体的动向 375
七、尾声 382
徵引书目 387
作者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