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
导论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三、本书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5
四、主要研究方法和体例安排 6
第一章 请愿权的一般问题 9
第一节 请愿权与公民基本权利 9
一、公民基本权利 9
二、公民基本权利视野下的请愿与请愿权 13
第二节 请愿权之界定 17
一、请愿权的概念 17
二、请愿权的构成 22
第三节 请愿权的多元化权利属性 31
一、自由权 32
二、参政权 35
三、权利救济权 39
四、受益权 43
五、和平抵抗权 45
六、请愿权属性多元的原因分析 48
第四节 请愿权的对应形态 50
一、批评或表达不满 50
二、提出建议或意见 51
三、申诉、申明或提出要求 51
第五节 请愿权与相关概念之甄别 52
一、请愿权与表达自由权 52
二、请愿权与诉愿权 54
三、请愿权与信访权 55
四、请愿权与监督权:对《宪法》第41条的解读 59
第六节 请愿权的宪政价值 64
一、请愿权的控权功能 65
二、促成善政之达成 66
三、民主意识的形塑 68
四、秩序保障功能 69
五、权利保障功能 71
第二章 请愿权的历史考察 73
第一节 域外请愿权的产生与发展 74
一、请愿的萌芽:英国早期国会向英王的请愿 75
二、请愿权的初次宪法表达:《权利法案》 78
三、请愿权在近现代立宪活动中的广泛确认 80
四、请愿权在国际人权文件中的确认 85
第二节 我国请愿权的历史与现状 97
一、古代官民的沟通机制 97
二、近代中国的请愿实践及其宪法确认 100
三、新中国的宪政实践与请愿权 108
第三章 请愿权的理论阐释 119
第一节 人民主权原则下的代议制民主理论 119
一、人民主权原则下的代议制民主及其理论困境 119
二、请愿权与人民主权原则下的代议制民主 123
第二节 协商民主理论 125
一、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运行方式 125
二、请愿权的政治参与功能与协商民主 128
第三节 抵抗权理论 130
一、抵抗权理论 130
二、作为政治自由的请愿权与抵抗权理论 135
第四节 治理、善治理论 137
一、治理理论 137
二、政治参与:衔接请愿与可治理型民主的纽带 139
第四章 域外请愿制度之比较 143
第一节 德国的请愿制度 143
一、请愿权在德国的发展 143
二、德国请愿权的实现机制 145
第二节 日本的请愿制度 153
一、请愿权在日本的历史发展 153
二、日本请愿制度的运作实践 160
三、日本请愿权现状及发展趋势 164
第三节 俄罗斯的请愿制度 166
一、请愿权在俄罗斯的产生与发展 166
二、俄罗斯请愿权的内容和基本属性 168
三、俄罗斯公民请愿制度的运作机制 170
第四节 加拿大的请愿制度 173
一、请愿权在加拿大的历史发展 173
二、请愿的受理及条件 174
三、请愿的提交 179
四、政府的回应 181
第五节 各国请愿制度之简要评价 181
一、请愿受理机关的设置具有广泛性,议会请愿成为各国请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82
二、对请愿权进行限定是请愿立法的必要选择 183
三、请愿权的宪法确认与请愿立法(或判例)相结合的保障模式应成为请愿法制化发展的方向 183
四、建立请愿者理由说明机制应该成为请愿权得以有效落实的必要环节 185
五、请愿权需要在制度改革中不断发展 186
第五章 我国请愿权之制度保障 187
第一节 请愿诉求的增加及其制度保障的羸弱 187
一、社会转型导致的请愿诉求的高涨 187
二、宪法规范功能的缺失 189
三、请愿制度保障的简陋 191
第二节 制约我国请愿权发展的因素分析 196
一、传统文化的制约 196
二、司法权威的问题 199
三、苏联宪法的影响及立宪的惯性使然 200
四、立宪的价值取向问题 203
第三节 请愿权的保障 204
一、请愿权入宪论之省思 204
二、请愿权保障之立法跟进 216
余论:公共参与与宪政启蒙:请愿权利意识的培育 236
一、加强公共参与意识的培育 236
二、宪政启蒙中的国家角色 239
参考文献 247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