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开 1
同性恋社会表现形式的历史变迁:从行为到身份 5
城市和“同性恋”:一个关于现代性的命题 12
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重新界定 17
研究地点的选择 22
“圈外人”/“圈内人”的视角:研究方法和伦理 23
第二章 飘飘 31
城里的“飘飘”:成都本地的同性恋身份 33
身份的寻找:在中国的语境下成为一个“同志” 39
“同志”身份的兴起:身份意识,技术革命和全球化 46
在日常生活中公开身份 54
本土文化的因素 62
第三章 飘场 67
同志空间的生产:空间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70
茶馆:本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同志空间的生产 74
浴室:欲望,性和社会交往 80
酒吧:商业化空间和同志亚文化的发展 90
健身房:男性气质,生活方式和“隐蔽”的社区 99
具有争议的空间:大众想象,男性卖淫和对同志空间的社会控制 103
第四章 圈子 115
私人朋友网络中的社交生活 116
圈子之间的社会差异 125
社会地理的维度:成都的同志街区 131
互联网上的同志社区 135
“我是同志,但我不属于这个圈子!” 140
第五章 名人 145
“名人”:同志世界中道德化和性欲化的人物典型 146
生活经历的新模式:同志身份,同志家庭和同志职业 150
同志网络的中枢:从浪荡男人到同志权利倡导者 153
形象代表:大众传媒表现同志及其引发的争议 159
第六章 绞人 165
讲述BF之间的故事:新的身份,新的关系模式 167
历史传统,性革命和婚外同性恋关系 168
公民自主性的提升:个人自由和同志伴侣关系的结构性基础 177
平等的同志伴侣和发展持久关系的新的可能性 180
寻求私人空间:回家 186
寻求公共空间:朋友,邻居和工作场所 190
第七章 组织 197
艾滋病威胁和社会动员面临的新机会 197
同志关爱小组的组织结构和领导 200
同志社群内部的组织策略 204
面向同志社区外部的组织策略 213
合法性的寻求 221
第八章 运动? 225
公民自治,社会空间和城市里的结社 226
公共领域和国家干预 227
当代中国同志运动的去政治化 230
现存问题,内部争议和探索新的道路 233
后记 239
参考文献 249
附录一:访谈知情同意书 259
附录二:访谈大纲 261
附录三:研究参与者基本情况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