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医疗史的另一种叙事 1
第一章 救不了灵魂的医生 19
“医务传道”理念的起源与分歧 21
新殖民逻辑与“医务传道”的规模化 28
医院作为福音传播的空间 37
沧州个案 45
“余先生”的故事 51
修复身体还是救赎灵魂? 55
灵魂拯救为什么总是失望大于希望? 63
内心冲突的世俗根源 70
第二章 对陌生空间的恐惧与接纳 80
重设内与外的边界 83
“采生折割”:官方与民间的想象 83
反教话语的制作 90
谣言传播与教堂空间 96
病人是怎样委托给外人的? 106
医院与“委托制” 106
慈善组织与“医院”的区别 113
大树底下动手术 117
恐惧感的消散 122
对非常状态的控制 127
疯人禁锢史 127
虚拟的家庭 132
疯癫治疗与地方政治 139
第三章 “公医制度”下的日常生活 144
从“话语”到“制度” 145
舆论先行 145
“警”与“医”:分分合合的轨迹 149
什么是“医学的国家化” 155
社会服务理念的诞生 157
从“临床医学”到“地段保健” 168
走出医院,走进胡同 168
别样的“圈地运动” 172
“兰安生模式” 175
医疗空间与地方自治 181
第四章 现代城市中的“生”与“死” 188
从生到死:空间仪式的传统表现 189
“吉祥姥姥”与“阴阳先生” 189
“添盆”和接生口诀 194
“洗三”的含义 197
死亡控制的时空技术 199
“出殃”与社会秩序 204
“街道政治”:生死场中的抗拒与变迁 206
生命的档案化 206
“调查员”取代“阴阳生” 211
死亡监控的训练 214
旧产婆洗心革面 216
训诫范围的扩大化 219
“产婆”档案中的多重声音 224
进入刑侦报告 224
产婆印关氏 228
徐小堂喊告 231
三种不同的声音 232
阴阳生:徘徊于法律与医学监控之间 238
警察视野中的阴阳生 238
杨如平陈说断案隐情 241
误诊的秘密 243
取缔与抗辩 244
一种职业的没落 247
第五章 乡村医疗革命:社区试验 251
“白大褂”如何下乡? 252
从兰安生到陈志潜 254
乡村的“社会实验室” 255
“成本”决定一切 260
三级保健:“在地化”训练的探索 264
“巫”与“医”的现代之争 269
“巫”还是“医”:经济的考量 269
“效力”的较量 276
“社区医学”与乡村社会 282
第六章 追剿“巫医” 288
“巫医”与民间宗教秩序 289
从“俗凡”到“神圣” 289
“瞧香”与“顶香” 292
“坛仙”的空间安排 297
不安分的“坛仙”? 298
“王奶奶”的故事 300
乡民眼中的“神谱” 303
“催香火”与“地方感” 305
灵验决定一切 310
“四大门”喧宾夺主 310
“狐仙街” 314
“顶香看病”与社会秩序 315
村庄里的神秘医术 316
“香头”与村庄生活 319
在城与在乡:“巫医”的移动与控制 323
一个捕捉“游医”的地方案例 323
作为移民的“香头” 325
“巫医”还是“中医”? 330
“地方感”为什么消失了? 331
以“卫生”的名义 331
现代习俗改良的背后 335
巡警·媒体·疾病分类 338
第七章 中医自救面面观 341
渗透着家庭感觉的空间 342
“聪明的流氓” 346
数字中显示的传统医疗网络 350
1929年:中医成为“社会医学”的救治对象 354
什么是中医“存”与“废”的关键? 356
西医拥有“政治正确性” 359
最后抵抗的逻辑 361
以守为攻 361
屈服 363
插曲:对“公医制”的微弱质询 366
何谓“公医制”? 366
医疗“省有制”风波 368
个体防疫与诊疗经验 370
尴尬的自卫姿态 370
从“个体防疫”向“群体防疫”的过渡 372
为争取群体防疫身份而苦斗 377
培育“群体”认同观念 377
官府的暧昧态度 379
体制容纳的后果 382
城乡之别 382
犹疑中的默许 383
参与“防疫”的新体验 385
一位中医的独白 385
中西医的“蜜月期” 387
在运动中感受政治 391
“西医化”浪潮的威胁 394
一支华北防疫队的故事 394
中医速成“西医” 396
新型意识形态支配下的“中医世界” 402
专业分层与政治分层 402
分层的后果 406
表达与现实的错位 411
中医“自组织形态”的蜕变 416
职业认同与地方礼仪 416
“卫协会”的功能 418
学会“联合” 423
第八章 防疫、社会动员与国家 429
小小“细菌”改变了世界! 430
密度极高的轰炸时间表 430
一个秘密的“沾带”行动 436
“沾带”行动后的空间效果 444
此“细菌弹”非彼“细菌弹”? 444
内外有别:信息流通的模糊性 447
“美国细菌”变成了上帝扔下的“瓶子” 452
民众反应的差异 452
克服恐惧 460
防疫如何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政治 465
甄别与平衡两种心态 465
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 474
两则病例 476
“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化过程 480
防疫策略的转变 480
防疫政治的构造:走群众路线 484
“工农兵”作为预防主体之后 489
卫生防疫中的空间政治学 495
第九章 在政治表象的背后 501
余波与前奏 502
毛泽东的焦虑 508
“中医”为什么不是“保健员”? 514
不中不西 亦中亦西 517
从一堂训练课说起 518
赤医刘明柱 520
“掺沙子” 522
“草医”复活 524
政治运动中的人际关系网络 529
身份与资格 530
赤脚医生是“道德圣人”吗? 533
医病关系的“不变”与“变” 543
“口罩论”与“穿鞋论” 550
尾声:赤脚医生的黄昏 557
结论:医疗史、“地方性”与空间政治想象 566
贯通三重要素 567
医务传教与现代“帝国”殖民品格的形成 571
“地方”是如何被感知的? 580
疾病隐喻、社会动员与“国家意识” 589
跨区域运动与“地方性”的重构 595
附录:如何从“医疗史”的视角理解现代政治? 601
什么是“现代政治”? 601
作为问题出发点的“身体” 604
“空间”的涵义 608
“身体”→“空间”→“制度” 613
“社会动员”与“国家” 616
参考文献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