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千雄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30806610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 3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3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3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4

第三节 细胞的L型 11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学 13

第一节 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13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15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0

第三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5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6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9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2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37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37

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39

第三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41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45

第五章 细菌的分布 46

第一节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47

第二节 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47

第六章 细菌的传染与免疫 50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 50

第二节 传染方式与途径 54

第三节 细菌的传染类型 55

第四节 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免疫性 56

第二篇 细菌各论 59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59

第一节 细菌在生物界的位置 59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原则 59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60

第四节 细菌分类的方法 62

第八章 球菌 66

第一节 革兰氏阳性球菌 66

一、葡萄球菌属 66

二、微球菌属 70

三、链球菌属 70

四、肺炎链球菌 74

五、气球菌属 77

第二节 革兰氏阴性球菌 78

一、脑膜炎奈瑟氏菌 78

二、淋病奈瑟氏菌 81

附:布兰汉氏菌属 82

第九章 革兰氏阳性杆菌 82

第一节 棒状杆菌属 82

第二节 李斯特氏菌属 85

第三节 需氧芽胞杆菌属 87

第四节 分枝杆菌属 90

第五节 奴卡氏菌属 101

第十章 革兰氏阴性杆菌 103

第一节 肠杆菌科 103

一、概述 103

二、肠杆菌科的细菌学检验 105

三、埃希氏菌属 107

四、志贺氏菌属 113

五、沙门氏菌属 117

六、枸橼酸杆菌属 125

七、克雷伯氏菌属 125

八、肠杆菌属 126

九、沙雷氏菌属 127

十、哈夫尼亚菌属 127

十一、爱德华氏菌属 128

十二、变形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及摩根氏菌属 128

十三、耶尔森氏菌属 129

第二节 非发酵菌 131

一、假单胞菌属 132

二、不动杆菌属 138

三、产碱杆菌属 139

四、莫拉氏菌属 140

五、金氏杆菌属 141

六、黄杆菌属 142

七、无色杆菌属 144

第三节 需要特殊营养及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 145

一、嗜血杆菌属 145

二、鲍特氏菌属 147

三、军团菌属 149

四、布鲁氏菌属 151

五、巴斯德氏菌属 153

六、弗朗西斯氏菌属 154

七、加德纳氏菌属 155

八、人类心杆菌属 155

九、螺菌属 155

十、链杆菌属 156

第十一章 弧菌科 156

第一节 弧菌属 157

一、霍乱弧菌 158

二、副溶血性弧菌 166

三、溶藻性弧菌 168

第二节 气单胞菌属 169

第三节 邻单胞菌属 170

第十二章 弯曲菌属 171

附:幽门弯曲菌 175

第十三章 厌氧菌 176

第一节 概述 176

一、厌氧菌的分布 177

二、厌氧菌的分类 178

三、厌氧菌感染 179

四、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验 181

第二节 厌氧性球菌 181

一、消化球菌属 182

二、消化链球菌属 183

三、韦荣氏球菌属 183

第三节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184

一、类杆菌属 184

二、梭杆菌属 187

第四节 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188

一、丙酸杆菌属 188

二、真杆菌属 189

三、放线菌属 190

第五节 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梭菌属 191

一、破伤风梭菌 192

二、气性坏疽病原菌 193

三、艰难梭菌 196

四、肉毒梭菌 197

第三篇 病毒学 199

概述 199

第十四章 病毒的基本特性和分类 199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结构和化学组成 199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202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04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 205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205

第十五章 病毒的传染与免疫 205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 205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途径与传播方式 208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 209

第四节 机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性 209

第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212

第一节 正粘病毒(流感病毒) 212

第二节 副粘病毒 214

第十七章 肠道病毒 215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16

第二节 柯萨基病毒和埃可病毒 217

第十八章 肝炎病毒 218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18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20

第三节 NANB肝炎病毒和δ因子 224

第十九章 虫媒病毒 225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225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227

第二十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29

第二十一章 其它病毒 231

第一节 EB病毒 231

第二节 狂犬病毒 232

第三节 风疹病毒 233

第四节 巨细胞病毒 234

第四篇 其它微生物 236

第二十二章 衣原体 236

第一节 沙眼衣原体 236

第二节 鹦鹉热衣原体 238

第二十三章 立克次体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第二节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240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 242

第二十四章 支原体 243

第一节 概述 243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 246

第三节 尿素支原体 247

第四节 支原体与细菌L型 247

第二十五章 螺旋体 248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248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253

第三节 其它螺旋体 256

第二十六章 真菌 258

第—节概述 258

第二节 线部真菌 262

第三节 深部真菌 265

第五篇 细菌学检验基本技术 269

第二十七章 细菌形态学检验 269

第一节 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法 269

第二节 染色标本检查法 270

第三节 细菌L型的检查 275

第二十八章 细菌培养技术 278

第一节 无菌观念和无菌技术 279

第二节 接种环和接种针 280

第三节 接种罩与超净工作台 280

第四节 细菌的接种方法 280

第五节 培养方法 283

第六节 生物学性状的检查法 287

第二十九章 培养基 289

第一节 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290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分类 292

第三节 培养基的制备 293

第三十章 细菌的生化试验 299

第一节 糖(醇、苷)类代谢试验 299

第二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试验 305

第三节 碳源和氮源的利用试验 310

第四节 呼吸酶类试验 313

第五节 脂酶、磷酸酶和DNA酶试验 316

第六节 其它酶类试验 317

第七节 抑菌试验 320

第三十一章 鉴定细菌的血清学试验 322

第一节 诊断血清的制备 322

第二节 鉴定细菌的血清学试验 330

第三十二章 动物试验 334

第一节 实验动物 334

第二节 动物试验方法 337

第三十三章 各种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43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44

第二节 脑脊液细菌学检验 346

第三节 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47

第四节 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49

第五节 穿刺液的细菌学检验 350

第六节 胃液的细菌学检验 351

第七节 胆汁的细菌学检验 352

第八节 尿液的细菌学检验 354

第九节 泌尿生殖器官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356

第十节 粪便的细菌学检验 357

第十一节 创伤及其它外科感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359

第十二节 眼、耳、口腔等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 361

第十三节 淋巴结、活体组织、尸体解剖组织的细菌学检验 363

第三十四章 药物敏感试验 363

第一节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64

第二节 结核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76

第三节 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79

第三十五章 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381

第一节 室内质量控制 381

第二节 室间质量控制 389

第六篇 其它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391

第三十六章 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 391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 391

第二节 病毒的检测及分离鉴定的一般程序 393

第三节 病毒的培养 395

第四节 病毒的鉴定 401

第五节 血清学试验 406

第三十七章 衣原体检验的基本技术 418

第一节 分离培养和鉴定 418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420

第三十八章 立克次体检验的基本技术 421

第一节 病原学检验 421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422

第三十九章 支原体检验的基本技术 425

第一节 支原体分离和鉴定 425

第二节 支原体血清学检验 427

第四十章 螺旋体检验的基本技术 429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检验的基本技术 429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检验的基本技术 436

第四十一章 真菌检验的基本技术 439

第一节 常规检验 439

第二节 特殊检验 446

第四十二章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453

第一节 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454

第二节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 461

附录 464

一、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464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464

三、各种染色液的配制及染色方法 474

四、常用指示剂的性能与配制 480

五、培养基配方 481

六、生化反应试剂配方 507

七、细菌检验新技术 510

八、菌种管理与保存 514

九、常用实验动物的生理数值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