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杜秀娟 1
上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理论分析篇 3
导论 3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3
(一)研究背景 3
(二)研究意义 6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8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8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三、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 15
(一)框架结构 15
(二)研究方法 17
四、创新点与难点 18
(一)创新点 18
(二)难点 19
五、概念界定 20
(一)课程 20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 2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23
第一章 遵循教学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25
一、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5
(一)科学内涵 26
(二)基本要求 27
二、坚持育德教育与育才教育的统一 28
(一)科学内涵 28
(二)基本要求 29
三、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30
(一)科学内涵 30
(二)基本要求 31
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33
(一)科学内涵 33
(二)基本要求 34
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36
(一)科学内涵 36
(二)基本要求 37
六、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一 38
(一)科学内涵 38
(二)基本要求 39
第二章 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43
一、坚定的政治思想 43
(一)坚定的政治素质 43
(二)良好的思想素质 44
二、高尚的道德品质 44
(一)热爱学生,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 44
(二)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事业追求 45
(三)淡泊名利,诗意栖息的思想境界 45
三、深厚的专业素养 46
(一)扎实的本体性知识 46
(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46
四、广博的知识经验 47
(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 47
(二)广博深厚科学人文知识 47
五、胜任的教育能力 48
(一)教学能力 48
(二)科研能力 48
(三)学习能力 48
(四)实践能力 49
(五)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50
(六)创新能力 51
六、现代的教育观念 51
(一)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 51
(二)以能力为重点的质量观 52
(三)主体间多向互动教学观 52
七、健康的身心素质 53
(一)健康的身体素质 53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 53
(三)健全的人格修养 54
第三章 了解教学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点 55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及分析 55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 55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分析 57
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大学生接受效果 58
(一)传授主体的最优化 59
(二)传授方法的最优化 60
(三)传授内容的最优化 61
(四)授受关系的最优化 62
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 63
(一)面向世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 63
(二)借鉴国外德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63
(三)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学生良师益友 64
第四章 改进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突破口 66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原则 66
(一)民主性原则 66
(二)启发性原则 67
(三)耦合性原则 68
(四)生动性原则 68
(五)整体性原则 68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的教学方法 69
(一)讲授式教学方法 69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 70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 72
(四)研究式教学方法 73
(五)专题式教学方法 73
(六)互动式教学方法 76
(七)体验式教学方法 77
(八)讨论式教学方法 79
(九)辩论式教学方法 80
(十)情境式教学方法 81
第五章 加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8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 84
(一)实效性原则 84
(二)主体性原则 85
(三)系统性原则 86
(四)发展性原则 86
(五)灵活性原则 87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88
(一)课内实践教学形式 88
(二)社会实践教学形式 91
(三)虚拟实践教学形式 94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98
(一)组织机构保障机制 98
(二)规章制度保障机制 98
(三)经费支持保障机制 99
(四)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100
第六章 借力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支撑 102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学科支撑 102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学科支撑存在的问题 102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103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科建设契合上存在的问题 105
(一)没有设立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机构 105
(二) “教学出题目,学科做文章”还没有达到完美契合 106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 106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要任务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 107
(一)凝练学科建设方向,为完善课程体系服务 107
(二)凝合学科科研成果,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 108
(三)凝聚学科建设队伍,为增强教学能力服务 108
第七章 科学教学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检测标准 110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征 110
(一)导向性 110
(二)指令性 110
(三)全面性 111
(四)有效性 111
(五)激励性 111
(六)现代性 111
二、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112
(一)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112
(二)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113
(三)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114
(四)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 114
三、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115
(一)教师考核与学生自我考核相结合 115
(二)从教考统一过渡到教考分离 115
(三)任课教师考核与班主任、辅导员考核相结合 116
四、教学评价形式的科学性 116
(一)教师自评与专家评价相结合 117
(二)督导团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117
(三)高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118
第八章 高效教学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120
一、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 120
(一)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的要求 120
(二)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的优势 121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体系 121
(一)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领导机制 121
(二)领导重视,专家指导的工作机制 123
(三)计划明确,有条不紊的运行机制 123
(四)保证质量,重在激励的监控机制 124
(五)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125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管理 126
(一)提高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稳定教师队伍 126
(二)严把“入口”关和选聘优秀教师并举,保证队伍质量 126
(三)大力倡导教师与大学生“结对子”,为大学生服务 127
(四)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打造中坚力量 128
(五)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提升教师整体水平 128
(六)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129
下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实践探索篇 133
辽宁省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创新途径,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133
大连理工大学: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高质量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136
大连海事大学:突出重点,创新方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实效性 142
辽宁大学: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大课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育人纪实 149
辽宁师范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153
沈阳师范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56
沈阳大学:不懈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162
东北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65
沈阳工程学院: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171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创教学新局面 180
大连医科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构建“三结合”的教学模式 189
大连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194
大连民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的思考与实践 200
中国医科大学:发扬优良传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206
沈阳音乐学院:从音乐中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点 211
辽宁科技大学: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216
引文 221
参考文献 224
一、著作类 224
二、论文类 230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