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新文化运动的路线图&邵建 1
绪论《新青年》杂志的“复活”经历 1
第一章 创办《新青年》的陈独秀 7
一、启蒙先驱的“一知半解” 8
二、艰苦卓绝的报刊宣传 11
三、组建岳王会的革命活动 14
四、辛亥革命后的从政经历 15
五、与章士钊的再度合作 16
六、《爱国心与自觉心》 20
七、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2
八、《新青年》同人的国家观 24
第二章 蔡元培对陈独秀的迎来送往 30
一、蔡元培诚聘陈独秀 31
二、以德治校的进德会 34
三、蔡元培的兼容并包 36
四、对于陈独秀的变相免职 41
五、北大评议会的制度缺失 43
第三章《新青年》同人的经济账 48
一、《青年杂志》的创刊 49
二、《青年杂志》与《甲寅》杂志 52
三、《新青年》的“复活” 55
四、“金字招牌”的形成与分裂 59
五、《新青年》同人的利益分化 62
六、“金字招牌”的内部争夺 65
第四章 北大教授与《新青年》 75
一、六名北大教授轮流编辑《新青年》 76
二、胡适与罗家伦的历史记录 83
三、周作人笔下的历史还原 87
第五章《新青年》编辑高一涵 96
一、《新青年》的创刊元老 97
二、“甲寅派”的重要写手 101
三、参与联名发表《争自由的宣言》 106
四、胡适与高一涵的共同“努力” 109
五、胡适对高一涵私德不佳表现的宽容 110
六、高一涵的历史回忆 112
第六章 周氏兄弟与《新青年》 119
一、周作人笔下的《新青年》 120
二、鲁迅笔下的《新青年》 122
三、鲁迅是《新青年》的重要撰稿人 126
四、周作人的“托名”鲁迅 131
五、鲁迅加盟《新青年》的思想原点 135
第七章 钱玄同与胡适的全程合作 141
一、钱玄同与《新青年》 142
二、钱玄同与胡适的精神互动 146
三、钱玄同的“小批评大捧场” 152
四、胡适与钱玄同的意见分歧 156
五、钱玄同的追悔反思 159
六、钱玄同对中国社会的文化普及功不可没 162
第八章 刘半农与胡适的公私交往 171
一、“辩冤白谤为第一天理” 172
二、《新青年》的四大“台柱” 173
三、淡出《新青年》的刘半农 177
四、刘半农与胡适的后续交往 182
五、刘半农与胡适合作的善始善终 186
六、刘半农死后的是是非非 189
第九章《新青年》时代的戏剧之争 196
一、“易卜生号”与“易卜生主义” 197
二、胡适创作的《终身大事》 201
三、钱玄同挑起的戏剧论争 203
四、“戏剧改良专号”的新旧之争 207
五、封戏馆、废旧戏的极端话语 211
六、鲁迅笔下的宋春舫和梅兰芳 215
第十章 遭遇“包围”的蔡元培 221
一、“某籍某系”的由来 222
二、鲁迅笔下的“包围新论” 225
三、“包围”失败的周作人 226
四、“包围”蔡元培的汤尔和与沈尹默 233
五、蔡元培与胡适、傅斯年的良性合作 238
第十一章 傅斯年与周作人的公私恩怨 244
一、周作人的“反复颠倒” 245
二、《新青年》时代的傅斯年 248
三、傅斯年与周氏兄弟 252
四、从新潮社到北新书局 257
第十二章 周作人的精神追求与路径迷失 264
一、周作人的造谣说谎 265
二、忠实原著的“直译的方法” 269
三、人道主义的新宗教 272
四、《小河》中的劣败心理 276
五、天堂净土的“新村” 279
六、“新村”运动的路径迷失 281
七、《新青年》同人的路线图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