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传论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学锴著
  • 出 版 社:合肥:黄山书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46135748
  • 页数:8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上编“生平论”着力描述李商隐其人,下编“创作论”全面深入地研究李商隐的诗文创作,附编“研究论”综述唐代至20世纪的李商隐研究史。此增补本增补近20万字,并订正了原书中的一些缺漏。有关李商隐评传类著作,迄今已近十种,然后由于现存诗歌作品中,最为后人欣赏的,也是其成就最大的无题诗、爱情诗、咏史诗、咏物诗大都无法系年,这就给结合传主生平履历进行传记写作提出了一个难题;单纯的传记形式很难涵括对其诗文创作的系统评析。有鉴于此,《传论》采取了纵横结合这一别致方式:上编纵向考述,下编横向论析,附编作鸟瞰统揽。结构清晰,衔接顺畅,层层推进,严谨和谐,堪称体大思精。对于人物评传的撰写,是一次颇为成功的尝试。

下编 411

第一章 晚唐前期的政坛与诗坛 411

第一节 文武宣三朝政坛 411

第二节 晚唐前期诗坛的三大诗人群体 417

第三节 李商隐在晚唐前期诗坛上的地位 422

第二章 李商隐的思想与悲剧性格 426

第一节 李商隐的思想 426

第二节 李商隐的悲剧性格与悲剧心态 438

第三章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 448

第一节 有关这一问题的各种不同观点概述 448

第二节 牛李党争的性质问题 454

第三节 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的倾向性 460

第四节 李商隐在与牛李两党的关系上暴露出来的人品缺陷 473

第四章 李商隐创作的分期 479

第一节 于学习模仿中初露风格个性的时期 481

第二节 由关注现实政治向着重抒写个人身世和人生感慨转变的时期 486

第三节 感伤诗风的成熟期 491

第五章 李商隐的政治诗 497

第一节 广泛性 499

第二节 深刻性 500

第三节 整体性 504

第四节 独特性 507

第六章 李商隐的咏史诗 510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咏史诗的发展 510

第二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讽时性 513

第三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典型性 516

第四节 李商隐咏史诗的抒情性 520

第七章 李商隐的咏物诗 524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咏物诗的发展 524

第二节 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526

第三节 李商隐托物寓怀诗的艺术特征 532

第八章 李商隐的无题诗 538

第一节 无题诗界说 538

第二节 李商隐无题诗寄托问题辨析 541

第三节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征 549

第九章 李商隐的爱情诗 557

第一节 一般爱情诗 559

第二节 李商隐的忆内诗和悼亡诗 570

第十章 李商隐的女冠诗 580

第一节 湘瑟秦箫自有情 580

第二节 境类心通 586

第十一章 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和李商隐诗的基本特征 594

第一节 李商隐以前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 594

第二节 李商隐诗中的命运感慨与世情感慨 598

第三节 李商隐诗中的情绪型感慨 601

第十二章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608

第一节 对七律内容的开拓 609

第二节 对七律艺术的创新 613

第三节 李商隐七律的两种类型——典丽精工 与清空流美 619

第十三章 李商隐的七言绝句 625

第一节 运重入轻 626

第二节 化重为轻 628

第三节 推进一层 633

第十四章 李商隐的其他各体诗歌 637

第一节 李商隐的五言古诗 637

第二节 李商隐的七言古诗 640

第三节 李商隐的五言律诗 646

第四节 李商隐的五言绝句 649

第五节 李商隐的五言排律 652

第十五章 白描胜境话玉谿 656

第一节 历代对李商隐诗的主导看法 656

第二节 义山诗自有白描佳境 660

第三节 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诗在义山创作中的意义及不被重视的原因 671

第十六章 李商隐的骈文 675

第一节 李商隐骈文概述 675

第二节表 678

第三节状 680

第四节启 685

第五节牒 687

第六节 祝文 689

第七节 祭文 690

第八节 箴铭书序及黄箓斋文 697

第十七章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 703

第一节 樊南文中的诗语 704

第二节 樊南文中的诗情 707

第三节 樊南文中的诗境 711

第四节 樊南文的诗心 714

第十八章 李商隐的赋和古文 717

第一节 李商隐的赋 717

第二节 李商隐的古文 721

第十九章 李商隐与宋玉 733

第一节 李商隐与宋玉身世境遇、思想性格的相似点 734

第二节 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思想主题和悲秋伤春的意蕴 736

第三节 微辞托讽 738

第四节 抒写艳情绮思 740

第五节 李商隐与宋玉的异同 741

第六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 743

第二十章 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 747

第一节 中晚唐绮艳诗风与诗的词化 748

第二节 李商隐诗的词化特征 751

第三节 李商隐诗对唐宋婉约词的影响 756

附编 767

第一章 历代李商隐研究述略 767

第一节 从唐末至明末的李商隐研究概述 768

第二节 清代的李商隐研究 770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李商隐研究述略 782

第一节 传统笺注考证成果的总结 782

第二节 在新思潮和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李商隐研究的新变化 787

第三节 总结与创新并重的新中国成立后李商隐研究 791

第三章 李商隐诗集版本系统考略 800

第一节《李商隐诗集》三卷本系统 801

第二节《李义山集》三卷本系统 803

第三节 季沧苇抄本、朱鹤龄注本及《全唐诗》的三卷本系统 805

第四节 明代分体刊本系统 807

第四章 分歧与融通 810

第一节 创作起始阶段的触绪多端百感交集 810

第二节 创作过程中于特定题材的歌咏中融入多方面生活感受 813

第三节 创作完成后接受主体对同一作品的多方 面感受与认识 817

附:从纷歧走向融通的一个典型案例 820

第一节 宋元明三代对《锦瑟》的阐释 820

第二节 清人对《锦瑟》的阐释 824

第三节20世纪学者对《锦瑟》的阐释 833

第五章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李商隐现象 839

第一节 钟摆现象 839

第二节 纷歧现象 843

第三节 索隐现象 845

第六章 一部国内失传多年的李商隐诗选评本 850

主要参考文献及引用书目 862

增订再版后记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