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其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1634
  • 页数:246 页
图书介绍: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德育改革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者力图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从整体上把握“时代-人-道德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建设的态度,论述了创新精神的意义,表达了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理想及其框架。

Abstract 1

前言 1

第一章 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写照 12

第一节 创新演变 12

一 从词语到“实体” 13

二 从生产方式到生存方式 23

三 从创造到创新 29

第二节 创新:人的时代特征及远景意义 32

一 创新的人性意义 33

二 创新是人的本质属性的综合反映 37

三 创新是人类走向自由的解放之路 39

四 创新是对人类主体性的合理规约 42

五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远景 43

第三节 教育:使人成为创新之人 45

一 教育的创新观 46

二 教育对创新的保护和可能的伤害 49

第二章 创新精神及其教育意蕴 53

第一节 创新精神的一般理解 53

一 精神是什么 53

二 创新精神概述 57

三 创新精神的意义 65

第二节 创新精神的形成 69

一 创新精神的形成阶段 70

二 影响创新精神形成的因素 75

第三节 创新精神的教育价值 81

一 创新精神是教育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81

二 培养创新精神需要创新的教育 87

第三章 传统道德教育:创新精神的阻扼 90

第一节 “道德人”的本体性及其局限 91

一 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人”的本体性定位 91

二 本体性“道德人”的局限 95

第二节 我国传统道德内容的考察 99

一 对“秩序”和“顺从”的鼓励 100

二 对“情”、“欲”、“利”的控制 103

三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立场 106

第三节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考察 109

一 远离实践的“主观精神”追求法 109

二 以忠实为主旨的原著研读法 111

三 近乎“自磨”的自省法 113

第四节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阻抑创新精神培养的成因 114

一 我国传统道德重心失衡的结构 115

二 由传统农业经济决定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和保守性 117

三 道德教育与政治统治手段的混同,扭曲了道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 118

四 与科举制度的结合,窒息了道德教育本身的创造活力 121

第四章 创新精神培养与学校道德教育:悖论及其挑战 124

第一节 悖论关系的证实 124

一 悖论关系的前提:作为道德精神的创新精神 125

二 悖论关系的若干表现 130

第二节 悖论关系的成因 132

一 创新精神培养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革新意义 133

二 学校道德教育自身的悖论性特征 140

第三节 悖论的困境 143

一 保守性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被抛弃的危险 144

二 悖论重点不明的改革困境 151

第五章 基于生存形态转型的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155

第一节 改革的理想 155

一 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之一 155

二 建构创新的学校道德教育 161

三 时代——人生精神的共生 166

第二节 改革的模式 169

一 “学校道德教育生存形态”研究视角的提出 169

二 学校道德教育生存形态的一般理解 172

三 学校道德教育生存形态的三种类型 174

第三节 改革的思路 180

一 发展性生存形态的必然性 181

二 发展性生存形态的基本取向 184

第六章 发展性生存形态的建设框架 192

第一节 发展性生存形态的三个空间层面 193

一 宏观层面:作为社会发展性调节手段的学校道德教育 193

二 中观层面:作为学校激励性因素中主导力量的道德教育 197

三 微观层面:作为学生教育生活一部分的道德教育 200

第二节 发展性生存形态的核心价值 203

一 个性:创新精神培养的动力 204

二 自由: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 207

三 积极:创新精神培养的导向 211

第三节 发展性生存形态的道德主张 214

一 从“关系性规范”向“主体性规范”的延伸 215

二 发展“创新道德” 218

三 发展道德的“权利规范” 222

结语 缓慢的乐观期待 227

参考文献 229

补记 让创新成为最时尚的道德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