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雅安的华茶明珠——蒙山茶 2
(一)晚清雅安旧影 2
(二)古籍上的蒙山茶 5
二、四川茶马古道重镇——康定 9
(一)康定旧影 9
(二)清代古图上的川康茶马古道 12
(三)康定和泸定旧影 12
三、边茶的制造 15
(一)边茶的制造 15
(二)边茶的等级和品质 16
四、边茶的运输 18
(一)“背子”背茶 18
(二)牦牛驮茶和骡马运茶 21
(三)溜索和皮筏渡茶 24
五、康定边茶的茶号和价格 26
(一)康定名号茶 26
(二)边茶的价格 28
六、《炉藏道里最新图考》记录的晚清茶马古道川康风情 30
七、康定边茶贸易 45
(一)民国边贸是边茶与西藏药材的贸易 45
(二)1950年的康定边贸存货问题 46
(三)康定边贸特有的商业组织——锅庄 47
八、茶马古道云南风情 50
九、晚清民国西藏风情 67
(一)西藏历史沿革 68
(二)政教合一的西藏 70
(三)西藏的风俗习惯 75
(四)印藏关系 82
(五)达赖与班禅 84
图1 四川雅州飞仙渡 2
图2 四川雅州仙人洞 3
图3 四川雅州荣县铁索长桥 3
图4 四川荣县大佛寺 4
图5 四川雅州府芦山黄龙寺千年大树 4
图6 四川天全州紫金关铁索桥 5
图7 雅安竹浮桥(1936年) 5
图8 雅安青衣江(1936年) 4
图9 嘉庆丙寅年天门渤海家传原本《唐代丛书》中《茶经》的“八之出” 6
图10 东北阿城“世一堂茶店”广告 6
图11 日本慈觉大师园仁画像 7
图12 道光丁末年(1847)《茶董补》之“仙家雷鸣” 8
图13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绘图万宝全书》对雅州蒙山茶的记载 8
图14 晚清打箭炉铜版画 9
图15 康定(20世纪30年代) 10
图16 康定彩色画(20世纪30年代) 10
图17 康定门(20世纪30年代) 10
图18 康定鸟瞰(20世纪30年代) 10
图19 设在巴安(巴塘)的西康省政府(20世纪30年代) 11
图20 背负茶包的汉子正过康定天生桥(20世纪40年代) 11
图21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洲图考》之“四川省图” (局部) 12
图22 康定黄寺(20世纪30年代,喇嘛有红黄二教,此为西藏喇嘛黄教寺院) 13
图23 泸定城与泸定桥(20世纪30年代,泸定是茶马古道雅安到康定必经之路) 13
图24 泸定城的康巴汉子(20世纪40年代,电线杆上有“前方大量消耗,后方加紧生产”的标语,表明是抗战时期) 14
图25 1934年的拍摄的泸定铁索桥(桥长100余米,人行其上,摇曳不定,俯视足下,不寒而慄) 14
图26 由溪边仰望泸定铁索桥(桥身高出溪面数百尺) 14
图27 晚清种茶铜版画 15
图28 拣茶的妇女(20世纪30年代,西康) 16
图29 铡茶(20世纪30年代,西康) 17
图30 晚清“背子”铜版画 18
图31 背负200斤茶包的“背子”(20世纪30年代) 19
图32 “背子”小憩(20世纪30年代) 19
图33 苗族的背篓,背米、背物也背茶 19
图34 街市竹篓(20世纪30年代,竹篓亦是运茶之工具) 20
图35 晚清牦牛运茶铜版画 21
图36 川康茶马古道上的马帮(20世纪30年代) 21
图37 藏胞牦牛驮茶帮(1936年) 21
图38 运茶的藏族马帮(20世纪30年代) 22
图39 云南茶马古道上的西藏马帮(20世纪30年代) 22
图40 苍山古驿道(20世纪30年代) 22
图41 辛苦一天的藏族马帮正在休息(20世纪30年代,他们沿途安营扎寨,随处设灶饮食) 23
图42 茶马古道藏族马帮的茶包(20世纪30年代,茶包边有火绳铳、铁炮、腰刀,还有狗看着。沿途小股土匪闻风而逃,不敢骚扰) 23
图43 藏族马帮(20世纪30年代,他们以西藏的羊毛、兽皮、麝香交换川康和云南的砖茶) 23
图44 溜索(20世纪30年代,渡人也渡茶) 24
图45 溜索(20世纪30年代) 25
图46 皮筏过渡(20世纪30年代) 25
图47 晚清云南的独轮车(推人也推茶) 25
图48 云南大理洱海下关的厘金大理分局(20世纪30年代) 27
图49 云南茶马古道边的土茶馆(20世纪30年代) 27
图50 澜沧江上功果桥(20世纪30年代) 29
图51 怒江惠通桥(20世纪30年代) 29
图52 峡谷急流间的马帮(20世纪30年代,驮茶有马,也有牦牛) 29
图53 长江急流中的木筏(20世纪30年代) 30
图54 成都青羊宫(20世纪30年代,是著名的道教宫观) 31
图55 成都崇丽阁(晚清) 31
图56 四川半边桥(晚清) 31
图57 四川成都印月亭(晚清) 32
图58 四川十里铺(晚清) 32
图59 四川双流县擦耳岩西安大桥(晚清) 32
图60 晚清打箭炉铜版画 33
图61 康定达围万苏王族公主(20世纪30年代,穿戴华丽) 33
图62 康定喇嘛庙妇女念经情况(20世纪30年代) 33
图63 贡噶山(20世纪30年代,贡噶山为茶马古道康定入藏必经之路,图中下为入山大道) 35
图64 贡噶雪山(20世纪30年代) 35
图65 眺望贡噶雪山(20世纪30年代) 36
图66 苗族、藏胞与汉人合影(20世纪30年代) 36
图67 康定藏人贵族(1934年) 37
图68 康定藏族妇女(1934年) 37
图69 西康义敦的一位藏族妇女(20世纪30年代) 38
图70 甘孜街上的藏胞(20世纪30年代) 38
图71 大熊猫(1934年) 39
图72 水力舂米(20世纪30年代) 39
图73 栈道“背子”(20世纪30年代) 40
图74 竹桥(20世纪30年代) 40
图75 川康彝族(1937年) 41
图76 西康苗女(20世纪30年代) 41
图77 康巴人正在吃饭饮茶(20世纪30年代) 41
图78 川康苗族(1936年,西康) 42
图79 川康屋顶上的公鸡为一奇观(1936年) 42
图80 川康科考团和藏胞在一起(20世纪30年代,所持手提机关枪据说是红军留下的) 42
图81 康巴羌人(20世纪30年代) 42
图82 康巴人使用的皮筏(20世纪30年代,牛皮筏亦是茶马古道一种重要的运输工具) 43
图83 晚清西藏溜索 44
图84 西藏蓬多铁索桥(20世纪30年代) 44
图85 西康白浪胜寺大喇嘛(1951年) 44
图86 云南茶马古道的一处村落(20世纪30年代) 45
图87 大理街道两旁的旅店(20世纪30年代) 47
图88 云南茶马古道边的“洗面屋”(20世纪30年代) 47
图89 一位康巴商人正在茶上写发货地址 47
图90 藏商(1935年西康) 48
图91 汉化的藏女(1949年) 48
图92 1942年,马户马东诚领到云南康藏茶厂脚价款之领条 48
图93 云南鸿兴普洱茶厂广告纸 49
图94 云南协心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陆羽商标” 49
图95 云南顺宁顺昌祥茶庄李立功监制“凤山砖茶”商标 49
图96 清《五洲图考》之“云南省图” 50
图97 金马碧鸡牌坊(20世纪30年代) 51
图98 昆明金马碧鸡——商家云集之地(20世纪30年代) 51
图99 昆明金马碧鸡(20世纪30年代) 52
图100 昆明金碧公园(20世纪30年代) 52
图101 昆明湖(20世纪30年代) 52
图102 昆明大观楼(20世纪30年代) 53
图103 昆明保和宫(20世纪30年代) 53
图104 昆明街市旧影(20世纪30年代) 53
图105 昆明露天市场(20世纪30年代) 53
图106 大理五华楼(20世纪30年代,为唐南诏王所创) 54
图107 大理街市(20世纪30年代) 54
图108 大理石工艺品(20世纪30年代,大理盛产大理石,可加工成浓淡相宜,山水云霞自然图画的艺术品) 55
图109 大理础石亭(20世纪30年代) 55
图110 大理博物馆藏清初象牙笔筒(图中文人论道,童子烹茶) 55
图111 大理观音塘庙寺(20世纪30年代) 56
图112 大理城门(20世纪30年代,额书“苍海大观”) 56
图113 大理旧影(20世纪30年代) 56
图114 晚清大理古塔铜版画(古塔很多,不止三座) 57
图115 大理唐代三塔(晚清) 57
图116 大理三塔(20世纪30年代) 57
图117 洱海下关(20世纪30年代,为茶马古道必经之地。西藏和云南的马帮客商在此互市、政府也在此收税) 58
图118 洱海上关(20世纪30年代) 58
图119 洱海(20世纪30年代) 59
图120 苍山雪影(20世纪30年代) 59
图121 茶马古道边的苗族村落(20世纪30年代) 59
图122 云南蒙自街市(20世纪30年代) 59
图123 云南鸡足山吊桥(鸡足山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齐名的佛教圣地。吊桥以铁链锁两岸,木板铺其上) 60
图124 大理至丽江茶马古道上的藤桥(20世纪30年代) 60
图125 云南茶马古道上层峦绝峡的天生桥(20世纪30年代,相传是诸葛亮三擒孟获处) 60
图126 茶马古道川康的苗族民居,和藏胞房屋相似(20世纪30年代) 61
图127 白苗妇女(云南苗族据说有白苗、黑苗、花苗20余种。白苗喜穿素衣,黑苗爱着黑衣,花苗善刺绣) 61
图128 吹芦笙的苗族青年(20世纪30年代) 61
图129 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边民都缠以头巾(20世纪30年代) 62
图130 茶马古道边的杂货摊,有昆明、印度运来的布匹出售(20世纪30年代) 62
图131 云南苗族妇女手织棉布,结实耐用,颇负盛名(20世纪30年代) 62
图132 水牛拖碎矿机(20世纪30年代) 63
图133 大理苗族妇女,外出多戴竹笠(20世纪30年代) 63
图134 “明家”姑娘(20世纪30年代,“明家”是云南民国时期对明代屯田戊边后裔的称呼, “明家”多为汉族和苗族通婚的后代) 63
图135 白苗妇女上街(20世纪30年代) 64
图136 做女红的苗族妇女(20世纪30年代) 64
图137 苗族妇女在插秧(20世纪30年代) 64
图138 滇越铁路上的小站,来往行人多为苗族(20世纪30年代) 65
图139 广额隆鼻的藏胞,手持念珠,口诵经文的喇嘛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道风景线(20世纪30年代) 65
图140 步行在热带仙人掌林的边民(20世纪30年代) 65
图141 鸦片收获(20世纪30年代,云南大理一带盛产鸦片,利润丰厚,久禁不止) 65
图142 云南赶集的妇女(20世纪30年代) 66
图143 云南傣族村民(20世纪30年代) 66
图144 云南傣族姑娘(20世纪30年代) 66
图145 晚清西藏风情铜版画 67
图146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夫妇与西藏代表合影(1947年) 68
图147 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和班禅合影(1933年) 69
图148 国民政府驻藏代表沈宗濂(右)与西藏四大噶伦合影(1949年) 69
图149 拉萨布达拉宫大圣殿(20世纪30年代) 69
图150 拉萨布达拉宫(20世纪30年代) 69
图151 十三世达赖(20世纪30年代) 70
图152 西藏干马厦色拉寺降神(1949年) 70
图153 西藏撤迦法王(1949年) 71
图154 西藏红教之楚布侨加玛佛(1949年) 71
图155 喇嘛卫士(1949年) 71
图156 印经院的喇嘛(20世纪30年代) 72
图157 康定黄教喇嘛(20世纪30年代) 72
图158 喇嘛庙打鬼(20世纪30年代) 72
图159 喇嘛跳神(20世纪30年代) 73
图160 喇嘛唪经(20世纪30年代) 73
图161 藏军司令拉格厦(1949年) 74
图162 藏军(20世纪30年代) 74
图163 布达拉宫前的藏军(20世纪30年代) 74
图164 噶拉阿娃容卜拉康山城堡(1949年) 75
图165 藏胞织女(20世纪30年代) 75
图166 纺羊毛的藏女们(20世纪30年代) 76
图167 藏女织麻布(1949年) 76
图168 藏胞用连枷打场(20世纪30年代) 76
图169 青稞打场(1935年) 77
图170 藏胞杈子枪(1935年) 76
图171 摇曳的经幡(20世纪30年代) 77
图172 山中藏族武士(20世纪30年代) 77
图173 英武剽焊的藏胞(20世纪30年代) 78
图174 拉萨街市(1949年) 78
图175 拉萨商店(1949年) 79
图176 拉萨帐篷(1949年) 79
图177 贵族常服(1949年) 79
图178 藏官及其随从(1949年) 79
图179 后藏(左)和前藏(右)贵族妇女服装(1949年) 79
图180 新年朝服(1949年) 80
图181 贵族子弟官服(1949年) 80
图182 藏族新婚礼服(1949年) 80
图183 西藏妇女便装(1949年) 80
图184 一个藏族贵族家庭合影(1949年) 81
图185 藏胞饮茶(20世纪30年代) 81
图186 藏族民居(20世纪30年代) 81
图187 藏胞妇女,梳有三根辫子表示已婚(20世纪30年代) 81
图188 西藏特别区域(川边道)地图(1913年) 82
图189 西康省地图(1939年) 83
图190 首任西康省长刘文辉(1895—1976) 83
图191 国民政府代表沈宗濂(右)和锡金国王之兄策仁合影(1949年) 83
图192 西藏喇嘛贯主(1906年) 84
图193 九世班禅额尔德尼 85
图194 1925年2月25日,北京西车站欢迎班禅抵京 85
图195 班禅包头留影(1933年8月) 85
图196 傅作义到车站迎接班禅 85
图197 前来欢迎班禅的伊盟代表 86
图198 内蒙古各盟王公星夜兼程迎迓班禅 86
图199 膜拜班禅的蒙民们 86
图200 班禅参观上海国货展览会(1934年6月) 87
图201 班禅与派来迎接的西藏代表诚允会见(1936年) 87
图202 前来迎接班禅的青海番兵司令黄正清(1936年) 87
图203 班禅的行辕甘肃拉卜愣寺(1936年)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