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置区划 41
第一章 位置区域 4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1
第二节 区域面积 41
第三节 边界勘定 43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3
第一节 上古时期 43
第二节 中古时期 44
第三节 近、现代时期 44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6
第一节 区划变更 46
第二节 乡镇 行政村 49
第四章 地名考 50
第一节 县名考 51
第二节 故城考 51
第三节 村名考 53
第二篇 自然环境 57
第一章 地质 57
第一节 地层 58
第二节 地质构造 58
第三节 云台山地质遗产 59
第二章 地貌 60
第一节 北部高山区 61
第二节 中山区 63
第三节 丘岗区 63
第四节 平原区 63
第三章 气候 64
第一节 区域气候 64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 64
第四章 水文 66
第一节 地表水 66
第二节 地下水 67
第五章 土壤 69
第一节 土壤类型 69
第二节 土壤特点 69
第六章 生物资源 70
第一节 植物 70
第二节 动物 73
第七章 自然灾害 75
第一节 旱灾 75
第二节 涝灾 75
第三节 风灾 76
第四节 雹灾 76
第五节 虫灾 78
第六节 地震 78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79
第一章 人口 79
第一节 人口变化 79
第二节 人口分布 81
第三节 人口构成 82
第二章 计划生育 89
第一节 计生政策 89
第二节 宣传教育 90
第三节 计生管理 91
第四节 生育状况 92
第五节 节育与优生优育 94
第六节 婚育新风 94
第四篇 环境保护 97
第一章 环境质量 97
第一节 环境污染状况 97
第二节 环境监测 99
第二章 环境治理 101
第一节 企业污染治理 102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102
第三节 农村大气污染治理 103
第四节 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 103
第五节 排污监理 103
第六节 城区环境治理及管理机构 104
第五篇 国土资源管理 107
第一章 土地资源管理 107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07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108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11
第四节 土地开发利用 112
第五节 地籍管理 113
第六节 建设用地管理 116
第七节 土地监察与管理机构 116
第二章 地矿资源管理 118
第一节 矿产资源 118
第二节 地质勘探 120
第三节 前期开采状况 121
第四节 采矿管理 121
第六篇 城乡建设 123
第一章 城乡发展规划 123
第一节 城区范围与人口发展规划 123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 123
第三节 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124
第四节 城市发展目标 124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 125
第二章 城区建设 127
第一节 县城 127
第二节 道路建设 128
第三节 公共设施建设 130
第四节 城区综合管理 132
第五节 建筑市场管理 134
第六节 管理机构 134
第三章 乡村建设 135
第一节 乡镇建设 135
第二节 小康村建设 136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137
第一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137
第二节 公房经营管理 138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 138
第四节 城镇房屋拆迁管理 139
第五节 产权产籍管理 140
第六节 住宅开发与房地产管理机构 140
第七篇 水利 电力工业 143
第一章 水利 143
第一节 农田灌溉 145
第二节 河道治理 146
第三节 山区水利 148
第四节 抗旱 149
第五节 防汛 150
第六节 “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 152
第七节 水利管理 153
第八节 水资源管理 154
第二章 电力工业 155
第一节 电业体制改革 155
第二节 电力生产 156
第三节 网电建设 157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 160
第五节 电力供应 160
第六节 行业用电 161
第七节 电力管理 163
第八篇 交通运输 167
第一章 公路建设 167
第一节 省道 167
第二节 县道 170
第三节 乡道 171
第四节 村道 172
第五节 桥梁 176
第六节 隧道 178
第二章 公路运输 179
第一节 专业运输 180
第二节 社会运输 181
第三节 运输场站 182
第四节 车辆维修 183
第三章 公路运输管理 185
第一节 路政管理 185
第二节 运输管理 18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90
第四章 铁路 191
第一节 国家铁路 191
第二节 地方铁路 192
第九篇 邮政 通信 195
第一章 邮电企业改革 195
第二章 邮政 196
第一节 邮政线路 196
第二节 邮政网点 196
第三节 邮政业务 197
第四节 邮政设施 200
第三章 电信 201
第一节 电话 201
第二节 电报 204
第三节 电信网络 204
第四节 无线寻呼 205
第五节 小灵通 205
第六节 移动通信 206
第十篇 旅游业 207
第一章 旅游资源 207
第一节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207
第二节 旅游资源特点 208
第二章 云台山风景区 208
第一节 景点分布 210
第二节 景区开发 217
第三节 景区宣传 219
第四节 景区管理 222
第三章 青龙峡风景区 224
第一节 景点分布 225
第二节 景区开发 230
第三节 宣传促销 231
第四节 景区管理 231
第四章 其他景点 232
第一节 汉献帝禅陵 232
第二节 圆融寺 233
第三节 胜果寺塔 234
第四节 海蟾宫 235
第五节 其他主要景点 236
第五章 旅游经济 239
第一节 旅游线路 239
第二节 旅游特产 240
第三节 旅游效益与管理 242
第十一篇 经济综述 245
第一章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245
第一节 “六五”时期 245
第二节 “七五”时期 246
第三节 “八五”时期 247
第四节 “九五”时期 250
第二章 经济结构调整 252
第一节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253
第二节 第一产业调整 254
第三节 第二产业调整 258
第四节 第三产业调整 260
第三章 效率与效益 261
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 262
第二节 经济效益 263
第十二篇 经济体制改革 265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65
第一节 农村经营体制改革 265
第二节 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改革 267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 267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268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269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 269
第三章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 270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271
第二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272
第三节 外贸流通体制改革 272
第四节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273
第五节 供销体制改革 273
第四章 宏观经济调控体制改革 274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274
第二节 税收体制改革 275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 276
第四节 计划体制改革 276
第五章 综合配套管理体制改革 277
第一节 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277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78
第十三篇 农业 281
第一章 综述 281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281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 283
第三节 农业区划 284
第四节 农村服务体系 287
第五节 扶贫开发 287
第六节 减轻农民负担 288
第二章 种植业 289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89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91
第三节 果蔬 291
第四节 农田管理 296
第五节 植物保护 298
第六节 农业科技 301
第七节 农业管理 303
第三章 林业 304
第一节 林业资源 30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06
第三节 经济林 310
第四节 林场 311
第五节 林业管理 311
第四章 畜牧养殖业 314
第一节 养殖资源 316
第二节 养殖种类 317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19
第四节 养殖科技 320
第五节 经营与管理机构 321
第五章 农业机械 322
第一节 耕作机械 322
第二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324
第三节 农机管理 324
第十四篇 工业 327
第一章 综述 327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327
第二节 工业类别 330
第三节 企业种类 332
第四节 工业经济管理 332
第五节 乡镇企业 333
第六节 管理机构 335
第二章 煤炭工业 336
第一节 煤炭生产 336
第二节 煤炭经营 338
第三节 安全生产管理 339
第三章 冶铁、机械工业 341
第一节 冶铁工业 341
第二节 机械工业 341
第四章 建材、陶瓷工业 345
第一节 建材工业 346
第二节 陶瓷工业 347
第五章 化学、纺织工业 349
第一节 化学工业 349
第二节 纺织工业 351
第六章 造纸、印刷、食品工业 352
第一节 造纸工业 352
第二节 印刷业 353
第三节 食品工业 354
第七章 驻修工业企业 356
第一节 中州铝厂 357
第二节 金科尔有限责任公司 358
第三节 白云有限责任公司 360
第四节 古汉山煤矿 360
第五节 修武煤炭中转站 361
第十五篇 商业贸易 363
第一章 商业 363
第一节 市场建设 363
第二节 日用消费品购销 368
第三节 农业机械购销 368
第四节 服务业 369
第五节 专营公司与管理机构 370
第二章 供销合作 372
第一节 供销社发展概况 372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373
第三节 农副产品销售 374
第四节 专营公司、商厦及管理机构 375
第三章 粮油贸易 376
第一节 粮油购销 377
第二节 粮食储藏调运及管理机构 379
第四章 对外贸易 380
第一节 外贸进出口 380
第二节 外贸企业及管理机构 384
第五章 物资购销 385
第一节 物资经营管理 385
第二节 企业选介与经营管理机构 386
第六章 专营专卖 387
第一节 卷烟 387
第二节 药品 388
第三节 盐业 390
第四节 烟花爆竹 392
第十六篇 财税金融 395
第一章 财政 395
第一节 财政收支 395
第二节 财政管理 397
第三节 财政监管 403
第四节 乡镇财政 404
第二章 税务 406
第一节 税种 税率 407
第二节 分税制以前税务 409
第三节 国家税务 412
第四节 地方税务 415
第三章 金融 417
第一节 货币发行 418
第二节 金融管理 419
第三节 存款 贷款 420
第四节 银行简介 421
第五节 财产保险 429
第六节 人寿保险 430
第十七篇 经济管理 433
第一章 计划 433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433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434
第三节 分类计划与管理 434
第二章 统计 436
第一节 统计范围与服务 436
第二节 抽样调查 438
第三节 专项普查 439
第三章 审计 440
第一节 国家审计 441
第二节 社会审计 446
第三节 乡镇审计和内部审计 447
第四章 物价 449
第一节 物价改革 450
第二节 物价指数 452
第三节 物价服务 452
第四节 物价管理 453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454
第一节 质量与计量管理 455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456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457
第一节 市场监督 458
第二节 商标 广告 460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460
第四节 经济监督与合同管理 462
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发展服务 464
第六节 管理机构 465
第十八篇 政治体制改革 467
第一章 民主政治建设 467
第一节 民主选举 467
第二节 基层民主建设 468
第三节 民主监督 469
第二章 依法治县 470
第一节 普法教育 470
第二节 法律监督 471
第三节 司法制度改革 471
第四节 依法行政 472
第三章 机构改革 472
第一节 县级党政机构改革 472
第二节 乡镇机构改革 474
第四章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475
第一节 干部使用制度改革 476
第二节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477
第十九篇 共产党 479
第一章 代表大会与委员会 479
第一节 代表大会 479
第二节 中共修武县第五至九届委员会 483
第三节 县委机构及领导更迭 488
第二章 重大决策与活动 492
第一节 重大决策 492
第二节 重要活动 497
第三章 组织工作 503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03
第二节 干部工作 505
第三节 老干部工作 508
第四章 宣传教育 510
第一节 思想教育 510
第二节 宣传报道 512
第三节 农村文化中心创建 513
第五章 纪检监察 514
第一节 党风 党纪 514
第二节 案件查处 515
第三节 减轻农民负担 516
第四节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516
第六章 政法协调 518
第一节 主要工作 518
第二节 政法队伍建设 519
第七章 统一战线 520
第一节 民族和宗教工作 520
第二节 对台及侨务工作 521
第三节 党外人士工作 522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工作 522
第八章 人民来信来访 522
第一节 信访接待 523
第二节 信访案件查处 523
第三节 信访工作制度 524
第四节 信访工作规范化管理 525
第二十篇 人大 52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27
第一节 人民代表 527
第二节 第七至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528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议 533
第二章 主要工作 535
第一节 决议决定 535
第二节 重要人事任免 535
第三节 代表视察 536
第四节 依法监督 538
第三章 组织机构 53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39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541
第二十一篇 政府 54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43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 543
第二节 乡镇政府机构 545
第二章 施政方式 546
第一节 会议制度 546
第二节 分工负责制 547
第三节 目标管理 548
第四节 行政综合服务 548
第三章 施政纪要 550
第一节 第七届县人民政府(1984.5~1987.4) 551
第二节 第八届县人民政府(1987.4~1990.3) 552
第三节 第九届县人民政府(1990.3~1993.3) 553
第四节 第十届县人民政府(1993.3~1998.3) 554
第五节 第十一届县人民政府(1998.3~ ) 555
第四章 人事管理 558
第一节 编制管理 558
第二节 干部管理 559
第三节 工资管理 560
第四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562
第五节 老干部管理 563
第六节 人才交流与人事管理机构 564
第五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566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66
第二节 劳动工资管理 567
第三节 劳动保护 567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568
第五节 劳动安全监察 568
第六节 社会保障与劳动管理机构 569
第六章 民政 570
第一节 社团管理 571
第二节 婚姻登记 571
第三节 安置工作 572
第四节 生产救灾 573
第五节 拥军优抚 574
第六节 殡葬改革 575
第七节 社会救济及管理机构 576
第二十二篇 政协 579
第一章 政治协商会议 579
第一节 政协委员 579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议 580
第二章 主要工作 583
第一节 参政议政 583
第二节 海外联谊 586
第三节 文史编纂 587
第三章 组织机构 589
第一节 政协常委会 589
第二节 县政协机构设置 591
第三节 乡镇政协组织 591
第二十三篇 社会团体与工商联 593
第一章 工会 593
第一节 代表大会 593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94
第二章 共青团 596
第一节 代表大会 59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597
第三节 少年儿童工作 598
第三章 妇联 599
第一节 代表大会 5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00
第四章 科学技术协会 601
第一节 科学技术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 601
第二节 科技咨询 602
第三节 科技学术团体 603
第五章 文学艺术联合会 604
第一节 协会组织 60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05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 606
第一节 助残活动 606
第二节 康复工程 607
第七章 卫生医疗团体 607
第一节 红十字会修武县分会 607
第二节 县卫生工作者协会 608
第三节 县医学会 608
第八章 工商业联合会 608
第一节 代表大会 608
第二节 行业发展 609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服务 609
第四节 开展光彩事业 610
第二十四篇 政法 人民武装 611
第一章 公安 611
第一节 案件侦查 611
第二节 治安管理 613
第三节 交通管理 616
第四节 “110”接警处置 617
第五节 监所管理 618
第六节 消防安全管理 618
第七节 管理机构 618
第二章 检察 619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19
第二节 经济检察 620
第三节 法纪和监所检察 621
第四节 控告申诉和民事行政检察 621
第五节 检察技术与机构设置 621
第三章 审判 622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22
第二节 民事和经济审判 623
第三节 行政审判 告诉 申诉 624
第四节 案件执行 626
第五节 机构设置 627
第四章 司法 628
第一节 普法宣传和民事调解 628
第二节 司法公证和律师事务 629
第三节 机构设置 630
第五章 人民武装 63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630
第二节 兵役 631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 632
第四节 消防武警 633
第二十五篇 教育 科技 635
第一章 教育 635
第一节 基础教育 635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640
第三节 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642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 643
第五节 教师队伍 647
第六节 教育体制改革 650
第七节 教学研究 651
第八节 教育管理 653
第九节 学校选介 654
第二章 科技 658
第一节 科技体制改革 659
第二节 科技机构与队伍 660
第三节 科技兴县 661
第四节 科技普及 663
第五节 科研成果 664
第六节 地震监测 667
第七节 气象测报 668
第二十六篇 文化艺术 671
第一章 文艺创作 671
第一节 文艺创作团体 671
第二节 文学创作 672
第三节 艺术创作 673
第二章 文化活动 676
第一节 社会文化活动 676
第二节 民间艺术 678
第三章 文化市场及管理 679
第一节 文化场所 679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681
第四章 图书发行 681
第一节 图书经营 681
第二节 发行网点 682
第三节 新华书店 683
第四节 图书馆 683
第五章 文物保护 683
第一节 省级文物保护 684
第二节 县级文物保护 685
第三节 文物保护与管理机构 693
第六章 广播 电视 报纸 694
第一节 广播 694
第二节 电视 695
第三节 《修武报》 697
第七章 档案 党史 地方志 698
第一节 档案 698
第二节 党史 704
第三节 地方志 706
第四节 机构设置 708
第二十七篇 卫生 体育 711
第一章 医疗卫生 711
第一节 卫生体制改革 711
第二节 医疗诊治 712
第三节 疾病防治 717
第四节 妇幼保健 718
第五节 卫生医疗机构 720
第二章 爱国卫生 724
第一节 县城卫生 725
第二节 食品卫生 725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 725
第四节 学校卫生 725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725
第三章 体育 72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2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27
第三节 竞技体育 728
第四节 体育设施与管理机构 730
第二十八篇 精神文明建设 733
第一章 思想道德教育 733
第一节 理想信念教育 733
第二节 公民道德教育 734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 734
第四节 职业道德教育 735
第五节 文明公民及标兵评选 735
第六节 反对封建迷信教育 736
第二章 精神文明创建 736
第一节 文明县城创建 737
第二节 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 738
第三节 文明村镇创建 739
第四节 军民共建 740
第五节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 741
第六节 广场文化活动 742
第七节 热爱家乡 增辉修武 742
第三章 文明新风 743
第一节 破除陋习 743
第二节 社会新风尚 743
第三节 传统美德 744
第四节 社会新风事略 745
第二十九篇 社会生活 751
第一章 人民生活 751
第一节 居民收入 751
第二节 居民消费 753
第二章 民族 宗教 757
第一节 民族 757
第二节 宗教 758
第三章 民风 760
第一节 方言 761
第二节 民谚 773
第三节 民谣 777
第四节 歇后语 777
第四章 民俗 778
第一节 人生礼仪 779
第二节 交往礼仪 782
第三节 行规 783
第四节 禁忌 785
第五节 岁时节令 786
第五章 姓氏 790
第一节 起源于修武的姓氏 790
第二节 薛姓 范姓 791
第三十篇 人物 801
第一章 传记 801
第一节 党政军领导 801
第二节 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 814
第三节 文化科技界人士 819
第四节 烈士 823
第二章 专记 824
第一节 党政军领导 824
第二节 模范先进人物 827
第三节 文史艺术界人士 834
第三章 简介 838
第一节 战斗英雄 838
第二节 历届县委书记、县长 841
第三节 党政军领导 843
第四节 模范先进人物 849
第五节 企业界知名人士 851
第六节 农林界人士 852
第七节 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界人士 854
第八节 文史艺术界人士 860
第九节 在台修武籍人士 865
第四章 人物名表和名录 867
第一节 模范先进人物表 867
第二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868
第三节 修武籍在外工作人员名表 869
第三十一篇 乡镇 工贸区 办事处 875
第一章 城关镇 875
第一节 农业 876
第二节 工业及第三产业 876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77
第二章 方庄镇 878
第一节 农业 878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79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79
第三章 郇封镇 880
第一节 农业 881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82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82
第四章 葛庄乡 883
第一节 农业 883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84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84
第五章 王屯乡 885
第一节 农业 886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86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87
第六章 周庄乡 888
第一节 农业 888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89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90
第七章 高村乡 891
第一节 农业 891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92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92
第八章 五里源乡 893
第一节 农业 893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94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94
第九章 西村乡 895
第一节 农业 895
第二节 乡镇企业 897
第三节 社会事业 897
第十章 岸上乡 899
第一节 农业 899
第二节 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 900
第三节 社会事业 900
第十一章 小营工贸区 901
第一节 农业 901
第二节 工业 902
第三节 社会事业 902
第十二章 城镇(关)办事处 903
第十三章 李万乡 903
第一节 农业 904
第二节 经济和社会事业 904
附录 907
一、重要历史事件辑录 907
毛泽东接见修武县委书记张洋芹 907
二、2001~2011年县级领导任职时间 908
三、韩愈研究 913
(一)韩愈故里问题再探讨 913
(二)政协修武县委员会关于“韩愈故里是否在修武”的调研报告 919
四、历代《修武县志》序文存录 926
明侍郎何瑭《修武县志》原序 926
明邑进士周佑《修武县志》引 927
清邑令边憬《修武县志》原序 927
清邑令吴映白重修《修武县志》原序 928
清邑令戈云锦补修《修武县志》序 928
清邑令冯继照《修武县志》序 929
民国修武县长萧国祯《修武县志》序 929
1960年《修武县志》序 930
1986年修武县长申荣林《修武县志》序言 930
1986年修武县代理县长薛祖本《修武县志》序言 931
五、历代有关修武诗文存录 932
(一)历代有关风土人情诗文 932
(二)历代有关修武云台山区诗文歌赋 941
(三)历代有关修武青龙峡区诗文歌赋 957
六、限外大事辑要(2001~2011年) 962
2001年 962
2002年 964
2003年 965
2004年 967
2005年 968
2006年 969
2007年 971
2008年 973
2009年 975
2010年 976
2011年 977
索引 981
第一届志书勘误 1000
编辑简介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