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1
1.1现代服务业概述 1
1.1.1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1
1.1.2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3
1.1.3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误区 4
1.1.4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5
1.1.5新兴现代服务业培育 8
1.2区域协调发展概述 11
1.2.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 11
1.2.2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12
1.2.3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演化 14
1.2.4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 19
1.2.5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标准与度量 20
1.3本章小结 23
2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4
2.1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24
2.1.1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4
2.1.2国外典型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8
2.2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概况 43
2.2.1国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43
2.2.2国内典型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49
2.3江苏省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概况 57
2.3.1江苏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57
2.3.2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62
2.4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70
2.4.1苏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70
2.4.2苏中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79
2.4.3苏北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88
2.5本章小结 96
3 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97
3.1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的差异表现 97
3.1.1经济竞争力状况 97
3.1.2产业结构状况 99
3.1.3人才竞争力状况 101
3.1.4消费力状况 102
3.1.5区域名片效应 104
3.2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差异 107
3.2.1江苏省三大区域概况 108
3.2.2江苏省三大区域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对比 111
3.3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113
3.3.1经济全球化因素 113
3.3.2工业化因素 114
3.3.3城市化因素 115
3.3.4地理区位因素 115
3.3.5区域政策因素 115
3.3.6人力资源因素 116
3.4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16
3.4.1空间自相关理论 116
3.4.2“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理论 119
3.4.3空间自回归分析 119
3.4.4改进的“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的应用 121
3.5本章小结 125
4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研究 126
4.1生产者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 126
4.1.1生产者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 126
4.1.2生产者服务业在各国快速发展的原因 129
4.1.3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支撑 133
4.1.4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 136
4.2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投入产出分析 141
4.3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实证分析 142
4.3.1数据选取 142
4.3.2制造业使用生产者服务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143
4.3.3生产者服务业使用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145
4.4本章小结 148
5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150
5.1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 150
5.1.1需求遵从论 151
5.1.2供给主导论 151
5.1.3互动论 152
5.1.4融合论 152
5.2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153
5.2.1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方法综述 153
5.2.2系统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154
5.3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157
5.3.1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因果关系图 158
5.3.2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关系的定性分析 158
5.4苏州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 160
5.4.1苏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在总体经济中的地位 160
5.4.2苏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171
5.5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175
5.5.1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176
5.5.2生产者服务业整体对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分析 176
5.5.3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竞争力提升的差别作用分析 178
5.5.4国外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 180
5.5.5结论 180
5.6生产者服务业区域发展及行业互动研究 181
5.6.1数据与方法说明 181
5.6.2投入产出系数分析 182
5.6.3结论 188
5.7本章小结 189
6 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190
6.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 190
6.1.1评价指标体系 190
6.1.2指标权重的赋值 194
6.1.3指标标准化处理 201
6.2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 203
6.2.1评价方法概述 203
6.2.2区域发展协调度计算方法 208
6.3江苏现代服务业区域内协调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210
6.3.1现代服务业区域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1
6.3.2三维灰色趋势关联度 212
6.3.3评价结果及分析 215
6.4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220
6.4.1现代服务业区域间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0
6.4.2评价方法及数据选取 222
6.4.3数据处理及评价结果 223
6.4.4评价结果分析 226
6.5本章小结 229
7 现代服务业协调布局研究 230
7.1区域产业协调布局研究现状分析 231
7.1.1区域产业协调布局相关理论基础 231
7.1.2区域产业协调布局现状 233
7.2偏离-份额分析法 235
7.3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 237
7.4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实证研究 238
7.4.1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238
7.4.2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偏离份额的实证分析 245
7.4.3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偏离-份额的实证分析 249
7.5本章小结 255
8 案例分析——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及布局研究 257
8.1软件服务业的概念及特征 257
8.1.1软件服务的概念 257
8.1.2软件服务的特征分析 259
8.1.3软件服务的三个要素 260
8.2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261
8.2.1南京市软件产业发展历程 261
8.2.2南京市软件产业现状分析 262
8.2.3南京市软件产业的特点 266
8.3南京市软件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67
8.3.1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务构成及发展概况 267
8.3.2南京市软件服务企业的产业布局 272
8.3.3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单项业务发展状况 274
8.3.4南京市软件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状况 279
8.3.5南京市软件服务产业业务相关性分析 282
8.4南京市软件服务业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比较 289
8.4.1产业产值比较 289
8.4.2产业生产要素比较 292
8.4.3产业市场状态比较 294
8.4.4产业企业发展状况比较 296
8.4.5产业发展模式比较 298
8.4.6产业政策支持比较 302
8.5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在国内主要城市中的发展地位分析 313
8.5.1区域经济贡献率 313
8.5.2评价模型的建立 314
8.5.3区域软件产业经济贡献率评价模型的实证分析 318
8.6南京市软件服务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320
8.6.1偏离-份额的实证分析 320
8.6.2南京市软件服务业的发展模式 321
8.7南京市软件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322
8.7.1明确软件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增强发展的信心 323
8.7.2明确目标,制定软件服务业发展规划 324
8.7.3明确软件服务业内涵,建立软件服务业的相关统计制度 324
8.7.4深化落实软件产业政策,出台扶持软件服务业的产业政策及制度 325
8.7.5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软件出口市场 326
8.7.6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327
8.7.7采取切实措施,引进和培养软件服务业人才 328
8.7.8循序渐进,建立健全高效的投融资机制 329
8.7.9推进技术创新,增加自主创新能力 330
8.7.10加快软件园的建设,争创软件服务业名牌 331
8.7.11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332
8.8本章小结 333
参考文献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