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走进黑格尔的缘起和过程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中学时代的世界观 16
一 马克思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思想 16
二 马克思中学时代形成的世界观 18
第二节 法学体系建构与世界观危机 21
一 法学体系的建构 21
二“理想主义”世界观的危机 25
三 开始走进黑格尔 27
第三节 走进黑格尔哲学 30
一 黑格尔哲学的解体 30
二 自我意识哲学的酝酿 34
三 自我意识哲学的论述 37
四 完成向黑格尔哲学的转向 41
第二章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怀疑和动摇 48
第一节《莱茵报》时期的思想发展 48
一 同鲍威尔分道扬镳 48
二 用黑格尔的自由观捍卫出版自由 52
三 用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开展对宗教的批判 58
第二节 物质利益难题与对黑格尔学说的怀疑 63
一 共产主义问题 64
二 物质利益难题 68
三 对黑格尔国家和法学说的动摇 74
第三章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82
第一节 自主转向唯物主义 82
一 对历史的研究与思想的转变 82
二 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 87
三 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91
四《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论逻辑 96
第二节 转向哲学共产主义 98
一 走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98
二 转向共产主义 102
第三节 政治异化和人的解放 106
一 人的政治异化 106
二 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 111
三《德法年鉴》时期的理论逻辑 115
第四章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批判与改造 118
第一节 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探究 118
一 对市民社会进行经济学探究的缘起 118
二 黑格尔论市民社会 125
三 马克思论市民社会 128
第二节 对国民经济学的探究与批判 132
一“异化劳动”范畴的提出 133
二 异化劳动理论 136
三 对共产主义的确证 141
四 人本主义异化史观 144
第三节 对黑格尔历史辩证法的改造 147
一 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借鉴 147
二 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 152
三 改造唯心主义历史辩证法 157
四 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161
第五章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进一步批判 166
第一节对“批判哲学”的批判 166
一 鲍威尔的“无限的自我意识 166
二 鲍威尔的“‘精神’和‘群众’的对立” 171
三 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 176
四 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 180
第二节 对思辨哲学的清算 184
一 揭露思辨结构的秘密 185
二 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188
三 消除黑格尔唯心史观中超历史的思辨结构 191
四 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局限性 195
第六章 青年马克思与德国哲学的最后决裂 202
第一节 德国的批判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 202
一 费尔巴哈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批判 202
二 施蒂纳无政府主义的哲学批判 206
三 赫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批判 212
第二节 完成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 217
一 费尔巴哈不懂得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 217
二 改造黑格尔的“异化”概念 220
第三节 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225
一 对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批判研究 225
二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 228
三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阐述 231
四 科学论证共产主义 237
结束语 243
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