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内容简介 1
二、基本概念 1
三、剂型的重要性 2
四、剂型的分类 2
(一)按形态分类 2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3
(三)按给药途径分类 4
五、药剂学的任务 4
六、药剂学分支学科 6
七、药品标准与处方 7
第二章 片剂 11
一、内容简介 11
二、简述 11
三、制备流程 12
第三章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 61
一、内容简介 61
二、粉体学 61
三、散剂 63
四、颗粒剂 66
(一)简述 66
(二)制备流程 67
五、胶囊剂 68
(一)简述 68
(二)制备流程 68
六、滴丸剂 81
(一)简述 81
(二)制备流程 82
第四章 软膏剂、凝胶剂、膜剂、涂膜剂 87
一、内容简介 87
二、软膏剂简述 87
三、软膏剂与乳膏剂的制备流程 88
四、眼膏剂 101
五、凝胶剂 101
六、膜剂 102
七、涂膜剂 103
第五章 栓剂 104
一、内容简介 104
二、简述 104
三、栓剂的制备流程 106
第六章 气雾剂 116
一、内容简介 116
二、气雾剂的简述 116
三、气雾剂的制备流程 117
四、喷雾剂简述 127
五、粉雾剂简述 127
第七章 注射剂与滴眼剂 129
一、内容简介 129
二、注射剂简述 129
三、注射剂的制备流程 131
第八章 液体药剂与制剂稳定性 195
一、内容简介 195
二、液体药剂简述 195
三、液体药剂的分类及特征 196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96
(二)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 197
四、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97
五、液体药剂制备流程 198
第九章 浸出制剂 279
一、内容简介 279
二、浸出制剂简述 279
三、浸出制剂的制备流程 280
第十章 包合物、固体分散体与微囊 307
一、内容简介 307
二、包合技术 307
(一)包合技术简述 307
(二)包合物的制备流程 307
三、固体分散体技术 312
(一)固体分散体技术简述 312
(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流程 313
四、微囊技术 317
(一)微囊技术简述 317
(二)微囊技术的制备流程 317
第十一章 缓控释制剂 325
一、内容简介 325
二、缓控释制剂简述 325
三、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及评价 326
四、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327
五、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328
六、渗透泵型控释制剂 329
七、脉冲式控释制剂 329
第十二章 靶向制剂 331
一、内容简介 331
二、靶向制剂简述 331
三、靶向制剂各论 333
(一)靶向制剂的种类 333
(二)被动靶向制剂 334
(三)主动靶向制剂 342
(四)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343
第十三章 经皮给药制剂 344
一、内容简介 344
二、经皮给药制剂简述 344
三、经皮给药制剂的类型 345
四、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流程 347
第十四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358
一、内容简介 358
二、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简述 358
三、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制剂的制备流程 359
四、蛋白质、多肽类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 369
第十五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371
一、内容简介 371
二、生物药剂学 371
(一)定义、重要性及研究内容 371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371
三、药物动力学 385
(一)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 385
(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85
(三)单室模型基本公式及应用 386
(四)双室模型基本公式 389
(五)非线性动力学基本公式 390
(六)统计矩原理及应用(非隔室分析) 391
(七)生物利用度 391
(八)药物动力学模型判别法 393
第十六章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394
一、内容简介 394
二、配伍变化简述 394
三、配伍目的 395
四、配伍变化及配伍禁忌 395
五、配伍变化类型 396
六、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397
七、药物相互作用 399
八、配伍变化的研究方法 399
九、配伍变化处理原则及方法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