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绪论&袁行霈 1
绪论 2
第一节 江苏自然地理与政区沿革 2
第二节 江苏地域文化的发展阶段 7
第三节 江苏的次区域文化 13
第四节 江苏地域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特色 16
上编 29
第一章 星光闪烁的史前文化遗存 29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远古先民及其创造 29
第二节 文明的诞育 32
第三节 民族与传说 40
第二章 吴韵楚风:江苏本土的多样性文化 47
第一节 夏商时期的江苏文化 47
第二节 两周时期的江苏文化 50
第三节 秦代的郡县与汉代的诸侯王国 64
第三章 侨吴融汇:以建康为中心的六朝文化 74
第一节 犬牙交错 胡汉杂糅 74
第二节 衣冠礼乐 尽在江表 77
第三节 侨吴士庶的融汇与新江南文化的形成 82
第四节 独树一帜的六朝文化 87
第四章 贬抑与繁荣:江苏在隋唐、五代文化中的地位 111
第一节 隋朝对江苏的经营 111
第二节 唐代江苏地位的急遽上升 117
第三节 唐代江苏文化的发展与成就 123
第四节 南唐时期的社会与文化 136
第五章 教育隆盛文化勃兴:宋元江苏文化的积累与转型 148
第一节 苏湖熟,天下足 148
第二节 多元族群区域之整合 152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江苏文化 157
第六章 全盛期的繁华胜景图:明初至清中期江苏文化发展之高潮 170
第一节 “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170
第二节 书院教育与科举之盛 173
第三节 灿烂繁荣的诗词 184
第四节 小说、散文与骈文创作成果卓著 200
第五节 文献著述与刻书藏书 209
第六节 医学的繁荣及成就 222
第七章 开放与兼容:晚清“西学东渐”中的江苏文化 239
第一节 “开风气之先”的改革先驱 239
第二节 江苏早期的机器工业 243
第三节 接受西学的江苏知识分子群体 249
第四节 绅商群体的崛起及其文化影响 253
第五节 晚清新政与江苏贡献 258
第六节 外国教会兴办的教育卫生事业 263
第七节 晚清小说及其理论 267
下编 277
第一章 发达的城市群体及其文化特色 277
第一节 江苏城镇群体的形成及其原因 277
第二节 高度发达的城市文化 287
第三节 鲜明的水乡文化特色 293
第二章 引领风气 创新学派:明清以来学术思想成就斐然 301
第一节 泰州学派 301
第二节 东林学派 305
第三节 朴学先导 311
第四节 吴派 315
第五节 江苏的皖派学人 325
第六节 扬州学派 328
第七节 常州学派 335
第三章 兼容并包的宗教文化:佛教、道教和其他外来宗教 339
第一节 从佛教初传到佛玄交融 339
第二节 南朝佛教的繁盛 346
第三节 东晋南朝时期的道教 355
第四节 隋唐时期江苏的佛教宗派 361
第五节 宋元明清江苏佛教的发展 368
第六节 江苏在中国伊斯兰教发展中的地位 376
第七节 天主教在江苏的传播 383
第四章 书画艺术承先启后 领异标新 391
第一节 名贤辈出的六朝隋唐绘画 391
第二节 南唐至宋元的宫廷画与文人画 395
第三节 全盛期的明代江苏绘画 407
第四节 异彩纷呈的清代绘画 417
第五节 独领风骚的六朝书法 427
第六节 彪炳史册的唐宋书家 433
第七节 明代书坛与篆刻艺术 436
第八节 帖碑交替的清代书法 451
第五章 婉转清丽的音乐、曲艺与戏曲 457
第一节 吴歌 457
第二节 古琴艺术 463
第三节 其他有突出成就的民族音乐 468
第四节 方言曲艺 472
第五节 昆曲艺术 475
第六节 江苏戏曲有代表性的其他剧种 485
第六章 精致典雅的建筑、园林与工艺 489
第一节 建筑 489
第二节 园林 498
第三节 誉满天下的江苏丝织 515
第四节 其他有代表性的手工艺 521
主要参考文献 538
索引 544
后记 564
跋&陈进玉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