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体系概念的演化 1
一、用同一观念统一体系现象的根据 2
二、“体系”概念的本体论意义 3
三、“体系”概念的认识论意义 5
四、20世纪对体系本体论理解的恢复 6
五、本体论观点与认识论观点的交织 8
六、“体系”概念的现代意义 9
第二章 体系的价值 11
一、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 11
二、体系:有力的工具、迷人的网 13
三、体系化学科的优越地位 20
四、体系的正值伴随着知识的正值 22
第三章 体系的负面影响 23
一、质疑知识的体系化及体系化思维 23
二、体系的旧衣衫是罩不住自由灵魂的身躯的 26
三、体系的惰性力 35
四、体系的负值——窒息人类的原创力 37
五、体系化与功利化 39
六、体系化与“单向度的人” 40
七、抗拒体系的逼迫 41
第四章 体系与现代教育 43
一、体系、差异与文明生活 43
二、教育竞争与“体系”统治 47
三、西方的没落与技术“座架” 48
四、现代大学制度,从单一走向体系化 50
五、体系化是教育的一种控制形式 51
六、学科体系与规训权力 52
七、传统知识观与传统高等教育理念 58
八、教育视角的当前优越性 61
九、体系作为知识与权力的中介 62
十、知识作为历史的“见证” 68
十一、知识的历史性与人的有限性 72
十二、大学理念与教育理性 73
十三、体系化的显性知识与模糊性的隐性知识 80
十四、正确处理各类知识间的关系 88
十五、知识的新特征与教育的关系 92
十六、后现代语境与教育中的“体系”问题 94
十七、后现代知识观对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 96
十八、超越知识论的真理观 103
十九、“十”字型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108
二十、自在的知识与自为的知识 115
第五章 哲学领域的搏斗 117
一、传统哲学的终结与现代哲学的转向 117
二、体系化与启迪化——哲学的两大范式之争 120
三、体系与证伪 127
四、体系与纲领 128
五、体系与范式 130
六、演绎是体系构建的必要工具 133
七、归纳法也是体系家族的重要成员 134
八、范式的衰微与纲领的退化 137
九、结构主义与反结构主义 140
十、福柯的意义与告别福柯 143
十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反拨 145
第六章 超越体系 153
一、“关切你自身”与“认识你自身” 153
二、在场的形而上学与声音中心主义批判 157
三、“游戏”精神的回归 161
四、知识与素养 164
五、体系与现代性问题 166
六、体系与交往 167
七、互文性与跨越体系 168
第七章 反体系化的诗学之维 178
一、哲学与诗在半路上相遇 178
二、罗兰·巴特的批评观与文体学思想 181
三、小说性——小说文体反体系的文化哲学意味 191
四、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意义 200
五、博尔赫斯梦幻与激情的诗学理想 213
六、文学话语的语境回归 229
主要参考著述 238
后记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