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发展全书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宏,高长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04716413
  • 页数:6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讨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思想的改革、教学策略的改革、教学技术的改革、教学常规及评课标准的改革等问题。

总论篇 3

第一章 教学改革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才能 3

第一节 历史的经验 3

第二节 关于才能的概念 6

第三节 怎样衡量一个人才能的高低 7

第四节 中小学应该发展学生的哪些才能 8

第五节 要重视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 10

第六节 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12

第二章 教学改革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7

第一节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 17

第二节 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0

第三章 现代学校教学工作环节与改革 27

第一节 备课 27

第二节 上课 30

第三节 布置与批改课外作业 31

第四节 课外辅导 33

第五节 检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33

第四章 现代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与改革 36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37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38

第三节 教学的辅助形式和特殊形式 41

第四节 班级教学的改革 42

第五章 现代学校教学过程改革 43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实质 43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规律 46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51

第六章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学改革实验的科学水平 54

第一节 什么是教改实验 54

第二节 选择课题和制订方案 56

第三节 确定实验的具体目标 59

第四节 确定实验方法 61

第五节 积累资料和写出实验报告 63

教学方法改革篇 69

第一章 教学法的变迁 69

第一节 从应试教学到素质教学 69

第二节 从狭义教学到广义教学 72

第三节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 76

第四节 从注入式到启发式到学导式 79

第五节 从教授到学导 86

第六节 从知为主标到能为主标到力为主标 96

第七节 从失败教学到成功教学 101

第八节 从依赖教学到自主教学 108

第九节 从知际教学到人际教学 114

第十节 从粗放教学到集约教学 120

第二章 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 128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128

第二节 教学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130

第三节 教学方法的选用 134

第四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 136

第五节 教学方法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137

第六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139

第七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功能 140

第八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42

第三章 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和种类 143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 143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的种类 147

第四章 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49

第一节 要着眼于实现培养目标 149

第二节 要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52

第三节 要坚持科学性 154

第四节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156

第五章 教学方法改革的课题选择 158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 158

第二节 选题的基本原则 160

第三节 选题的步骤 161

第六章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的制订 163

第一节 设计教改方案的意义 163

第二节 教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 164

第七章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的实施 168

第一节 做好前期工作 168

第二节 注重实施技术 170

第三节 调控全部过程 174

第八章 教学方法改革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176

第一节 围绕课题,广泛收集 176

第二节 收集材料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方法 178

第三节 整理材料的主要方式 181

第九章 教学方法改革结果的测评与分析 184

第一节 保证测验质量 185

第二节 讲究科学评估 188

第三节 提高分析水平 190

第十章 教学方法改革成果的推广和运用 193

第一节 先进的教学方法改革成果的特点 194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成果推广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197

第三节 推广和运用教学方法改革成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9

第十一章 教学方法改革论文的撰写 201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论文的意义和种类 202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论文的基本要求 202

第三节 教学改革总结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204

第十二章 教学方法改革的管理 207

第一节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207

第二节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的任务 208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管理的过程 211

第四节 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214

第十三章 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的素质要求 215

第一节 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216

第二节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220

教学思想篇 227

第一章 现代教学思想 227

第一节 赞科夫的教学思想 227

第二节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 229

第三节 巴班斯基的教学思想 231

第四节“合作教育学派”的教学思想 232

第五节 布鲁纳的教学思想 234

第六节 布卢姆的教学思想 235

第七节 现代教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238

第二章 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 240

第一节 对一个学期教学的评价 241

第二节 对一个班教学的评价 244

第三节 对一节或几节课的评价 245

第三章 决定学生课上学习达成度的主要变量 247

第一节 布卢姆教学理论中的主要变量 247

第二节 卡罗尔学习模式中的主要变量 250

第三节 决定学生课堂吸收率的主要因素 252

第四章 教学目标的改革 254

第一节 教学目标及其层阶 254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探讨 257

第三节 现代教学目标体系的发展特点 267

第五章 教学评价的改革 269

第一节 教学评价释义 269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作用 271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273

第四节 现代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278

教学策略篇 283

第一章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教学策略 283

第一节 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理论 283

第二节 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策略 288

第二章 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机会的教学策略 315

第一节 现状及存在问题 315

第二节 形成“三多三少”的原因 320

第三节 增加学习机会的策略 321

第三章 课上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教学策略 331

第一节 总的策略 331

第二节 按程度分校、分班 332

第三节 班内照顾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教学策略 336

第四章 优选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345

第一节 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345

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348

第三节 选择教学模式的策略 354

第五章 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 357

第一节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控制过程 357

第二节 实施目标教学的有效策略 358

第三节 实施反馈矫正的有效策略 361

教学技术篇 371

第一章 概述 371

第一节 媒体与教学媒体 371

第二节 教学传播要素 372

第三节 媒体的主要特性与分类 375

第四节 从媒体、媒体环境到资源及其在教与学中的作用 378

第二章 视觉媒体的特性与教学应用 381

第一节 视觉媒体的特性 381

第二节 非投影视觉媒体 382

第三节 投影型视觉媒体 387

第三章 听觉媒体特性与教学应用 393

第四章 视听觉媒体的特性与教学应用 404

第一节 电影 405

第二节 电视系统 408

第三节 摄录像系统 413

第四节 视盘 419

第五章 交互媒体的特性与教学应用 420

第一节 程序教学媒体 421

第二节 教学模拟与教学模拟机 422

第三节 计算机 425

第六章 多媒体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429

第一节 多媒体系统的含义、特点与发展 429

第二节 有声幻灯与多图像系统 430

第三节 语言实验室 432

第四节 多媒体学习包 435

第五节 学习资源中心的发展与作用 435

第六节 计算机多媒体的发展与特点 436

第七节 彩色动态液晶投影板和投影机 438

第七章 现代信息传输系统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440

第一节 教育/教学电视传递系统 440

第二节 远距离会议系统及教学功能 445

第三节 图文电视简介 447

第四节 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 448

第八章 教师与人类资源 452

教学心理篇 473

第一章 教学与对人的知觉 473

第一节 什么是对人的知觉 473

第二节 有哪些因素影响教学中对初交者的知觉 474

第三节 造成对初交者的印象发生偏差的原因 482

第四节 自我知觉 483

第五节 归因论 483

第二章 掌握知识的心理 485

第一节 教材的感知 485

第二节 教材的理解 490

第三节 知识的保持 494

第四节 知识的应用 500

第三章 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505

第一节 技能的形成 505

第二节 技能的培养 508

第三节 迁移 511

第四章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513

第一节 知识与能力 514

第二节 发展学生的能力 516

第三节 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26

第五章 教学中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528

第一节 人才的概念 528

第二节 人才的能力结构 530

第三节 人才发现及培养的气候 534

第四节 人才衡量及测评方法 537

第六章 教学中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540

第一节 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概述 540

第二节 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的分析与教育 542

第三节 适应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因材施教 550

第七章 教学中师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552

第一节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553

第二节 心理健康与教学的关系 555

第三节 教学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557

教学常规及评课标准篇 567

第一章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常规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