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第10卷 中古时代清时期 上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寿彝总主编;周远廉,孙文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208111626
  • 页数:7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起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全书由22名著名历史学家分别担任分卷主编,近500位作者参与撰写,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充分反映20世纪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体例新颖独特的恢宏巨著。第二卷是考古学家撰写史前文明的尝试,利用考古成果对人类形成以来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历史做了阐述。

甲编 序说 1

第一章 基本史料 1

第一节 编年体、纪传体史料 1

《满文老档》 1

起居注 3

《清实录》 4

《东华录》和《清史稿》 7

第二节 政书 8

清三通 8

清会典 9

科举和吏治则例 10

《枢垣记略》、《中枢政考》和《八旗通志》 11

法律 11

财政 12

礼法 13

诏令、奏议 13

第三节 档案 14

第四节 地方史志 20

官修方志 20

方志的体裁 21

清代方志的繁富 21

第五节 清人边疆史地书籍 22

清人边疆史地著述 23

《皇朝藩部要略》 23

《卫藏通志》 24

《朔方备乘》 24

《新疆识略》 25

第六节 文集 25

第七节 笔记 29

《广东新语》 30

《池北偶谈》 30

《读书堂西征随笔》 31

《檐曝杂记》 32

《啸亭杂录》、《续录》 33

《阅世编》 34

第八节 记事本末体史料 35

第九节 契据文书 36

第十节 类书和丛书 41

《古今图书集成》 41

《四库全书》 42

第十一节 文物 43

文物的类别 43

《北征督运图》 44

《花盆行历例工价列》 46

文告 47

《东宁陈氏番俗图》、《台湾风俗图》 49

第二章 研究概述 51

第一节 辛亥革命(1911年)以来的清史研究 51

第二节 1949年以来的清史研究 55

第三章 本卷编写旨趣 61

乙编 综述 63

第一章 后金兴起 63

第一节 走向统一 63

首攻图伦 63

女真统一 64

八旗建制 67

第二节 明满关系 69

龙虎将军 69

萨尔浒大捷 70

进据辽沈 74

宁远之败 78

第二章 清的确立 84

第一节 皇太极继承汗位 84

转危为安 84

兵逼明都 90

统一漠南 93

改元崇德 96

第二节 军事行动 99

深入腹地 99

松锦决战 102

第三章 入主中原 105

第一节 君临天下 105

山海大战 105

九州一统 107

第二节 既沿明制 又增新章 109

“满洲根本” 109

“满汉一家” 111

革除“三饷”,整饬吏治 113

五大弊政 115

第四章 康乾盛世 119

第一节 计擒鳌拜 玄烨亲政 119

四大臣辅政 119

智捕鳌拜 124

第二节 强化统治机构 加强思想控制 126

设军机处 乾纲独断 126

常设督抚 编制保甲 131

广开科举 屡兴文狱 132

修订清律 139

第三节 平定“三藩”之乱 统一台湾 141

削平“三藩” 141

统一台湾 150

第四节 平定准部 统一回疆 154

三征噶尔丹 154

逐准安藏 156

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157

定乱安回 159

第五节 安定西南 辖治蒙区 161

西藏直隶朝廷 161

改土归流 163

蒙区尽隶清帝 165

第六节 经济发展 “大清全盛” 168

鼓励垦荒 168

兴修水利 170

改革赋役制度 173

大蠲赋税 除贱为良 176

生产发展 国库充盈 178

第五章 嘉道渐衰 182

第一节 政以贿成 昏庸腐朽 182

第二节 罪恶的鸦片贸易和清政府的防范 187

英国加剧侵华 187

鸦片贸易和清政府禁毒 192

第六章 白莲教和川楚陕农民起义 211

第一节 白莲教 211

第二节 川楚陕农民大起义 213

第七章 天地会 221

第一节 天地会的起源 221

第二节 天地会的群众基础、特点和性质 226

第三节 天地会的作用 228

第八章 少数民族 231

第一节 蒙古族 231

蒙古并入清朝 231

盟旗制度的实施 233

社会阶级 234

经济生活 236

文化生活 239

第二节 藏族 242

达赖和固始汗的册封 242

蒙、藏贵族之争 243

准噶尔军袭扰西藏 246

阿尔布巴事件 248

平定珠尔默特 249

清军逐走侵藏廓兵及“藏内善后章程”的订立 251

清朝对甘、青、川、滇等省藏区的施政 253

藏区的土地制度和宗教文化 254

第三节 彝族 256

凉山彝族奴隶占有制的保持 256

土司制度下奴隶制经济向封建领主经济的过渡 260

改土归流的有效推行与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 263

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 265

第四节 回族 267

回民的反清斗争 267

以农为主农商工兼营 270

文化 275

第五节 维吾尔族 278

统一回部 278

平定张格尔叛乱、“七和卓之乱”、“倭里罕之乱” 282

驱逐阿古柏收复伊犁 285

新疆设省 287

第六节 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 288

“索伦”诸部 288

抗击沙俄入侵 290

布特哈八旗 291

鄂温克 294

达斡尔 296

鄂伦春 298

第九章 台湾的开发 301

第一节 土地的开发 301

第二节 经济的发展 304

第十章 中俄关系 310

第一节 起源和冲突 310

第二节 早期俄使来华 312

第三节 雅克萨之战 314

第四节 中俄第一个条约——《尼布楚条约》 317

第五节 俄商来华与《布连斯奇条约》及《恰克图条约》 320

第六节 俄国传教士的在华活动 325

丙编 典志 328

第一章 农学和农业技术 328

第一节 农具和农田水利 328

农具 328

农田水利 329

第二节 对生产技术原理认识的提高和耕地技术的改进 330

生产技术管理 330

耕地技术 331

第三节 作物构成和“一岁数收”技术的发展 332

作物构成 332

一岁数收 333

第四节 几种特殊的栽培技术 334

第五节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经验的进一步丰富 336

施肥 336

病虫害防治 337

第六节 植树造林和柞蚕放养技术的改进 338

植树造林 338

柞蚕放养 339

第七节 农书 340

第二章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上) 342

第一节 旗地 342

旗地的形成 342

旗地的类别、数量和性质 344

旗地的变化 349

第二节 农业租佃关系 354

贵族和缙绅地主及其主佃关系 354

庶民地主及其主佃关系 360

第三节 农业雇佣劳动 366

清代农业的雇佣关系 366

清代有关雇工的规定 367

农业雇工 371

经营地主的增多 378

第四节 台湾的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 381

台湾的土地制度 381

封建租佃关系 391

第五节 土地买卖 399

先尽亲房、原业 399

画字银与脱业钱 400

活卖、找价、回赎与绝卖 401

地价 406

第三章 土地制度和阶级关系(下) 413

第一节 八旗王公贵族 413

八旗王公贵族的形成 413

八旗贵族的迅速发展 416

八旗贵族的逐渐衰落 420

第二节 孔府贵族地主 422

屯地 422

厂地 423

官庄 426

私庄 430

第三节 宗族制度 433

宗族的法规和要求 433

清廷对宗族法规的政策 438

族谱的修纂与收族 440

族田 444

族正制度 445

第四章 手工业技术及有关的工程 449

第一节 建筑 449

标准程式化的趋向 449

宫殿和园林 450

少数民族的建筑 450

夯土技术 451

第二节 水利 451

沟渠和海塘 451

治黄 452

第三节 纺织 453

官私纺织业的规模 453

纺织品的质量 454

纺织机 454

第四节 采矿 455

探矿知识 455

坑采技术 456

井采技术 457

第五节 冶金 457

炼铁 458

金属加工 459

铸造型范 459

铸炮铁范 459

第六节 机械 460

第七节 交通运输 461

造船和航海技术 461

陆上交通运输工具 462

第八节 兵器 463

火炮 463

手榴弹 464

西方技术的传入 465

第九节 造纸 465

造纸业的分布和主要品种 465

造纸技术 466

数量和质量 467

第十节 印刷 467

印刷业的发展 467

雕版印刷 468

活字印刷 468

关于泥活字的使用情况 469

第十一节 瓷器 470

生产规模和主要成就 470

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 471

陶瓷工艺家唐英 472

第十二节 石油天然气 473

油气苗的发现 473

钻井技术的发展与天然气的利用 473

刘岳云的论述 475

第五章 手工业与资本主义萌芽 476

第一节 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476

包买商的空前活跃 476

手工业部门的增多 478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484

第二节 四川井盐业中资本主义的萌芽 487

第六章 商人、商业、商镇 497

第一节 商人和商业 497

商人阶层的基本概况 497

国内市场的发展 500

市场交换 506

第二节 天下四大镇 511

四大镇的发展和繁荣 511

天下四大镇的特点 518

天下四大镇在全国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521

第三节 粤海关 523

粤海关的组织机构 523

粤海关的关税 528

第四节 广东十三行 537

十三行的由来 537

十三行的职权和性质 539

十三行之“夷馆” 542

十三行的衰落 545

第五节 物价 551

谷物价格 551

服用 554

各类副食 557

田价 559

工价 560

第七章 政权机构及其职能 562

第一节 职官制度 562

朝廷机构的建立和设官 562

地方机构的建立和设官 567

军事机构的建立和设官 574

第二节 议政王大臣会议 578

议政王大臣会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578

崇德年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579

顺治年间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发展 581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消失 586

第三节 财政管理 587

清初财政之重建 587

清前期的财政收入和税制 591

清前期的财政支出和审计 594

乾嘉后期财政的腐败 598

第四节 漕运 601

明清两代的漕运 601

清代漕运的弊端 606

清代漕运的发展 611

第五节 学校与科举 616

学校制度 616

科举制度 623

第六节 “滋生人丁”和“摊丁入亩” 631

“摊丁入亩”之概况 631

“摊丁入亩”的特点和意义 635

第八章 军制和法制 644

第一节 八旗与绿营 644

入关以前的八旗军 644

入主中原以后的八旗军 647

八旗军威及其战斗力的逐渐削弱 651

绿营兵的建立、发展和衰亡 653

第二节 刑法制度 655

大清律例的制订 655

律例的基本内容 657

刑名诉讼 663

第九章 礼俗 668

第一节 岁时节日风俗 668

元旦、立春和上元节 668

清明与端午 673

乞巧、中元及中秋 676

寒衣、冬至、腊八与祭灶 679

第二节 木兰秋狝 682

木兰秋狝盛典 682

衰落和废止 689

第十章 官修图书 694

第一节 清代官修图书制度与机构 694

清入关前官修图书机构 694

内阁 695

翰林院 695

詹事府 696

“内廷三馆” 696

官修图书的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698

第二节 清代官修图书的基本概况 698

康熙、雍正时期的官修图书 698

乾隆时期的官修图书 702

嘉庆、道光时期的官修图书 706

第三节 清代官修图书的特点及其影响 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