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篇 导论篇 1
第一章 犯罪学相关概念 1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1
一、犯罪的一般概念 1
二、犯罪的法律概念 2
三、犯罪的社会概念 3
四、犯罪的宗教概念 4
五、犯罪的阶级概念 5
六、犯罪的功能性概念 5
第二节 犯罪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7
第三节 何谓犯罪学 11
一、狭义的犯罪学 11
二、广义的犯罪学 11
三、科际整合的犯罪学 12
第四节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3
一、犯罪学研究的对象 13
二、犯罪学研究的任务 15
第五节 刑事司法体系 16
第二章 犯罪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19
第一节 中国犯罪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19
一、中国历代有关犯罪对策概念的思想 19
二、近代中国犯罪学思想的研究与发展 23
第二节 西方犯罪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26
一、前言 26
二、十八世纪以前的犯罪学思想 26
三、犯罪学古典学派 33
四、新古典学派及现代古典学派 43
五、犯罪学实证学派 57
第三节 结语——犯罪学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的演进促进二十世纪犯罪学理论的发展 63
第三章 犯罪现象的相关概念 65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 65
一、犯罪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65
二、犯罪现象的相对性概念 65
三、犯罪现象的结构与过程分析 66
四、犯罪现象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68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几个主要特性 68
一、犯罪现象的普遍性 68
二、犯罪现象的相对性 69
三、犯罪原因的复杂性 69
四、刑罚威吓的弱效性 69
五、犯罪现象的变异性 69
第三节 犯罪现象科学性研究的重要性 69
第四节 犯罪现象研究中亟待克服的难题 71
第贰篇 研究方法与统计篇 73
第四章 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73
第一节 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73
一、概念与定义 73
二、变项、变项类型与衡量 74
三、命题与假设 78
四、发现与解释 79
五、犯罪学研究的科学性 80
第二节 犯罪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81
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 82
一、社会调查法 82
二、观察法 85
三、实验法 88
四、历史研究法 90
五、内容分析法 90
六、个案研究法 91
七、区位学法 93
第四节 犯罪学的质化研究 94
一、质化研究的概念 94
二、质化与量化的比较 94
三、质化研究的应用 95
第五章 犯罪统计 97
第一节 犯罪统计 97
一、犯罪统计来源 97
二、犯罪黑数 102
第二节 犯罪饱和原则与转移效应 108
一、犯罪现象饱和原则之确定 108
二、针对犯罪人不会转移之反证 109
三、犯罪转移效应之出现 110
第三节 国际间犯罪比较 112
一、不同社会的被害率比较 112
二、不同社会的谋杀率比较 113
第叁篇 犯罪原因篇 115
第六章 犯罪生物学 115
第一节 概论 115
一、原罪论 115
二、魔鬼论 115
第二节 本能论 116
第三节 体质论 117
一、观相学和颅相学的研究 117
二、生来犯罪人的研究 119
第四节 遗传生物学 121
一、犯罪家族或退化家族的研究 121
二、低能的研究 123
三、亲子相似性的研究 124
四、双生子和被领养者的研究 124
五、基因(性染色体)的研究 126
六、内分泌(荷尔蒙)失调的研究 127
七、体型的研究 128
八、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 128
第七章 犯罪社会学 131
第一节 前言 131
第二节 社会结构理论 131
一、文化传递理论 131
二、文化冲突理论 132
三、紧张理论 135
四、副文化理论 140
五、机会理论 144
第三节 社会过程论 146
一、模仿理论 146
二、差别接触理论 147
三、中立化理论 149
四、社会控制理论 151
五、抑制理论 152
六、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155
七、日常活动理论 159
八、犯罪与被害因素理论 162
九、社会反应理论 165
十、风险树理论 169
第四节 整合型理论 170
一、明耻整合理论 170
二、磁性相对效应理论 173
第八章 犯罪心理学 179
第一节 前言 179
一、哲学思想阶段 179
二、精神病理学阶段 180
三、人类学阶段 180
四、现代犯罪心理学阶段 181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181
第三节 挫折攻击理论 184
第四节 特质理论 185
第五节 认知学习理论 185
第六节 社会学习理论 188
第七节 精神医学理论 189
一、心智缺陷 191
二、精神病 192
三、精神官能症 195
四、精神病态人格 196
第八节 犯罪心理学的应用 196
一、心理剖绘技术 196
二、测谎 198
第九章 犯罪经济学 203
第一节 犯罪经济学的概念 203
一、犯罪经济学的概念 203
二、犯罪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204
三、犯罪经济学的科学性 206
第二节 犯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207
一、犯罪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07
二、犯罪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07
第三节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209
一、理性选择理论 209
二、成本效益理论 209
三、惩罚机率理论 210
四、边际效益理论 210
五、要素价格理论 210
第四节 犯罪行为的市场现象 211
一、犯罪行为的供需市场 211
二、犯罪者行为的经济分析 212
三、基数效用论 213
四、边际效用递减论 213
五、序数效用论 214
第五节 犯罪被害者行为的经济分析 215
一、安全防卫函数 215
二、规模效益 215
三、效益最大化 216
第六节 犯罪预防对策的经济分析 216
一、犯罪预防对策的经济成本 216
二、对各种经济成本的模式分析 217
第十章 犯罪生态学与社区警务 219
第一节 生态学的概念 219
一、生态学的概念 220
二、人类生态学 221
三、犯罪生态学 223
第二节 犯罪生态学相关理论 223
一、同心区域理论 223
二、少年犯罪地带 223
第三节 生态区位学与犯罪基图 227
一、生态区位学的概念 227
二、地理资讯系统与犯罪基图 228
三、犯罪基图的起源 228
四、犯罪基图的相关理论基础 228
五、犯罪基图常用分析方法 230
六、犯罪基图的主要功能 239
第四节 社区警务 240
一、社区警务的概念 240
二、中国历代对社区警务的理论观点 242
第十一章 冲突犯罪学 249
第一节 达伦道夫的冲突理论 250
第二节 沃德的冲突理论 251
第三节 德克的冲突理论 252
第四节 昆尼的冲突理论 253
第五节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 256
第肆篇 犯罪类型篇 259
第十二章 暴力犯罪 259
第一节 杀人犯罪 259
一、杀人犯罪的概念 259
二、杀人犯罪统计与特性 260
三、解释杀人及被杀的理论 265
第二节 掳人勒赎 273
一、掳人勒赎的概念 273
二、掳人勒赎(绑架)的类型 274
三、掳人勒赎案件的复杂性 274
四、掳人勒赎案件的特性 275
五、被绑人质求生要诀 277
第三节 强盗抢夺犯罪 277
一、强盗抢夺犯罪的概念 277
二、金融机构被抢的类型 277
三、金融机构被抢的特性 278
四、金融机构被抢可能原因 282
五、金融机构被抢的处理 283
第十三章 财产与经济犯罪 297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基本概念 297
一、经济犯罪的定义 297
二、经济犯罪的类型 299
三、经济犯罪的特征 299
四、经济犯罪的成因 300
第二节 期货及证券犯罪 307
一、期货及证券犯罪的基本概念 307
二、期货及证券犯罪的类型 308
三、期货及证券犯罪产生原因 310
四、期货及证券犯罪的特性 310
五、各国有关期货及证券犯罪的立法特点 311
第三节 信用卡犯罪 311
一、信用卡犯罪的基本概念 311
二、信用卡犯罪的类型 312
三、信用卡犯罪的处理 312
第四节 职务犯罪 312
一、职务犯罪的基本概念 312
二、职务犯罪的类型 313
三、其他职务犯罪 314
第五节 走私犯罪 315
一、走私犯罪的基本概念 315
二、走私犯罪的类型 315
三、走私犯罪的特性 316
四、走私犯罪的成因 316
五、走私犯罪的处理 317
第六节 毒品犯罪 317
一、毒品犯罪的基本概念 317
二、毒品犯罪的类型 319
三、毒品犯罪的特性 320
四、毒品犯罪的处理 320
五、「金三角」毒品状况 321
六、毒品犯罪的治疗模式 322
第七节 洗钱犯罪 326
一、洗钱犯罪的基本概念 326
二、洗钱犯罪的类型 327
三、洗钱犯罪的处理 328
第十四章 窃盗犯罪 331
第一节 窃盗犯罪的基本概念 331
第二节 窃盗犯罪的现况 332
第三节 窃盗犯罪的特性 333
一、一般窃盗犯罪特性 333
二、重复窃盗被害特性 333
三、住宅窃盗被害特性 334
第四节 窃盗犯罪的类型 336
第五节 窃盗犯罪的处理 336
第六节 窃盗犯罪的预防措施 337
一、住宅防窃 338
二、汽机车防窃 339
第十五章 恐怖主义与犯罪 341
第一节 恐怖主义的概念 341
一、前言 341
二、何谓恐怖主义与恐怖主义组织 342
三、恐怖主义分子与自由民主斗士的区别 349
四、恐怖主义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355
第二节 世界恐怖主义的发生情形与发展趋势 355
一、恐怖主义的发生情形 355
二、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 363
第三节 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原因与理论解释 367
一、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原因 367
二、产生恐怖主义的理论解释 368
第四节 国际反恐怖主义的对策 372
第十六章 无被害者犯罪 379
第一节 无被害者犯罪的概念 379
第二节 无被害者犯罪的类型 380
一、自杀 381
二、安乐死 381
三、药物滥用 382
四、赌博 382
五、同性恋 385
六、娼妓 385
七、酗酒 386
第三节 无被害者犯罪的处理 387
一、可罚性问题 387
二、除罪化问题 389
第十七章 组织犯罪与黑金政治 391
第一节 组织犯罪 391
一、组织犯罪的概念 391
二、组织犯罪的特征 395
三、各国对有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 398
四、「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制定过程 401
五、组织犯罪的现况 402
第二节 黑金政治 411
一、黑金政治的概念 411
二、黑金政治执法的困境 411
第十八章 跨国犯罪与区际犯罪 413
第一节 跨国犯罪的概念 413
第二节 跨国犯罪的犯罪类型 415
一、恐怖活动及谋杀 415
二、国际抢劫、窃盗 416
三、国际诈欺 416
四、国际走私 417
五、犯罪人口 417
六、其他犯罪类型 418
第三节 跨国犯罪的处理 418
第十九章 政府犯罪 445
第一节 政府犯罪的概念 445
一、犯罪的阶级概念 445
二、政府犯罪的定义 445
第二节 政府犯罪的特征 448
第三节 政府犯罪被害的类型 450
一、政府机关本身犯罪行为的被害者 450
二、刑事侦查机关不侦查政府犯罪的被害者 452
三、政府扭曲司法权运作的被害者 452
四、受政府不合理立法限制的被害者 452
五、受政府制定各种特别法下的被害者 453
第四节 政府犯罪的处理 453
一、法律的废止与修改 453
二、建立国家赔偿制度 453
三、建立完整的全民民主制度 454
第二十章 诈欺犯罪 455
第一节 诈欺犯罪的概念 455
一、前言 455
二、诈欺犯罪的法律概念 456
第二节 诈欺犯罪类型 457
一、法定诈欺犯罪类型 457
二、诈欺犯罪常见类型 458
三、诈欺犯罪型态的演变 465
第三节 诈欺犯罪的现况 467
一、台湾地区诈欺犯罪现况 467
二、台湾地区电讯诈欺犯罪类型分析 469
三、两岸电信网路诈欺犯罪发展趋势 471
四、电讯诈欺犯罪的主要模式 473
第四节 诈欺犯罪的犯罪历程分析与防范作为 475
一、犯罪集团及其成员犯罪动机分析 475
二、行政机构的防范作为 476
第五节 诈欺犯罪预防策略与成效 479
第六节 两岸跨境合作与全球治理 481
一、诈欺犯罪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81
二、建构全面性全球治理的合作机制 481
第二十一章 性侵害犯罪 485
第一节 性侵害的概念 485
第二节 性侵害犯罪的类型 485
第三节 性侵害被害者的类型 487
一、陌生人强制性交 487
二、熟识者强制性交 488
三、婚内强制性交 488
四、约会强制性交 488
第四节 性侵害危机反应复健周期 489
一、冲击阶段 489
二、退缩阶段 489
三、重建阶段 489
第五节 女性运动与立法发展 491
第六节 性侵害犯罪相关理论 492
一、性别歧视论 492
二、暴力容许论 492
三、色情传媒感染论 493
四、社会解组论 494
第七节 性侵害犯罪相关实证研究 495
第八节 性侵害犯罪防治对策 497
第九节 性骚扰 499
一、性骚扰的定义 499
二、性…骚扰症候群 501
三、解释性骚扰的理论 501
四、性骚扰的处理 502
五、性霸凌 504
第二十二章 其他类型犯罪 507
第一节 少年犯罪 507
一、少年犯罪的定义 507
二、少年犯罪现况及其特征 507
三、解释少年犯罪产生因素 509
第二节 女性犯罪 512
一、女性犯罪的概念 512
二、女性犯罪的现况及特征 513
三、解释女性犯罪的相关理论 514
第三节 校园暴行 515
一、校园暴行的概念 515
二、校园暴行的特征 517
三、校园暴行的处理 519
第四节 电脑(网路)罪 520
一、电脑(网路)犯罪的概念 520
二、电脑(网路)犯罪的特性 521
三、电脑(网路)犯罪的类型 521
第五节 老人犯罪 522
一、老人犯罪的概念 522
二、老人犯罪的主要类型 523
三、老人犯罪的特征 523
四、老化减失现象可能产生原因 524
第六节 纵火犯罪 525
一、纵火犯罪的概念 525
二、纵火犯罪的动机 526
三、纵火犯罪的类型 526
四、纵火犯罪的特性 526
第七节 仇恨犯罪或偏见犯罪 527
第二十三章 被害者学 529
第一节 被害者学的起源与发展 529
一、被害者学的诞生 529
二、被害者学发展现况 533
三、被害者学是否为一门独立学科 535
四、何谓被害者学 536
五、被害者学的研究任务、困境与展望 536
第二节 被害者与犯罪者 541
一、被害者与犯罪者的人际关系 541
二、被害者与犯罪者的相互关系 542
三、被害者与犯罪者的基本互动模式 542
第三节 被害者学相关理论 543
一、生活方式暴露理论 543
二、日常活动理论 543
三、个人被害因素理论 544
四、暴力循环理论 545
五、无助学习理论 546
六、一般系统理论 547
七、特质理论 547
八、防卫空间理论 548
第四节 被害赔偿与补偿 548
一、犯罪被害补偿的理论基础 548
二、被害赔偿 551
三、被害补偿 551
第五节 被害预防与被害服务 553
一、被害预防:犯罪预防的转向 553
二、三层次被害预防 554
三、犯罪预测及被害预测 554
四、被害服务 555
第伍篇 犯罪刑罚篇 559
第二十四章 犯罪刑罚的概念 559
第一节 刑罚的基本概念 559
第二节 刑罚的意义、原则与类型 559
一、刑罚的意义与目的 559
二、刑罚的基本原则 563
三、刑罚的类型 565
第二十五章 刑罚与保安处分 573
第一节 生命刑--死刑 573
一、前言 573
二、我国刑罚有关死刑的规定 574
三、死刑的执行方式 575
四、死刑存废论争议 577
五、刑事政策有关死刑制度新趋向 580
第二节 自由刑 582
一、自由刑的概念 582
二、无期徒刑 582
三、有期徒刑 583
四、拘役 583
五、短期自由刑 583
第三节 财产刑 584
一、财产刑的基本概念 584
二、罚金刑 585
三、没收 586
第四节 资格刑 587
第五节 保安处分 588
一、保安处分的概念 588
二、保安处分的种类 589
第六节 其他刑罚制度 591
一、缓刑制度 591
二、不定期刑制度 592
第陆篇 犯罪处理篇 595
第二十六章 犯罪处遇 595
第一节 机构性处遇 595
一、机构性处遇的概念 595
二、机构性处遇的矫正理念及管理模式 596
三、机构性累进处遇制度 596
四、矫正机构民营化问题 596
第二节 社区处遇 597
一社区处遇的基本概念 597
二、社区处遇的理论基础 598
三、社区处遇的类型 599
四、社区处遇的优点 601
第三节 假释制度 601
一、假释的基本概念 601
二、假释制度的意义及作用 602
第四节 更生保护 602
一、更生保护的概念 602
二、更生保护的理论基础 603
三、更生保护的对象 604
第二十七章 犯罪预防与控制 605
第一节 犯罪预防 605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 605
二、犯罪预防相关模式 606
第二节 犯罪预测 613
一、犯罪预测的概念 613
二、犯罪预测的类型 613
三、犯罪预测的步骤 615
四、犯罪预测的方法 615
第三节 犯罪控制 615
一、犯罪控制的概念 615
二、犯罪控制的衡量标准 617
三、分级犯罪控制模式 618
参考文献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