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两大传统中的唐代文学&董乃斌 1
八十年来的唐诗辑佚及其文学史意义(摘要)&陈尚君 8
20世纪唐诗研究的几点反思(摘要)&吴相洲 13
大雅的失落与召唤——唐代诗人的盛世论述与王道想象(摘要)&廖美玉 18
关陇集团与隋唐之际的文学观念(摘要)&康震 23
出土文献与唐代韦氏文学家族研究(摘要)&胡可先 28
唐代琴曲《胡笳》研究&沈冬 33
物象的“诗化”和意象的“实化”——以唐诗中的“径”为例&朱易安、王书艳 60
唐代粤西生态环境与贬谪诗&张明非 73
长安文化与唐代都城诗&魏景波 85
唐代咏史诗与高丽文人李奎报&金昌庆 98
唐诗中的吴体诗刍议&景遐东 115
初盛至中唐间“古乐府”概念衍变刍论&长谷部刚 124
唐人编选诗歌总集续补考&卢燕新 136
诗句图的传统与文学的活用&琴知雅 145
唐诗接受过程中的化用现象初探&沈文凡、全崴 159
从《全唐文》看唐代文人传记创作的自觉意识&毕宝魁 169
论唐代厅壁记的文献价值&吴河清 180
唐著作郎官社会角色变迁及其与碑志文之关系&吴夏平 193
《文笔式》——初唐一部重要的声病说著作&卢盛江 204
论初盛唐时期古体诗体制的发展(摘要)&钱志熙 219
论武后、中宗时期文馆学士的诗学成就&陈冠明 224
略论作为文本的正仓院藏《王勃诗序》&道坂昭广 239
初唐边政与边塞诗主调的流变&陈友冰 248
布衣诗人与盛唐诗坛&丁放、袁行? 271
日本宫内厅藏《张说之文集》研究&朱玉麒 285
岑参对唐诗西域之路的双重建构&海滨 305
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王兆鹏 334
高丽文人笔下的王维&金世焕 347
储光羲与《河岳英灵集》&戴伟华 361
圣代复元古 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摘要)&薛天纬 374
出山与入山:李白庐山诗的精神底蕴&萧丽华 378
酒肆与淫舍:李白维摩信仰中的取舍问题&李小荣 412
饮中八仙之聚散与天宝文学走向(摘要)&胡旭 425
杜甫与唐代中原作家群体关系研究&葛景春 430
杜甫《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考论(摘要)&查屏球 445
“近世性”与中唐文学&刘宁 450
唐开成年间齐梁格诗考论&杜晓勤 467
中唐乐府讽谕诗之价值评判与元白张王之优劣异同——从接受学角度对清人相关论述的一个梳理和检讨&尚永亮 489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摘要)&吕正惠 505
柳集百家注作者及刊刻时地补证&刘真伦 509
白居易《长恨歌》之文本形态及主题新考&陈翀 521
《长恨歌》与中唐的美意识——“好色”与“风流”&诸田龙美 535
白居易《时世妆》考论&田苗 551
赵秋谷之白傅论平议&陈才智 564
宦游风景与家族地图——李德裕辞赋之花木书写及其文化解读&许东海 582
略谈唐末政局及士人之遭际&吴在庆 596
新旧《唐书》李商隐传“三十六(体)”为“三才子”讹误考说&莫道才 612
从《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唐诗观&查洪德、罗海燕 623
《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的诗学主张与诗学史意义&王友胜 636
王夫之的诗歌评选与唐诗观&蒋寅 646
唐代小说“文备众体”之研究——以赵彦卫的“文备众体”说及其指涉的相关议题为主&康韵梅 660
西子的经典形象与祓禊之俗及魏晋隋唐的女性观&刘航 679
“龙城”续考&赵望秦 692
《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杜甫卷(唐宋之部)》补遗&刘明华、王飞 697
编后记 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