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综述 3
第一章 淮阴概况 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
第三节 人口民族 8
第四节 交通运输 8
第二章 地域文化综论 11
第一节 语源简析 11
第二节 语词特征 11
第三节 政区沿革 12
第四节 地名掌故 15
第二篇 地理文化 27
第一章 自然地理 27
第一节 南北分界 27
第二节 地质构造 30
第三节 地形地貌 30
第四节 土地资源 31
第五节 气候概况 31
第六节 水文特征 32
第七节 矿产资源 33
第八节 野生动物 33
第九节 野生植物 34
第二章 地理景观 37
洪泽湖 37
洪泽湖北岸湿地自然保护区 37
古运口公园 37
古清口水利风景区 38
古清口淮安大桥 38
六塘河水利枢纽风景区 39
古黄河风光带 39
盐河风光带 40
孙大泓风光带 40
樱花园 40
荷花公园 41
西坝盐文化主题公园 41
韩信广场 42
人民广场 42
盐河广场 42
黄河广场 42
刘老庄乡红星广场 43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 43
东方母爱公园 43
第三篇 历史文化 47
第一章 历史事件 47
若木被封于徐 47
吴国领有淮阴 47
夫差开凿邗沟 47
王翦占领淮阴 47
韩信受封淮阴 47
周亚夫出兵泗口 48
陈登创筑高家堰 48
曹丕兴兵伐吴 48
祖逖铸剑淮阴城 48
刘矫泗口平叛 48
荀羡营立淮阴城 48
谢玄淮阴战苻坚 48
吴明彻兵败泗口 49
李圆泗口败李湘 49
杨行密用兵清口 49
赵匡胤夜袭清口 49
乔维岳开凿沙河 49
宋金酣战泗口 49
黄河侵泗夺淮 50
陈瑄重浚清江浦 50
潘季驯总理河道 50
刘泽清兵败清河 50
康乾清口治水 51
盐政盛于西坝 51
南京临时政府军事会议在淮阴召开 51
新四军82烈士浴血刘老庄 51
新四军军部移驻淮阴 51
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成立 52
第二章 历史人物 53
韩信 53
漂母 53
枚乘 54
枚皋 54
步骘 54
步练师 55
陈琳 55
张奫 56
刘采春 56
李珏 56
张耒 57
龚开 57
汤福新 57
石渠 57
丁士美 58
汤调鼎 58
吴昆田 58
张符元 58
张弨 58
孙长源 58
吴鞠通 59
汪椿 59
鲁一同 59
邱心如 59
尹耕云 60
王叔相 60
万冬儿 60
朱绍文 61
王瑶卿 61
李更生 61
梁文举 61
郎静山 61
赵棣华 62
曹济生 62
周信芳 62
张煦侯 63
范希曾 63
赵永瑞 63
滑田友 63
李崇年 64
陈白尘 64
谢冰岩 65
吴觉 65
刘惠馨 65
胡绍祖 65
温济泽 66
夏如爱 66
方秉文 66
第三章 文物古迹 68
甘罗城遗址 68
淮阴故城遗址 68
清河旧县遗址 69
韩信故里遗址 69
淮阴侯庙 69
韩信钓鱼台 70
胯下桥 70
漂母岸 70
千金亭 71
南昌亭旧址 71
漂母墓 71
韩母墓 71
韩信城遗址 72
古清口 72
清口灵运记碑 73
三闸遗址 73
京杭大运河淮阴段 74
废黄河 74
盐河 74
六塘河 75
淮沭河 75
二河 75
张福河 75
天然河 76
赵公河 76
高家堰 76
高堰铁牛 77
侯二门 77
高家堰救生桩 77
高堰水志 77
高家堰接筑堤工碑 78
码头龙亭 78
康熙御坝 78
双金闸 78
盐河闸 79
中运河360丈月堤 79
三义坝 79
杨庄活动坝 80
草湾双坝 80
王家营减水坝遗址 80
烟墩埽工遗址 81
惠济祠遗址 81
河神庙遗址 82
枚乘故里 82
官巷 82
御码头 83
郑文英墓 83
王家营清真寺 84
清口驿遗址 84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85
凌桥十二烈士墓 85
第四章 成语典故 86
第一节 与韩信、漂母有关的成语典故 86
第二节 与枚乘、枚皋有关的成语典故 97
第三节 与步骘有关的成语典故 100
第四节 其他相关成语典故 101
第四篇 风尚习俗 105
第一章 岁时习俗 105
第一节 春节 105
第二节 二月二 109
第三节 清明节 110
第四节 端午节 110
第五节 六月六 111
第六节 乞巧节 111
第七节 七月半 112
第八节 中秋节 112
第九节 重阳节 113
第十节 过大冬 113
第十一节 其他节日 113
第二章 婚嫁习俗 114
提亲 114
合婚 114
相亲 114
订亲 115
送日子 115
办嫁妆 115
布置新房 116
迎亲 116
拜堂 117
闹房 117
回门 117
会亲 117
第三章 生养习俗 119
怀孕 119
分娩 119
坐月子 119
报喜 120
洗三 120
满月 120
百日 121
周岁 121
寿庆 121
第四章 丧葬习俗 123
送终 123
穿寿衣 123
守灵 123
报丧 123
吊祭 124
送饭 124
入殓 124
出殡 124
守七 125
喜丧 125
第五章 禁忌习俗 126
第一节 礼仪禁忌 126
第二节 饮食禁忌 127
第三节 节日禁忌 129
第四节 信仰禁忌 130
第五节 婚嫁禁忌 130
第六节 生育禁忌 131
第七节 丧葬禁忌 132
第八节 居住禁忌 133
第九节 衣饰禁忌 134
第十节 生活禁忌 135
第六章 信仰习俗 137
第一节 自然崇拜 137
第二节 动物崇拜 138
第三节 植物崇拜 140
第四节 神灵信仰 141
第五节 鬼魂崇拜 142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43
第七节 巫术 144
第八节 占卜 146
第九节 风水 147
第五篇 乡土文化 151
第一章 方言俚语 151
第一节 语音特点 151
第二节 常用词汇 151
第二章 民间歌谣 163
韩信大将军 163
小八仙 163
十个字道古人 163
麻将歌 164
上梁歌 167
撒帐歌 168
戳窗歌 168
十八摸 169
十月怀胎 170
十二月散花 172
十房媳妇十枝花 173
十二月古人 174
十劝戒赌歌 175
孟姜女哭长城 176
第三章 民间传说 178
韩信葬母 178
象棋的祖师 180
麻将的由来 181
叶子戏与扑克牌 182
神鼋镇守泰山湖 183
蛇加坝的传说 184
竹络坝的传说 184
石工头的碣帖碑 185
铁水牛吃麦 186
王大胆舍身杀巨蟒 187
屠夫不剁一刀肉 188
出嫁不沾娘家土 188
四大忌的传说 190
状元楼的传说 191
洪泽湖的传说 192
渔沟镇的由来 193
辣树村的由来 193
第四章 民间文艺 195
第一节 传统舞蹈 195
第二节 传统游艺 197
第三节 传统曲艺 202
第四节 传统美术 204
第五节 传统技艺 204
第五章 美食文化 206
第一节 饮食特点 206
第二节 饮食习惯 207
第三节 礼仪食俗 207
第四节 传统名菜 208
第五节 风物特产 213
第六篇 含英咀华 221
第一章 咏淮古诗 221
庭中有奇树&(汉)枚乘 221
早渡淮&(隋)杨广 221
宿淮阴水馆&(唐)张祜 222
淮阴侯庙&(唐)刘禹锡 222
淮阴行五首&(唐)刘禹锡 222
宿淮阴作&(唐)陆羽 223
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唐)许浑 223
淮阴书怀寄王宋城&(唐)李白 223
经漂母墓&(唐)刘长卿 224
夜泊淮阴&(唐)项斯 224
赠少年&(唐)温庭筠 224
渡淮&(宋)范仲淹 225
初食淮白鱼&(宋)杨万里 225
过淮阴县&(宋)杨万里 225
淮上晓发&(宋)苏轼 226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宋)苏轼 226
小清口&(宋)文天祥 226
淮阴&(宋)张耒 226
淮阴晚望&(宋)张耒 227
清口驿&(宋)张耒 227
淮上遇风&(宋)范仲淹 227
清河道中&(元)赵孟頫 228
清口&(元)张羽 228
淮阴杂兴二首&(明)陈基 228
清口驿&(明)胡俨 229
过黄河&(明)李东阳 229
杨庄&(明)吴以减 229
淮阴侯庙&(明)归有光 230
甘罗城&(明)于奕正 230
秋兴&(明)吴承恩 230
清江浦&(明)顾炎武 231
天妃闸&(清)吴廷桢 231
晚经淮阴&(清)爱新觉罗·玄烨 231
杨庄新开中河得顺风观民居漫咏二首&(清)爱新觉罗·玄烨 232
谒惠济祠&(清)爱新觉罗·弘历 232
赴淮舟行杂诗&(清)曹寅 232
淮阴竹枝词&(清)郭瑗 233
步骘亭&(清)许汝衡 233
第二章 记淮古文 234
淮阴侯列传&(汉)司马迁 234
娑罗树碑记&(唐)李邕 241
淮阴侯庙记&(宋)苏轼 242
韩信论&(宋)陈亮 242
两河经略疏&(明)潘季驯 244
与高宝诸生辩水书&(明)常三省 245
淮阴侯不反论&(明)王世贞 246
敕赐灵慈宫碑记&(明)杨士奇 247
清江厂题名记&(明)席书 247
重修清江浦漕运厅事记&(明)金铣 248
常盈仓周垣记&(明)胡瓘 249
重修常盈仓记&(明)王臣 249
户部分司题名碑记&(明)毛泰 250
河臣箴&(清)爱新觉罗·玄烨 250
漕臣箴&(清)爱新觉罗·玄烨 250
高堰石工告竣碑记&(清)爱新觉罗·胤禛 251
重修惠济祠碑记&(清)爱新觉罗·弘历 251
分黄导淮事宜疏&(清)徐越 252
两河要害事宜疏&(清)徐越 254
请复禁口利漕疏&(清)徐越 255
游周桥记&(清)程廷祚 256
重迁王家营碑记&(清)杨穆 258
淮阴书院记&(清)周龙官 258
淮水赋&(清)汪枚 259
淮阴说&(清)丁晏 260
清河风俗物产志&(清)鲁一同 261
清河县乡镇原委&(清)鲁一同 264
河工奢侈之风&(清)薛福成 266
清江船厂记&(清)马廷用 267
淮阴八十二烈士墓碑记&李一氓 268
第三章 名人名作 270
七发&(汉)枚乘 270
上疏谏吴王&(汉)枚乘 273
再上疏谏吴王&(汉)枚乘 275
梁王菟园赋&(汉)枚乘 275
忘忧馆柳赋(并序)&(汉)枚乘 276
杂诗九首&(汉)枚乘 277
上疏论典校&(三国·吴)步骘 279
上疏奖劝太子登&(三国·吴)步骘 280
啰唝曲&(唐)刘采春 280
知人论&(宋)张耒 281
思淮亭记&(宋)张耒 282
风流子&(宋)张耒 283
满庭芳&(宋)张耒 283
宋江三十六人赞&(宋)龚开 283
策论&(明)丁士美 285
高加堰记&(明)丁士美 286
《温病条辨》自序&(清)吴鞠通 287
第四章 楹联集萃 288
东方母爱公园楹联 288
韩信故里公园楹联 289
韩侯钓台楹联 289
胯下桥楹联 290
漂母岸楹联 290
千金亭楹联 291
漂母祠楹联 291
惠济祠楹联 292
码头镇街道牌楼楹联 292
枚乘故里楹联 292
王家营清真寺大殿楹联 293
吴鞠通故里牌楼楹联 293
吴鞠通祖茔地楹联 293
老张集乡街道牌楼楹联 294
桂塘村牌楼楹联 295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楹联 295
第七篇 爱心淮阴 299
第一章 传承历史文脉 299
第一节 开展专题研究 299
第二节 注重文物保护 300
第三节 加强非遗保护 300
第四节 繁荣文艺创作 301
第二章 弘扬爱心文化 302
第一节 形象标识设计 302
第二节 挖掘精神内涵 302
第三节 开展爱心捐赠 303
第四节 宣传爱心典型 304
第三章 彰显城市特色 305
第一节 总体规划修编 305
第二节 文化载体建设 305
第四章 打造母爱之都 308
第一节 2010中国淮阴·东方母爱文化节 308
第二节 公祭漂母大典 314
第三节 “韩信杯”象棋国际名人赛 315
第四节 “漂母杯”全球华语母爱主题散文大赛 317
第五节 “滑田友奖”全国母爱主题雕塑大赛 318
第五章 实施民生工程 320
第一节 “脱贫”、“破零”、“超千”工程 320
第二节 返乡农民创业工程 320
第三节 拆迁家庭安居工程 321
第四节 弱势群体社保工程 322
第五节 全民健康建设工程 322
第六节 和谐环境创建工程 323
第六章 推动跨越发展 324
第一节 壮大经济总量 324
第二节 发展现代农业 325
第三节 提升城市品位 326
第四节 优化产业结构 327
第五节 发展镇域经济 328
第六节 积极招商引资 329
第七节 着力改善民生 329
第八节 促进社会和谐 330
第七章 建设全面小康 332
第一节 工业淮阴战略 332
第二节 生态淮阴战略 333
第三节 开放淮阴战略 334
第四节 爱心淮阴战略 335
第五节 创新淮阴战略 336
后记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