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江源区自然社会特征与生态工程概况 1
第一节 三江源区自然状况特征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状况 1
三、主要生态系统 7
第二节 三江源区社会经济特征 8
一、行政区划 8
二、社会经济 9
第三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10
一、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12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14
第二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30
第一节 生态系统评估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30
一、国内外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技术发展状况和趋势 30
二、国内外生态系统评估案例 33
第二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36
一、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 36
二、评估指标体系 37
第三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总体技术路线与数据源 40
一、总体技术路线 40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40
第四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地面监测体系 46
一、森林监测 48
二、草地监测 48
三、湿地监测 49
四、沙化土地监测 50
五、水文与水资源监测 50
六、水土保持监测 51
七、气象要素及气象灾害监测 52
八、环境质量监测 52
九、路线调查 52
十、人文实证调查 55
第五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55
一、LUCC遥感解译与生态系统类型信息获取 55
二、草地退化遥感解译 61
三、生态参数遥感反演 68
第六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变化过程模拟与空间分析方法 73
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 73
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模拟 81
三、流域水文过程模拟 87
四、GIS空间分析 108
第三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分析 122
第一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 122
一、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与面积 122
二、草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格局 131
第二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变化 135
一、生态系统类型变化的时空特征 135
二、生态系统变化速率的时空特征 140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142
四、主要结论 147
第三节 三江源区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其反映的宏观生态状况变化 149
一、各退化区土地覆被转类指数 149
二、各流域土地覆被转类指数 150
三、各县土地覆被转类指数 151
第四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及变化特征 151
第五节 三江源区湖泊面积变化特征 161
一、湖泊动态变化 163
二、湖泊动态驱动力分析 164
第四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支持服务功能分析 167
第一节 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 167
一、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 167
二、主要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169
三、生产力变化趋势 170
四、讨论 171
第二节 三江源区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性状 172
一、土壤形成的研究进展 172
二、土壤类型及面积 175
三、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质地 177
四、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层厚度 179
五、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质 181
六、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 184
七、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退化 188
八、小结 190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生境及变化 190
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192
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生境分析指标 194
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食物供给及变化特征 194
四、栖息地隐蔽性特征 201
五、自然保护区的人类干扰分析 209
六、生物多样性 212
七、小结 222
第五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分析 223
第一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径流调节 223
一、生态系统径流调节功能研究进展 223
二、生态系统的径流调节功能的研究方法 227
三、生态系统的径流调节功能 230
第二节 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53
第三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水热调节 263
一、生态系统的水热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263
二、生态系统水热调节功能的研究方法 265
三、生态系统的水热调节功能变化 266
第四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 275
一、土壤侵蚀状况 275
二、土壤侵蚀敏感性变化 286
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生境土壤保持及变化 294
第五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295
一、凋落物持水量 296
二、土壤持水量 299
三、小结 303
第六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功能变化分析 304
第一节 三江源区流域水供给 305
一、水资源状况 305
二、径流特征 310
三、流域径流模拟结果 317
四、流域水供给 322
第二节 三江源区草地牧草供给 329
一、全区草地牧草供给及其变化 329
二、各县草地牧草供给及其变化 332
三、各退化特征区草地牧草供给及其变化 333
四、草地生态系统牧草供给功能评估 334
五、主要结论 335
第七章 三江源区草地退化分析 337
第一节 近30年三江源区草地退化时空变化 337
一、草地退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338
二、草地退化的时间过程特征 343
三、不同草地退化区草地退化的典型特征 347
第二节 三江源区草地群落结构变化 374
一、草地退化对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 374
二、草地退化对草地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377
第三节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典型坡面草地退化特征综合分析 379
一、坡面特征与采样方法 379
二、坡面土壤侵蚀特征比较 384
三、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土壤理化性状比较 387
四、草地退化对群落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 394
五、草地退化对植被光合作用的影响 395
六、讨论 396
七、结论 398
第四节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的地理特征分析 398
一、海拔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398
二、坡向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399
三、坡度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400
四、居民点分布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401
第五节 三江源区草地退化的机理分析 401
一、高寒草地退化的驱动力分析 401
二、高寒草地退化机理 403
第八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变化驱动力分析 407
第一节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407
第二节 三江源区气温变化分析 409
一、数据与研究方法 410
二、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事实 411
三、气温变化突变现象 417
四、近50年来的可能升温机制及影响 419
五、结论 421
第三节 三江源区降水变化分析 422
一、数据与方法 423
二、结果与分析 424
三、降水变化的可能原因及影响 431
四、结论 433
第四节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的综合特征分析 434
一、基于站点和草地退化分区气候变化综合特征分析 434
二、基于湿润指数的干旱化分析 435
第五节 三江源区草地畜牧业驱动力状况与变化分析 437
一、草食家畜发展的历史变化 437
二、草畜矛盾的时空差异特征 439
三、草畜矛盾对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分析 444
四、主要结论 444
第九章 2005~2009年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447
第一节 目的意义 448
一、目的意义 448
二、主要任务 448
第二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与宏观生态状况的变化 449
一、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采用的数据源 449
二、生态系统类型面积变化 450
三、宏观生态状况变化 455
四、生态成效及其原因分析 458
第三节 三江源区草地退化与恢复状况 459
一、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采用的数据源 459
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4年三江源区草地退化格局 459
三、2004年以来的三江源区草地恢复态势 462
四、2004~2009年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变化 470
五、草地群落结构的年度变化 473
六、草原鼠害状况 477
七、生态成效及其原因分析 478
第四节 三江源区草地生产力与草畜矛盾 478
一、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采用的数据源 478
二、工程前后草地产草量的时空变化 479
三、草地承载压力的时空变化 481
四、生态成效及其原因分析 485
第五节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及其敏感性变化 486
一、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采用的数据源 486
二、土壤侵蚀敏感性 486
三、土壤保护功能变化分析 493
四、2006~2009年土壤侵蚀地面监测结果 499
五、成效评估 501
六、原因分析 502
第六节 三江源区流域水量、水质与流域径流调节状况 504
一、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采用的数据源 504
二、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系统水供给功能 504
三、水资源质量 508
四、径流调节分析 511
五、生态成效与原因分析 524
第七节 三江源区自然保护区(重点工程区)生态成效分析 525
一、自然保护区(重点工程区)概况 525
二、评价指标、技术方法、采用的数据源 529
三、自然保护区(重点工程区)生态成效分析 529
第八节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分析 551
一、数据与方法 551
二、气温变化 552
三、降水变化 554
四、湿润系数变化 556
第九节 生态成效中期评估的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558
一、基本结论 558
二、政策建议 562
第十章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与评估系统 564
第一节 系统概述 564
第二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 566
一、系统结构体系 566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572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579
第三节 三江源区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582
一、系统体系结构 582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583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593
第四节 三江源区光合有效辐射估算系统 595
一、系统体系结构 595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597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03
第五节 三江源区陆面蒸散估算系统 606
一、系统结构体系 606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608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10
第六节 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系统 612
一、系统结构体系 613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613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19
第七节 三江源区草地产草量及载畜压力估算系统 621
一、系统结构体系 621
二、系统功能及算法 621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27
第八节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强度估算与评价系统 635
一、系统结构体系 635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637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44
第九节 三江源区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系统 647
一、系统结构 647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648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52
第十节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估系统 656
一、系统结构体系 656
二、系统功能及主要算法 657
三、系统开发及关键算法实现 665
参考文献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