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章 建制 区划 2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27
第二节 建制沿革 27
第三节 行政区划 28
第四节 行政村 30
第五节 社区居委会 42
第六节 集市 47
第七节 驻镇行政企事业单位 49
一、省属 49
二、市属 49
三、区属 50
四、镇属 52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 55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55
一、地质 55
二、地貌 55
第二节 气候 57
一、四季特点 57
二、气候要素 57
三、物候 61
第三节 水文 河流 63
一、河流 63
二、库、塘、堰、坝 65
三、地下水 65
第四节 土壤 66
一、土壤种类与分布 66
二、土壤利用与改良 67
第五节 资源 68
一、土地 68
二、矿藏 68
三、水力 69
四、林业 69
五、植物 69
六、动物 70
七、山水名胜 70
第六节 自然灾害 73
一、旱灾 73
二、涝灾 74
三、风灾 75
四、雷电灾害 75
五、寒潮 75
六、病虫灾害 76
七、地震 76
八、瘟疫 76
第三章 环境保护 土地管理 79
第一节 环境保护 79
一、环境状况 79
二、环境管理 80
三、污染防治 80
第二节 土地管理 81
一、土地利用与保护 82
二、土地专项整治 82
三、地籍管理 82
四、建设用地管理 82
五、机构简介 83
第四章 居民 85
第一节 人口 85
一、人口变动 85
二、人口分布 92
三、人口构成 92
第二节 民族 宗教 93
一、民族 93
二、宗教 94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97
一、婚姻 97
二、家庭 99
第四节 姓氏 101
一、姓氏情况 101
二、分布情况 101
第五节 民俗 102
一、生活习俗 102
二、礼仪习俗 105
三、生产习俗 108
四、岁时和其他习俗 109
五、称谓 110
六、谚语 111
七、方言、俚语 118
八、轶闻、传说 121
九、歇后语 124
十、歌谣 126
第六节 居民生活 129
一、农村居民生活 129
二、城镇居民生活 130
第五章 人口控制 133
第一节 宣传教育 133
第二节 政策法规 134
一、生育政策 134
二、晚婚晚育 135
三、优生优育 135
四、计生服务 135
五、奖惩 136
第三节 生育管理 137
一、人口目标管理 137
二、生育指标管理 137
三、已婚育龄妇女管理 138
四、流动人口管理 138
五、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138
六、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管理 139
第四节 计生队伍 139
一、管理机构 139
二、计生管理员 139
第六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4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及社会 143
一、历史上明港境内的经济状况 143
二、民国时期的经济政治形势 143
三、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低下 14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144
一、剿匪反霸 144
二、减租、减息 144
三、土地改革与复查 144
四、镇压反革命 145
五、抗美援朝 146
六、农业合作化运动 146
七、反右派斗争 147
八、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147
九、民主补课和反“五风” 147
十、“四清”运动 148
十一、“文化大革命”时期 148
十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48
十三、粉碎“四人帮”纠正冤假错案 149
十四、改革开放的30年巨变 149
第七章 改革开放与招商引资 153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 153
一、民主政治建设 153
二、乡镇机构改革 154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155
一、建立家庭联产承包制度 155
二、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155
三、建立多种经济联合体 156
四、积极推行税费改革 156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57
一、就业再就业 157
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157
三、城乡基本医疗保险 157
四、管理机构 158
第四节 对外开放与劳务经济 158
一、招商引资 158
二、信阳明港产业集聚区简介 160
三、劳务经济 161
第八章 城乡建设 163
第一节 城镇建设 163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镇区概况 163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城镇建设 164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全面发展 165
四、机构选介 172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 175
一、20世纪农村住房 175
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 176
第九章 水利 电力 177
第一节 水利 177
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77
二、蓄水工程 178
三、机电井 179
四、机电提灌站 179
五、抗旱防汛 180
第二节 电力 180
一、发展简述 180
二、电力建设 181
三、电力供应 182
四、电力市场与用电管理 182
五、管理机构 183
第十章 交通 邮电 185
第一节 公路 185
一、路网建设 185
二、公路桥涵 187
三、养路费征收及使用 187
四、路面施工及养护 188
五、公路运输 188
六、管理机构 189
第二节 铁路 190
一、主干线及主要桥梁 190
二、车站营运 191
三、铁路专用线 192
四、地方铁路 192
第三节 水运 193
第四节 邮政 194
一、古驿站 194
二、邮政线路及设施 194
三、邮政业务 195
四、邮政储蓄 196
五、邮政机构 196
第五节 电信 196
一、电报 196
二、电话 196
三、无线寻呼 197
四、移动通信 197
五、数据通信 198
六、信息服务 198
七、电信机构 198
第十一章 农业 199
第一节 种植业 199
一、种植区划 199
二、结构调整 200
三、粮食作物 200
四、经济作物 202
五、植保植检 203
六、农业科技推广 203
七、种子 204
八、管理机构 205
第二节 养殖业 205
一、畜禽业 205
二、渔业 207
第三节 林业 208
一、植树造林 208
二、林业资源开发利用 208
三、退耕还林 208
四、林木管护 209
五、林业管理机构 209
第四节 农业机械 209
一、农机发展 推广 运用 209
二、农机经营 维修 管理 210
第五节 农业开发 210
一、扶贫开发 210
二、“黄淮海”综合开发 213
三、农村能源开发 214
第六节 农经管理 214
一、农村财务管理 214
二、农业承包合同管理 215
三、农民负担监督 215
第十二章 工业 乡镇企业 217
第一节 发展简述 217
第二节 镇办企业 218
一、镇办工业 219
二、村、组、联合、个体四级企业 219
三、经营管理 219
四、企业选介 221
第三节 驻镇工业企业 224
第十三章 商贸服务业 235
第一节 市场与网点 235
一、发展概貌 235
二、主要集贸市场 236
三、商业网点 236
四、集贸市场选介 237
第二节 商品经营 238
一、纺织 百货 238
二、副食 烟酒 238
三、五金 交电 化工 238
四、机电 239
五、煤炭 239
六、石油 239
七、农业生产资料 239
八、生猪 禽蛋 240
第三节 粮食 贸易 240
一、粮食经营 240
二、粮食储运 242
三、粮食部门简介 243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245
一、基本概况 245
二、单位选介 246
第五节 商贸机构选介 251
第十四章 金融 259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259
一、钱庄 259
二、当铺 259
第二节 货币 259
一、硬币 259
二、纸币 265
第三节 债券 266
一、公债 266
二、国库券 266
第四节 银行 266
一、发展简述 266
二、机构简介 267
第五节 信用合作社 269
一、发展简述 269
二、机构简介 269
第六节 保险 271
一、发展简述 271
二、部分保险机构简介 272
第十五章 财政 税收 275
第一节 财政 275
一、财政体制改革 275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276
三、非税收入管理 277
四、财政管理 277
第二节 税收 278
一、税制改革 278
二、农业税收 279
三、工商税收 279
四、税源培养 281
五、税务管理 281
六、机构简介 281
第十六章 工商 物价 283
第一节 工商管理 283
一、体制改革 283
二、企业登记 283
三、市场监督管理 284
四、经济合同管理 284
五、商标广告管理 285
六、消费者权益保护 286
七、个体劳协 286
八、管理机构 286
第二节 物价管理 287
一、物价改革 287
二、物价监督检查 287
三、清理乱收费 288
四、管理机构 288
第十七章 司法 289
第一节 公安 290
一、治安管理 290
二、刑事侦查 293
三、户政管理 296
四、消防管理 296
五、交通管理 298
第二节 检察 299
第三节 审判 300
第四节 司法行政 301
一、普法教育、宣传 301
二、民事调解 301
三、法律服务 302
第十八章 人民武装 307
第一节 军事活动 307
一、近代农民起义 307
二、革命武装斗争 307
三、战事 308
第二节 地方武装 309
一、人民武装部 309
二、民兵 311
第三节 兵役制度 313
一、旧政权兵役制度 313
二、人民政权兵役制度 314
第四节 驻军 315
第十九章 共产党地方组织 319
第一节 早期革命活动 31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320
第三节 组织机构 321
一、党委会 321
二、党支部 336
第四节 党务工作 338
一、组织建设 338
二、老干部工作 340
三、宣传工作 340
四、统一战线 341
五、纪律检查 341
六、综合治理 341
七、信访工作 342
第二十章 人民代表大会 34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43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45
第三节 人大工作 345
第二十一章 人民政府 347
第一节 沿革 347
第二节 政府组织 347
第三节 政府工作 367
第四节 基层组织 368
第二十二章 政协参事组 工业管理区 经济联合社 371
第一节 政协参事组 371
第二节 工业管理区 371
第三节 经济联合社 372
第二十三章 群众团体 375
第一节 工会组织 375
第二节 农民团体 376
一、农民协会 376
二、贫农下中农协会 376
第三节 青年团体 376
一、少年组织 376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377
第四节 妇女团体 380
第五节 科技 文化 工商团体 老区建设促进会 老年协会 383
一、科技团体 383
二、文化艺术团体 384
三、工商团体 384
四、老区建设促进会 385
五、老年协会 385
第二十四章 民政 387
第一节 优抚 安置 387
一、抚恤 387
二、残疾抚恤 390
三、其他退伍在乡军人抚恤 391
四、优待 392
五、拥军 393
六、退伍 安置 393
七、移民 支边 393
第二节 社会救济 394
第三节 社会福利 395
一、城镇社会福利 395
二、农村福利 395
三、福利生产 395
四、募捐 396
第四节 社会事务管理 396
一、地名志编纂与地名勘界 396
二、殡葬管理 396
三、婚姻登记 397
四、收容遣送 397
五、民间组织管理 397
六、基层政权建设 398
第二十五章 教育 科技 399
第一节 教育 399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简述 400
二、学前教育 402
三、小学教育 405
四、中学教育 410
五、成人教育 415
六、中等职业教育 416
七、学校建设 417
八、教师 419
第二节 科学技术 422
一、科技普及与科研活动 422
二、科研成果 423
三、科技队伍 423
四、科技经费 424
第二十六章 文化 425
第一节 文学艺术 425
一、文学创作 425
二、书法、绘画创作 427
三、艺术创作 431
第二节 文化基础设施 432
一、文化馆 432
二、图书馆 432
三、档案室 433
四、影剧院 433
五、新华书店 433
六、其他设施 434
第三节 群众文化 435
一、广场文化活动 435
二、节庆文化活动 436
三、企业文化活动 437
四、电影放映 438
第四节 新闻媒体 438
一、广播 电视 438
二、报刊 439
第五节 文物 古迹 遗址 440
一、文物 440
二、古迹 遗址 442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449
一、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 449
二、文化市场的管理 450
第二十七章 卫生 体育 451
第一节 卫生 451
一、新中国成立前医药卫生发展简述 451
二、医疗机构及队伍 452
三、医疗医术及医疗专业 456
四、疾病防治 458
五、妇幼保健 461
六、爱国卫生运动 462
七、药政管理 463
八、医疗管理 463
九、医疗体制改革 463
十、机构简介 465
第二节 体育 467
一、群众体育 467
二、学校体育 470
三、竞技体育 471
四、体育设施 471
第二十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473
第一节 创建活动 473
一、认真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 473
二、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 474
三、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 474
四、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475
五、讲文明、促和谐活动 475
六、建设文明新农村 475
第二节 文明新风尚 476
一、尊老爱幼 助人为乐 476
二、家庭团结 邻里和睦 477
三、乐善好施 扶贫济困 478
四、奉献爱心 真情赈灾 479
五、扬善惩恶 见义勇为 480
六、廉洁奉公 勤政为民 481
七、健康文明的生活 483
八、新的生殖、生育观念 483
第二十九章 人物 485
第一节 明港镇党委、政府现任领导成员 485
第二节 传略 490
第三节 简介 500
一、行政 500
二、军队 505
三、企业、事业 507
四、教育、科技 514
五、文化、艺术 519
六、民间 523
第四节 简表 525
附录: 553
一、关于印发《明港镇志》资料征集提纲的通知 553
二、提供资料人员名单 557
编纂始末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