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1
一、中国社会工作的最新发展 1
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5
三、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中的位置 10
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中实习督导的问题 12
第二节 研究问题 15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一、理论目的与意义 15
二、应用目的与意义 15
三、对于研究者的目的和意义 16
第二章 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和督导模式的回顾 17
第一节 国外社会工作督导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区别 17
第二节 国外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和模式 19
一、国外社会工作督导的定义 19
二、国外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 21
三、国外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发展 22
第三节 国外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发展 33
一、国外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发展 33
二、国外社会工作实习教学方法的发展 35
三、国外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研究回顾 39
第四节 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知识、实践和研究实况 53
一、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知识和实践 53
二、中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研究实况 54
第五节 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研究的总结 57
一、过往研究的特征 57
二、过往研究对笔者研究的启发 57
三、过往研究的局限 58
本章小结 59
第三章 多元脉络取向的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分析框架 60
第一节 “多元脉络”取向的分析框架的形成 60
一、“多元”概念的形成 60
二、“脉络”概念的形成 62
三、多元脉络取向的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分析框架 63
第二节 建构主义的解释视角 65
一、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范式 65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本质以及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知识范畴 67
本章小结 68
第四章 长度访谈的研究方法 69
第一节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69
第二节 长度访谈方法的选择 70
第三节 长度访谈研究方法:四阶段模式 70
一、分析性范畴的回顾 72
二、文化范畴的回顾 72
三、文化范畴的发现 74
四、分析性范畴的发现 78
第四节 本研究方法的评估标准框架 81
一、研究的可信性 81
二、可转移性 84
第五节 研究伦理与道德 87
本章小结 87
第五章 山东省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概况 88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设置的现况 88
第二节 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的现况 89
第三节 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问题 92
本章小结 93
第六章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价值体系和多元目标体系 94
第一节 引言 94
第二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价值基础 95
一、国外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价值的概念及重要性 95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价值基础 97
三、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价值观的地位和重要性 110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目标体系 112
一、国外学者关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目标的论述 112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目标体系 113
本章小结 119
第七章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动态的过程:阶段、内容、方式和评估 121
第一节 导言 121
第二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过程的发展阶段 122
一、国外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过程的作用和发展阶段 122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过程的多元发展阶段 122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动态的督导内容体系 127
一、专业性的督导内容 127
二、行政性的督导内容 135
三、支持性的督导内容 138
四、社会文化方面的督导内容 140
五、学习方法方面的督导内容 141
六、个体脉络性的督导内容 141
七、动态发展的督导内容 142
第四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督导方式 145
一、专业性督导方式 146
二、本土性的督导方式 147
第五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评估 155
一、国外关于社会工作督导评估的论述 156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评估 157
本章小结 162
第八章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动态的角色、关系、权威与矛盾 165
第一节 导言 165
第二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者的角色 165
一、关于社会工作督导角色的论述 166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者的多元动态的角色 167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关系 176
一、国外关于社会工作督导关系的论述 176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动态的督导关系 177
第四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中的权威 184
一、专业督导教师有权威 184
二、非专业教师无权威 186
三、专家型的机构督导者有权威 186
第五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过程中的多元矛盾 187
一、实习督导教师的声音:多元的矛盾体系 187
二、机构实习督导者的声音:多元矛盾体系 198
三、来自于实习学生的多元矛盾的声音 202
本章小结 213
第九章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多重脉络体系 215
第一节 导言 215
第二节 国外学者关于社会工作督导脉络的论述 215
第三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个体脉络 218
一、实习督导教师的个体脉络 218
二、机构实习督导者的个人脉络 224
三、实习学生的个人脉络 225
第四节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机构脉络 227
一、实习机构脉络 228
二、实习学校脉络 229
第五节 国家脉络 234
第六节 中国社会大环境脉络 235
一、专业工作的空间及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与地位 235
二、专业的发展程度及社会的认可程度 235
三、就业环境与岗位缺失 236
第七节 多元文化脉络 237
一、传统文化脉络 237
二、家庭文化脉络 241
三、机构文化 243
四、地域文化 244
五、现代社会文化 244
六、民族文化、个体文化、群体文化 245
七、女性主义文化 245
第八节 国际脉络 246
第九节 物理场域脉络 248
第十节 知识体系脉络 249
本章小结 250
第十章 研究结论:“多元动态脉络”取向的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 252
第一节 导言 252
第二节 研究发现 253
一、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价值 253
二、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中的多元目标体系 254
三、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中的过程阶段 256
四、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中的多元动态内容体系 257
五、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中的多元督导方式体系 258
六、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中的评估体系 258
七、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角色体系 259
八、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多元动态的督导关系 259
九、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权威 260
十、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中的多元矛盾体系 260
十一、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多元多重脉络体系 261
第三节 研究的建议 263
一、政策层面 263
二、实务层面 264
三、研究层面 265
四、教育层面 265
第四节 研究的结论 265
一、中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模式 265
二、研究的贡献 266
三、研究的限制和未来的发展 268
本章小结 268
研究者的话 269
参考文献 271
附录Ⅰ 被访谈者的背景资料 282
附录Ⅱ 访谈大纲 285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