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古代汉语与汉语史 1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内容 6
三、学习古代汉语的目的和意义 8
四、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 14
附录:《古代汉语》文选注释体例 17
上编 27
第一章 汉字形体演变与构形分析 27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27
一、汉字字体的演进 28
二、汉字构形的演变 40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49
一、象形 50
二、指事 52
三、会意 53
四、形声 57
五、转注 60
六、假借 62
第二章 汉字的使用与词义探求 66
第一节 因形求义 66
一、因形求义的条件 67
二、因形求义的步骤和方法 71
第二节 汉字的使用 78
一、异体字 78
二、分化字 84
三、通假字 91
四、繁简字 96
第三章 古代汉语的词汇与词义 101
第一节 古代典籍中的字和词 102
一、字和词的辩证关系 102
二、异词同字与异字同词现象 105
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汇的外部结构特点 107
一、单音词与双音合成词 107
二、联绵词 109
第三节 古今汉语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110
一、古今汉语的差异 111
二、古今汉语的沟通 116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多义词 119
一、古代汉语多义词义项的类别 119
二、词义引申与引申义 120
三、文字假借与假借义 126
第四章 古代汉语的词际关系 133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词的同义关系 134
一、同义词的定义 134
二、同义词的确证 136
三、同义词的辨析 140
第二节 古代汉语词的同源关系 145
一、同源词的定义 145
二、推源和系源 146
三、研究同源关系的意义 150
第五章 音韵学基本知识 155
第一节 中古音的声、韵、调 156
一、声 156
二、韵 158
三、调 159
四、反切 160
第二节 上古音的声、韵、调 161
一、上古声母 161
二、上古韵部 166
三、上古声调 170
第六章 音韵学的应用 171
第一节 上古音与字词关系的探求 172
一、探求字词同源 172
二、确定用字通假 173
三、寻绎诗歌和词语的声律 175
四、从语音角度研究复音词的构成 176
第二节 判定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方法 177
一、判定字音相同相近的标准 177
二、如何判定古音相同相近 181
第七章 实词 187
第一节 实词概说 187
一、名词 188
二、动词 189
三、形容词 191
四、数词 192
五、量词 192
第二节 实词兼类和词类活用 192
一、名词用作动词 193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196
三、数词用作动词 199
第三节 数词及数量表示法 199
一、数词 199
二、数量表示法 205
第八章 虚词 208
第一节 虚词概说 209
一、代词 209
二、副词 210
三、介词 210
四、连词 211
五、助词 211
第二节 代词、副词 213
一、代词 213
二、副词 224
第三节 介词、连词 239
一、介词 239
二、连词 247
第四节 助词 262
一、结构助词 262
二、语气助词 270
第九章 短语和句子 283
第一节 短语 283
一、偏正短语 284
二、动宾短语 288
第二节 句子 301
一、判断句 301
二、被动句 304
第十章 古书的注释 310
第一节 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和体式类型 310
一、古书注释的发展概况 311
二、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 315
第二节 古书注释的内容与注释用语 319
一、解字词 320
二、释文句 326
三、说明用典 332
四、考释名物仪制 333
第十一章 古书阅读常识 336
第一节 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336
一、对文 337
二、连文 339
三、变文 342
四、互文 344
五、曲指 346
六、用典 348
第二节 古代语言文字学专书 350
一、《说文解字》 351
二、《说文解字注》 355
三、《说文通训定声》 356
四、《尔雅》 357
五、《广雅》 358
六、《广雅疏证》 358
七、《广韵》 359
八、《经传释词》 359
九、《经籍?诂》 360
第三节 古代文化知识与古书阅读 361
一、古代的天文地理与古书阅读 361
二、古代的社会制度与古书阅读 364
三、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书阅读 368
下编 373
第一单元 373
第一课 《诗经》四首 373
关雎 373
鹿鸣 374
常棣 375
玄鸟 376
第二课 《楚辞》二首 379
东皇太一 379
涉江 380
第三课 归田赋 384
第二单元 388
第四课 郑伯克段于鄢 388
第五课 晋灵公不君 393
第六课 鞌之战 398
第七课 子产坏晋馆垣 406
第八课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410
第九课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414
第三单元 422
第十课 繫辞 422
第十一课 《尚书》二则 425
汤誓 425
牧誓 426
第十二课 儒行 430
第十三课 中庸 433
第四单元 437
第十四课 孔子论学 437
第十五课 侍坐 440
第十六课 许行 443
第十七课 齐桓晋文之事 450
第十八课 性善 457
第十九课 天论 459
第五单元 463
第二十课 《老子》四章 463
第一章 463
第八章 464
第十六章 464
第三十九章 465
第二十一课 《庄子》两篇 467
齐物论 467
秋水 469
第二十二课 尚贤 472
第二十三课 存韩 477
第二十四课 孟春之月 481
第六单元 485
第二十五课 项羽本纪 485
第二十六课 伯夷列传 490
第二十七课 管仲列传 495
第二十八课 诸子略 499
第七单元 506
第二十九课 定之方中 506
第三十课 曲礼 507
第三十一课 大学之道 508
第三十二课 不见诸侯 510
第三十三课 橘颂 511
第三十四课 离娄 513
第三十五课 彊国 515
第三十六课 相忘於江湖 517
第三十七课 重耳出亡 519
第三十八课 山虞 523
附录 高本汉中古290韵类表 526
后记 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