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概况 1
1-1-1路面类型 1
1-1-2路面结构横断面 4
1-1-3路面结构组合 5
1-1-4高等级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8
1-2我国道路发展历史 8
1-2-1我国路面发展简介 8
1-2-2我国半刚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试验路 12
1-2-3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技术发展现状 16
1-2-4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未来发展趋势 17
第2章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21
2-1经验法 21
2-1-1 CBR法 21
2-1-2 AASHTO法 32
2-2力学-经验法 44
2-2-1壳牌石油公司柔性路面设计(SHELL)法 44
2-2-2美国地沥青协会(AI)法 53
2-3我国现行规范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57
2-3-1确定路面等级和路面类型 57
2-3-2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计算 59
2-3-3材料设计参数 60
2-3-4层间接触条件 62
2-3-5计算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值 62
2-3-6厚度计算 62
第3章 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位功能分析 65
3-1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65
3-1-1国内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类型 65
3-2典型结构高温剪应力分析 68
3-2-1计算参数 68
3-2-2沥青路面剪应力计算及计算图示 73
3-2-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高温剪应力分布规律 74
3-2-4高温车辙变形特性分析小结 77
3-3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特性分析 77
3-3-1沥青路面疲劳裂缝形成机理分析 78
3-3-2路面力学计算参数及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78
3-3-3路面结构层间状态 81
3-3-4典型路面结构水平应力分布规律 83
3-3-5疲劳特性分析小结 85
3-4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层低温开裂特性分析 86
3-4-1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形成机理 86
3-4-2沥青路面低温收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87
3-4-3低温缩裂分析小结 95
第4章 高性能半刚性基层材料制备技术与性能 97
4-1概述 97
4-2振动成型法制备高性能半刚性基层材料 98
4-2-1研究方案 98
4-2-2压实功 99
4-2-3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 100
4-2-4强度特性 101
4-2-5劈裂强度对比分析 103
4-2-6抗压回弹模量 105
4-2-7干缩性能 107
4-2-8温缩性能对比分析 109
4-2-9抗冲刷性能 111
4-2-10高性能半刚性材料性能小结 113
4-3高性能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疲劳性能 113
4-3-1疲劳机理 114
4-3-2疲劳寿命数据分布 116
4-3-3疲劳性能曲线及其表达形式 117
4-3-4疲劳试验方案 118
4-3-5弯拉强度试验结果 120
4-3-6疲劳试验结果分析(图4-18) 121
4-4水泥稳定碎石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127
4-4-1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127
4-4-2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步骤 127
4-4-3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 128
4-5关于配制高性能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建议 129
第5章 高性能沥青面层材料 130
5-1概述 130
5-2沥青混合料直投式改性工艺 130
5-2-1直投式改性工艺概况 130
5-2-2直投式改性工艺特点 131
5-2-3直投式改性机理 132
5-2-4直投式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33
5-3抗车辙沥青混凝土 142
5-3-1沥青混合料的组成 142
5-3-2抗车辙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 143
5-3-3抗车辙沥青混凝土低温抗裂性 147
5-3-4抗车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 149
5-4高模量沥青混凝土 150
5-4-1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组成 150
5-4-2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 151
5-4-3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 154
5-4-4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 158
5-4-5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静态弹性模量 161
5-4-6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动态弹性模量 165
5-4-7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抗疲劳性能 168
5-5关于制备高性能沥青面层材料的建议 171
第6章 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 172
6-1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思路 172
6-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层位分工成果汇总 173
6-3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一体化设计分析 174
6-3-1路面结构设计 174
6-3-2高性能沥青路面材料与高性能基层材料 176
6-3-3高性能路面材料组合设计方案 177
6-3-4新旧结构组合设计方案分析 178
6-3-5新结构组合设计及其功能再分析 182
参考文献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