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性休克及拮抗血管麻痹药物治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海春主编;景炳文主审;崔基芳,李润树,苏华田,孙培芸,王海春编写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47817094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第一章 休克及分布性休克 5

第一节 休克概述 5

一、休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

二、休克的分类 7

三、导致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因素 10

四、休克的动态诊断 13

五、关于低心排性休克与分布性休克的界限 18

六、休克的治疗原则 19

第二节 低心排性休克 24

一、概念 24

二、发病原因和机制 24

三、血流动力学特点 25

四、临床表现 26

五、诊断 27

六、治疗 28

第三节 分布性休克 30

一、概述 30

二、发病原因及机制 31

三、分布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与氧合动力学特点 33

四、分布性休克的临床特点 34

五、分布性休克的诊断 37

六、分布性休克的救治 39

第二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44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44

第二节 MODS的实质是分布性休克 46

一、MODS继发于分布性休克 46

二、MODS具备分布性休克的血流和氧合动力学的特点 47

第三节 MODS的界定及对患者的评估 48

一、功能障碍的界定 48

二、对MODS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系统 50

三、MODS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案 50

第四节 MODS各器官功能变化 53

一、呼吸功能障碍 53

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54

三、血液循环功能障碍 56

四、脑功能障碍 58

五、肾功能障碍 59

第五节 MODS器官间的互相影响和恶性循环圈的形成 59

一、脏器间相互影响的五行路线图 59

二、ALI/ARDS与心、脑、肾和消化功能的相互影响 61

三、腹腔间隙综合征(ACS)与心、脑、肺、肾的相互影响 63

四、急性心力衰竭与肺、脑之间的互相影响 64

五、脑水肿高颅压与多脏器间的相互影响 65

六、急性肾衰竭与心、肺、脑、消化系统的相互影响 66

第六节 MODS的死亡原因与救治策略 67

一、对MODS患者死亡原因的思考 67

二、MODS的救治 69

第三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72

第一节 概述 72

第二节 历史的回顾 73

第三节 ARDS的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 76

一、直接肺损伤因素 76

二、间接肺损伤因素 77

第四节 ARDS肺损伤机制和病理改变 78

一、肺血管的损伤 78

二、肺泡上皮损伤 80

三、ARDS肺病理形态学特点 81

第五节 ARDS肺外器官的损伤 82

第六节 ARDS的临床特点及心、脑、肺间的恶性循环 83

一、ARDS的临床表现 83

二、ARDS患者心、脑、肺间的恶性循环 88

第七节 ARDS的诊断和诊断标准 90

一、1967年Ashbaugh等对ARDS的描述 91

二、1988年Murray等对ARDS的界定 91

三、1994年北美欧洲巴塞罗那会议对ALI、ARDS的界定 93

四、1988年中国广州会议的ARDS界定 94

五、1995年中国庐山会议的ARDS分期界定标准 95

六、1999年昆明标准 96

七、广州、庐山标准与巴塞罗那标准的比较 97

第八节 ARDS与急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98

一、以静脉注入毛花苷丙(西地兰)进行初步鉴别 99

二、静脉滴入甘露醇进行再次鉴别 99

三、在用HELS治疗中对再次出现心力衰竭的鉴别 99

第九节 对现有ARDS治疗方法的评价 100

一、人工机械通气治疗——PEEP 100

二、非通气治疗 106

第十节 对现有ARDS治疗方法选择和应用的建议 117

一、以PEEP提高氧供 118

二、避免使用促进血管麻痹的扩血管药 118

三、大胆选用山莨菪碱和HELS模式 119

四、适度应用糖皮质激素 120

第四章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 122

第一节 ACS概念的界定 123

一、理解ACS的有关基础概念 123

二、ACS的界定 125

第二节 ACS的原发病和危险因素 126

第三节 ACS病理生理 127

一、腹腔内高压对各器官功能的影响 127

二、各器官系统间相互影响 131

三、IAH所致器官血液循环特点 132

四、各型ACS的病理生理特点 132

第四节 ACS的临床表现 135

一、呼吸衰竭 135

二、血流动力学表现 136

三、多种因素相关的肾功能障碍 136

四、腹部胀满和胃肠功能失调 136

五、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136

第五节 ACS的临床诊断 137

一、提高对ACS的认识,避免无知性漏诊 137

二、密切监测腹腔内高压(IAH),力争早期诊断 138

三、腹腔灌注压(APP)的临床意义 138

第六节 对ACS现有治疗方法的评价 139

一、现有治疗方法摘要 139

二、对现有治疗方法的评述 142

第七节 ACS的HELS治疗 144

一、初步经验介绍 144

二、对使用和研究HELS的建议 145

第五章 脓毒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147

第一节 概念 148

一、脓毒症 148

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149

第二节 脓毒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界定 151

第三节 脓毒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152

一、炎症反应网络 153

二、应激反应 167

三、一氧化氮的作用 170

第四节 脓毒症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转归和预后 172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功能与心血管活性药物 174

第一节 心脏及大血管 175

一、宏循环血流动力学 176

二、心肌活性药物 177

第二节 微动脉阻力血管网 178

一、微动脉阻力血管收缩和舒张的调节 179

二、微动脉阻力血管网的双向功能 182

三、休克时微动脉阻力血管的运动异常 187

四、拮抗和促进血管运动麻痹的药物 201

第三节 微循环单位 212

一、微循环单位血管构成 212

二、微循环单位血管功能 213

三、微循环单位的血流动力学 215

第七章 休克的氧合动力学 220

第一节 肺循环对氧气的摄入和运送 221

一、氧气跨越呼吸膜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 221

二、氧气在肺循环中的运送 224

第二节 体循环对氧气的运送 225

一、宏循环内的氧运送及运送量 225

二、微动脉阻力血管对微循环氧运送的调控 226

三、微循环单位内的氧运送 227

第三节 组织细胞对氧气的提取和利用 229

一、跨越弥散膜的氧提取 229

二、组织细胞对氧气的利用 230

第四节 氧供、氧耗和氧提取率的关系 231

一、全身性氧供、氧耗和氧提取率 232

二、微循环层面的氧供和氧提取率 236

第五节 氧供依赖性氧耗 239

一、生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 239

二、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 240

三、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氧耗的临床表现 240

第八章 HELS治疗模式 243

第一节 概述 243

第二节 HELS模式的技术特征 244

一、对于ARDS,HELS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模式 244

二、选用拮抗血管麻痹药物对ARDS等是一种“对因治疗” 245

三、防治脏器间的恶性循环,提高MODS患者的生存率 245

四、HELS与莨菪化PEEP、EGDT的比较 246

第三节 HELS治疗模式的形成 249

一、研究动机——逼上梁山 249

二、研究方法——因陋就简徒手实践 250

三、研究过程 250

第四节 HELS模式的实施 254

一、第一步为H(心脏)程序 254

二、第二步为E(脑)程序 255

三、第三步是L(肺)程序 255

四、实施HELS的注意事项 256

五、HELS救治例证 257

第五节 HELS与PEEP的选择和应用 263

第六节 HELS中三种药物的药理作用 265

一、酚妥拉明 265

二、毛花苷丙(西地兰) 267

三、甘露醇 267

第七节 HELS救治ARDS的机制 268

一、拮抗血管收缩性麻痹 269

二、阻断“心-脑-肺”间的恶性循环 270

第八节 HELS的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 271

一、ARDS、ACS、MODS 271

二、心源性呼吸衰竭 271

三、小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272

四、不可用于低心排性休克向分布性休克转变的预防 273

第九章 山莨菪碱和莨菪化治疗 275

第一节 莨菪化的历史和现状概述 275

一、实践问题 277

二、理论问题 278

第二节 对生理条件下阿托品药理作用的复习 278

一、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279

二、对交感神经的作用 279

三、对肾上腺髓质的作用 280

第三节 山莨菪碱在救治脓毒性休克中的作用 280

一、保护和逆转心脏大血管功能 281

二、促进微动脉阻力血管由麻痹运动转向生理运动 282

三、对微循环单位的作用 285

第四节 对山莨菪碱缓解“小动脉痉挛”的再认识 285

一、血管痉挛学说是血管麻痹学说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286

二、山莨菪碱是拮抗血管麻痹运动药物的一种 287

第五节 山莨菪碱临床应用中的困惑问题 288

一、山莨菪碱疗效不稳定 288

二、山莨菪碱的副作用大 290

第六节 对临床研究应用的建议 291

一、规范用药方法和剂量 291

二、用药适应证和用药时机 293

三、预防性应用和治疗性应用 294

四、调整药物VPS与患者VPS匹配 297

五、按循证医学标准评价和研究山莨菪碱疗效 298

第十章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 300

第一节 概述 300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的现状 301

一、CI、DO2、VO2三项目标治疗 302

二、CI、SvO2二项目标治疗(GOHT) 303

三、早期SvO2目标治疗(EGDT) 304

第三节 “2008国际指南”对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的推荐 308

一、对EGDT“快捷”特点的推荐 308

二、对液体治疗的推荐 309

三、对血管收缩性药物的推荐 310

四、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推荐 311

第四节 对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的评价 312

一、三个方案的比较 312

二、EGDT提高疗效的原因 313

第五节 对血流动力学目标治疗的改进建议 315

一、关于正性肌力药物的选择和运用 316

二、关于氧合指标和终点设定 317

三、关于血管活性药物的选用 318

后记(代结论) 320

一、两泵功能与休克 321

二、休克与MODS 321

三、器官功能障碍的恶性循环 326

英文缩写对照 327